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战“疫”凸显“压舱石”作用

本报记者/高金霞

践行央企使命,担当社会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企业确保“第一位目标”,自觉抢产疫情防控急需,主动转产医用防护用品,积极参与防控药物研制,全面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继“欠费不停机”“油气不停供”“服务不打烊”“价格不上涨”“跨界生产口罩”后,复工复产之后的央企,继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倡议献浆挽救生命”“转产投疫物资”“保电复工”等多措并举,跨界驰援与责任担当,一边疫情防控,一边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目前,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的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开工率已经超过80%。个别地区由于疫情形势严峻,企业暂时还不具备开工的条件。石油石化、通讯、电网、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经超过95%,有的已经达到100%。

康复者血浆可挽救生命

为了抗击疫情,目前,15万国药人及其所属的1400家企事业单位全员动员,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

2月1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北京举办新冠肺炎防控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已经使用康复者特免血浆临床治疗11例危重患者,效果显著。目前正在用于另外12例危重患者的治疗,还需要更多血浆,为患者减轻病毒的折磨,争取更大的生机。

为此,中国生物向广大新冠肺炎康复者发出捐献血浆、挽救生命的倡议。

据了解,康复者血浆中具有1:640以上的中和抗体,也是可以清除新冠病毒的抗体。中国生物制备的治疗性新冠特免血浆制品,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对10多位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截至2月14日,治疗的11例危重病人的使用情况表明,各项临床效果评价及关键指标全部转好。

据了解,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是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流程制备出的,主要治疗重症和危重型病人。

来自中国生物的材料显示,1月20日中国生物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专项科研攻关团队,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担任总指挥,着重开展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新冠病毒特免球蛋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新冠病毒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等科研攻关。

2月8日,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紧密合作下,投入临床救治患者。

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指南,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达11人。

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目前,该治疗方法已经由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立项,得到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支持,并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荐用于重症患者。

相关专家表示,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一名康复者捐献的血浆可用于2-3名患者救治,特免血浆制品的制备有一套严谨的工艺要求,从采集到能够提供给临床医生使用的时间是7天。

杨晓明在通气会现场表示,当下全国已有超过8000名康复者,但血浆采集工作刚刚开始。目前所能制备的新冠特免血浆制品十分有限,仅可供给70-80人份。

“面对感染确诊病例仍在递增、众多危重病人亟待救治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集更多康复者的血浆,来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机。”杨晓明如是说。

同病相怜,同胞相牵。为了挽救更多鲜活生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向广大新冠肺炎康复者郑重发出“献浆挽救生命 携手抗击疫情”的倡议。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上海捷诺首家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并首批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2月16日中国生物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人份,累计生产100万人份。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消息,抗疫药物“磷酸氯喹”加快生产储备,通用技术集团2月底前可生产出制剂产品,华润集团在现有氯喹相关产品库存32.5万盒基础上还在增加储备;中国生物提出制备恢复期血浆用于临床治疗的建议,经国家紧急立项,已在武汉进行临床试验。

转产使医疗物资翻倍增长

为了尽快补足医疗物资缺口,大批央企第一时间复工复产甚至转产,医疗物资供应量也因此翻倍增长。

2月13