怎麼才能遠離腸癌,需要改掉哪些不良習慣?

一生的感悟


隨著飲食結構、工作方式的改變,腸癌的發病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同時,由於腸癌早期症狀不典型,加之國人早癌篩查意識淺薄,往往很難發現早期的腸癌,導致該病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


其實,任何腫瘤性疾病,都是在潛在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腸癌更是如此。目前認為,腸癌的發病與
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及富含植物纖維素食品、缺乏體力活動、腸道菌群紊亂、遺傳因素、大量吸菸、嗜酒等因素相關。

那麼腸癌有哪些症狀呢?

畢竟腸癌發生在腸道內,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的改變常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血便、膿血便、便時伴有裡急後重感、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都是腸癌早期非特異性症狀。

另外,腹痛也常常是腸癌的早期症狀,右側結腸癌患者表現更明顯。常為右側腹部難以描述的鈍痛為特點,有時也可以表現為右上腹或中上腹部位的疼痛。
在我們國家,腸癌以41~65歲的人群發病率最高,而且約半數以上的腸癌患者來自腸道腺瘤癌變,且從腺瘤到癌的演變過程可達10~15年之久,因此,除了避免上述腸癌的高危因素以外,40歲以後的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腸癌的良好手段!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重症行者阿鋒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其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一旦腸道的保護作用失效,那麼,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近年來,腸癌肆虐全球,發病率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並且趨於年輕化。

想遠離腸癌,少做二事,少吃三物,堅持四個一,腸道健康,少生病

少做二事

1、少久坐

現代人的工作多數是在辦公桌前,一坐久坐幾個小時,就連上下班也有代步工具,很少運動,長期如此,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減慢、減弱,而糞便裡的有害成分,會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此外,久坐的女性,會使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環不暢通,容易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結腸癌的發生。

2、少菸酒

研究表明: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死於結腸癌的風險性要高34%。而在女性中,風險性大約要高43%。

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

因此,想要保護腸道,減少腸癌的發生,戒菸戒酒,也勢在必行。

少吃三物

食物1:燒烤

每到夏天,路邊的燒烤攤總是人滿為患,吃著燒烤、喝著啤酒,人生瞬間就完美了。可這樣的美食享受,卻對腸胃很不利,經常貪吃燒烤,會讓腸癌、胃癌等發病率激增。

傷腸癌變原理:

由於食物在用火燒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苯並吡的物質,這種物質被認為是世界上的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作用。

吃燒烤時也常喝酒,加上酒精的刺激,會進一步灼傷腸胃黏膜,造成腸胃黏膜糜爛,長期下去形成潰瘍性慢性腸胃炎,當這種病久治不愈,就會發展成腸胃癌。

食物2:麻辣燙

如果說,燒烤是男人的伴侶,那麼,麻辣燙就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很多女生都喜歡吃麻辣燙,麻辣酸爽的感覺是其他食物無法給予的,但是,麻辣燙也是造成腸胃癌高發的危險食物。

傷腸癌變原理:

麻辣燙一般都不貴,利潤空間有限,很多商販為了提高利潤就會降低食材的質量,用工業燒鹼、雙氧水和福爾馬林處理過的魷魚圈、白毛肚和魚丸;藏有絛蟲、寄生卵的劣質肉,這些都可能出現在麻辣燙中。

這些食物吃進肚子裡,被腸胃消化,肯定是會損傷腸胃的。同時,麻辣燙又麻有辣又燙,本身就十分刺激腸胃了,會導致腸粘膜不斷增厚,長期下來,很容易誘導癌症的發生。

食物3:加工肉製品

加工肉製品包括以醃、燻或發酵等方式而製成的熱狗、香腸、火腿、醃肉、肉乾、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傷腸癌變原理:

加工肉多是由紅肉製成,其中會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有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等。

在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醃製紅肉的過程中,紅肉中的一些成分,比如,血紅素鐵、胺 和 酰胺類物質,會和它們結合形成亞硝基化合物,比如亞硝胺。

亞硝基化合物會對形成腸道屏障的細胞造成破壞。為了修復損傷,腸壁細胞必須再生,甚至過度增殖,導致增生。繼而誘發結腸或直腸的癌變。

堅持四個一,腸道會越來越健康

1:一杯茶水

生活中,經常喝點潤腸道的茶水,可減少便秘的發生,有益腸道健康。

用一些潤腸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對於腸道健康有益。

用婆婆丁,搭配苦苣,做成婆婆丁苦苣茶,一起泡水喝,有助於腸道排毒,改善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

婆婆丁,隨處可見,被稱為“排毒草”,有助於人體排毒,此外,還可以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

苦苣,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富含低聚果糖。

這是一種“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還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兩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腸排毒,改善便秘,保護腸道健康,預防癌變,十分有益。

2:一份膳食纖維

缺少膳食纖維,也是導致便秘的原因之一。

一旦,缺乏纖維,則容易導致食物殘渣、脂肪等堆積,致使腸道內膜脫落,發生器官性病變,形成習慣性便秘。

因此,多補充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便秘。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把部分細糧,換成粗雜糧,燕麥、豆類、大棗等。

3:一份運動

有研究表明,經常鍛鍊的人,罹患腸道息肉的幾率降低16%,發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

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每天跑10-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走路,是預防腸癌,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4:一項檢查

“指檢”就是直腸指檢,是一種用手指,對直腸進行的無創傷檢查。

直腸指檢,對腸癌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精確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確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指檢怎麼做?

①肛外指檢

帶好手套,然後,用食指深入肛門,觸摸可知肛周有無囊腫、硬結等。

如有囊腫,看看是否有壓痛、波動的情況。

②肛內指檢

帶好手套,隨後在肛門部位,和食指部位,塗一點潤滑劑,比如,液體石蠟油,然後,將食指伸入直腸內,進行檢查。

雖然,這項檢查,看起來較為簡單,萬萬不能自行操作,一定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一生的感悟


總的來說,腸癌的預防需要做到運動鍛鍊身體、戒菸及健康的飲食三點,另外要注意減肥,如果從事久坐的工作要注意多起來活動。四十五歲以後的中年人有條件的話可以到醫院做健康體檢以早期發現病變。

腸癌與遺傳、飲食、生活方式等均有關係,預防腸癌,就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1、飲食

高脂、高肉食、低纖維飲食、高脂肪飲食可明顯增加大腸內中性膽固醇和膽酸的濃度,兩者具有與致癌物多環芳香烴相似的立體結構,其降解產物也有致癌或輔助致癌作用。而纖維素可以吸收水分,因此增加糞便量,縮短其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吸附有害物質,促進排出。

可以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脂肪蛋白高能量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嗜煙嗜酒,吸菸、飲酒對大腸癌具有促發作用,因此也應注意改掉不良習慣。

2、遺傳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家屬,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15%的大腸癌患者有明確的家族史。

對於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群,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3、結直腸息肉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有結直腸息肉者高出無結腸息肉者約5倍。遺傳性家族性息肉病與大腸癌的關係密切,其中大於80%的患者在50歲以後可能發展成為結直腸癌。

對於有結直腸息肉者應該積極儘早進行電切治療,並定期複查。

4、慢性炎症刺激

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以及克羅恩病發生結直腸癌者比同年齡對照人群高。潰瘍性結腸炎的大腸癌發生率高於正常人群5~10倍。由於慢性炎症可致腸黏膜滲出、水腫,反覆的破壞及修復過程可致纖維組織增生,上皮細胞間變,形成多發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腫,進而發生癌變。研究認為約20%的炎症性腸病患者可在發病10年內發生大腸癌,炎症性腸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4倍。

積極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等原發疾病,減少炎症刺激,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5、運動

由於高脂高肉類食物攝入過量導致的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體力活動過少也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積極鍛鍊、降低肥胖能起到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一項研究納入36項研究29860例結直腸腺瘤患者,結果表明體重指數每增加5個單位,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19%(RR1.19)。

6、年齡

相關研究顯示,40歲以後,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應注意主動檢查。50歲之後,3~5年進行結腸鏡篩查。年齡在40歲以上有家族結腸息肉史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內鏡檢查。

7、相關疾病

長期便秘者,因為糞便中存有很多的致癌物質,如果長期的憋便會對腸黏膜形成刺激;

長期患炎症性腸病者,病情反覆,易癌變;長期腹瀉者,必須定期複查腸鏡;痔瘡出血者,應定期檢查有無癌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平均隨訪14年後1.6%診斷為大腸癌。

2型糖尿病:體內和體外研究均表明高濃度胰島素可以促進大腸癌細胞增殖。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誘導體內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形成高胰島素血癥,對腫瘤發生起重要作用。最近一項納入41個隊列研究的系統評價發現,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大腸癌發生率增加27%,大腸癌死亡率也明顯增加20%左右。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見的大腸癌癌前病變,多數患者最初沒有自覺症狀,隨著時間推移,息肉會發生惡性病變,生長時間越長,癌變率越高。這就是說,再小的腺瘤性息肉,只要留在腸內就是“定時炸彈”。對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不能大意,應及早做內鏡切除。


純鈞LHGR


大腸癌的發病往往都是比較緩慢的,我們患者在發現疾病的時候一般都是因為疼痛和不適而到醫院做檢查的,但是,大腸癌的治療方法雖多,但是至今還沒有能夠治癒該病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將大腸癌的預防進行到底,那麼,大腸癌要遠離哪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良飲食習慣一:煎炒燻烤,傷腸沒商量。

炎炎夏日,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大排檔,沒事吃兩串是最愜意的夜間生活,吃太多肉串,特別是晚上吃,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大腸癌的主要發病原因就是由於粗糧吃得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吃得太多。目前,預防腸癌最為公認的因素就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同煎、炒、燻、烤對應,好的烹飪方法應該是蒸、燉、煮,既可以控制油脂,也可儘量保留食物的膳食纖維。

不良飲食習慣二:鹹辣痠麻,大多非天然。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喜歡重口味飲食,但這是不健康的,容易誘發大腸癌的危險,其實不單鹹辣痠麻對胃腸道有強刺激作用,最主要的問題在於這些食物都是非天然的,比如為追求酸或辣的口感,加入醋酸或者辣椒精。因此,儘量要吃原生態的,天然的食物。

飲食中動物脂肪攝入過多是導致大腸癌發病的高度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包括:

1.諸多致癌物質為脂溶性,即可溶解於脂肪中。因此,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

2.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專家說,我們要在生活中積極的預防大腸癌,遠離大腸癌不良飲食習慣,大腸癌作為老年人的高發病,現在也讓很多中年人頭疼,對於大腸癌的年輕化,我們只能提醒大家,日常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不良的行為習慣要摒除,否則可能大腸癌就會找上你。


養生每日說


中國人的飲食大多以蔬菜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其實我們的腸胃並不喜歡高脂肪。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相對而言,蔬菜和水果吃的少一些,所以我們身體內的膳食纖維就減少了。膳食纖維可以增強腸道的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分解。如果缺乏,就很容易發生便秘。糞便在腸道內長時間的停留,這就對腸道造成一定的損害。

腸癌的話跟飲食還有喝啤酒是有最大的關係飲食,不要辛辣刺激,其次就是不要過燙的飲食,對腸胃好。平常少吃一些油膩的東西,少吃涼性的食物可以讓你遠離腸癌。經常暴飲暴食的人,和不按時吃飯的人,容易受腸癌的“青睞”。

長時間坐在凳子上面。很多人工作忙,總是會長時間的坐在凳子上面,造成肚子容易脹氣,而且沒有及時的把肚子裡面的大便排出了,造成大便在肚子裡面堆積的時間長,毒害了腸道的黏膜,導致患直腸癌,因此不要長時間的坐在凳子上,要適當的起來運動,多排便,才能遠離直腸癌。

經常的吃大魚大肉。很多人都喜歡吃大魚大肉,長期的吃很多大魚大肉會導致身體裡面的脂肪多,而且還會導致身體的致癌物質增多,造成得直腸癌,因此一定要減少吃大魚大肉的次數,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回憶綜合


值得注意,在我們國家,癌症已經成為各類疾病的死因之首,這其中,我國腸癌的發病遞增率是世界平均的兩倍。最新發布的《中國大腸癌預防和篩查白皮書》中更是顯示,我國腸癌發病和死亡率從30歲開始,到40—45歲以後迅速上升。

做好“篩查”,你會離腸癌更遠:

對於腸癌來說,從增生到晚期,一般需要經歷5—10年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其治療生存率就會越低。對於早期的腸癌患者,做好篩查,可以改變自己的壽命和家庭的命運;有些人在生活中總是抱著“僥倖的態度”,到了年紀、甚至有些已經有了明顯的腸胃不適症狀時,仍然堅持不去做篩查,這樣的人更容易被疾病困擾。請您明確,早發現,才能早治療;早治療才能早康復。

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早期的體檢和篩查非常關鍵。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篩查一次,40歲以下的人群建議每3—5年篩查一次。

如何預防腸癌,需要改掉那些壞習慣?

  1.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量攝入過剩。

  2. 飲食中多肉少菜,飲食過度精細,缺少膳食纖維的攝入。

  3. 生活中總是“缺水”,存在“老便秘”等腸道問題。

  4. 久坐不動,長時間不運動,沒有‘運動’來消耗熱量。

  5. 吸菸、飲酒、心情壓抑等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靠譜習慣也會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

預防腸癌,請您多做這幾件事:

  1. 飲食中增加粗雜糧、雜豆類、薯類主食的攝入量,燕麥、紅薯、山藥、豌豆、玉米等食物都是不錯的主食選擇,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

  2. 刻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無論是水分還是膳食纖維,再或是維生素C,對於腸道健康都有不錯的改善作用。

  3. 多喝水,促進腸道代謝,您的腸道代謝趨於正常,才能離腸癌更遠,每日飲水量應滿足1500—1700毫升。

  4. 戒菸戒酒,兩種百害而無一利的習慣,卻對腸道有著很大的損傷。

  5. 拒絕久坐,沒事的時候多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腸道代謝,對於維持腸道正常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每日的運動時間應該在30分鐘以上。

  6. 養成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最好可以每日排便1—2次。

  7. 別熬夜,別晚睡,別給腸道增加壓力;好好睡覺,保證身體優秀的免疫和代謝能力。

  8. 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您會離疾病更遠。

  9. 定期體檢很重要,根據年齡制定適合自身的“篩查計劃”。

“腸癌”很可怕,但在科學預防的基礎上來看其實也並不“嚇人”。關注腸道健康,預防腸癌,希望您能從生活實處做起,腸道健康,人長壽。


王思露營養師


沉默的“魔鬼”腸癌,讓很多人防不勝防,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風險就會越高,尤其是老年人,其中男性的概率會更大一些,這有很多因素,男性相對來說無論是對於情緒還是健康,身體出現的問題更容易隱忍,而這種隱忍,會讓本身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的關注,而拖出嚴重的疾病,另外是男性有吸菸和飲酒習慣的較多,熬夜應酬的情況較多,以及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這些都是引發腸癌的風險。但這並不是說女性是安全的,只是相對的。

對於腸癌,早發現很重要,雖然腸癌發生時會有一些症狀,但是畢竟出現癌症對於身體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不如儘早的及時干預,一般出現腸癌的時候,都會出現排便時間的改變,以及腹瀉或者便秘,或者兩者交替,糞便呈細條狀,並且會伴隨便血,這種便血的血液會附著在糞便表面並且帶有膿狀液體,以及還會出現腹痛等問題,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了,應立即就醫不要在耽誤。那麼對於預防,要想預防腸癌,最先要保證就是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及正常的排便狀態。


那麼預防腸癌來說,以下幾點建議養成習慣:

1.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建議儘量在晚上22:30上床準備睡覺。

2.戒菸限酒。

3.少吃高油的食物,尤其是油炸類的食物。

4.少吃動物性肉,每天1兩精瘦即可,海產品也是每天1兩。

5.少吃甜食,比如各類糕點,甜飲料等等。

6.足量飲水1500-1700ml。

8.每天足量吃蔬菜500g。

9.每天攝入100g左右的豆製品。

10.適量運動,每天不少於1小時。

11.每天進行揉腹,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50次,以及也可以進行一些腹式呼吸,既可以緩解和預防便秘,也可以減少腹部脂肪。

12.飲食葷素搭配以及粗細搭配。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

40歲之後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50歲以下,成年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一個人到85歲,累計患癌風險高達36%。

而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等關係密切。

新聞回顧:

據2018年11月27日三湘都市報報道,一家6名男性患上了同一種癌症——直腸癌,已經有兩人先後離世了。

湖南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陳教授提醒,結直腸癌的發生存在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並有多人患有結直腸癌的家庭,需要提高警惕,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除此之外,腸癌的發病率也逐漸呈現年輕化。

因此,為了避免被腸癌“盯上”,以下幾種會導致腸癌的不良習慣,需儘量避免。

1、無肉不歡

經常吃肉是誘發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肉類被細菌分解之後,會產生許多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又不是可溶性纖維素,它極其容易積壓在腸道中,刺激腸黏膜,時間久了,就可能導致腸癌的發生。

新西蘭有一項研究資料顯示,牛肉賣得好的地區,大腸癌的病發率相對較高。除此之外,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動物油,也是誘發癌症的一個危險因素。

2、常吃夜宵,口味重

據資料顯示,武漢地區是大腸癌的高發區,主要原因是當地人不良的飲食習慣。

偏愛麻、辣、酸、鹹、煎、炸、燻、烤八大重口味,並且還喜歡吃夜宵,這就好比胃腸道長期“加班”,加重了腸胃的負擔,從而增加了患上腸癌的風險。

3、愛吃醃製食品

愛吃醃製食品也容易引發大腸癌。廣東潮汕地區的人喜歡吃醃製品,所以那也是大腸癌的高發區。

4、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是現代人的通病,很多人一上班,忙起來就會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並且加班熬夜,沒有時間鍛鍊運動,容易引起腸道蠕動減弱減慢,這就會導致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有機會在腸道中滯留,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就增加了患上腸癌的風險。

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腸癌患者呈現年輕化、城市化的趨勢。

5、長期吃快餐

快餐盛行的一個內在原因是,它的需求量大。很多年輕的上班族,在外漂泊忙碌,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自己煮飯吃,大多數都是吃快餐。而快餐的食物較為單一,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並且衛生清潔不到位,極大地增大加了患結腸癌的風險。

6、喝酒、抽菸

這兩個都不用多說了,幾乎所有癌症的誘因裡都有它們的身影,應盡力摒棄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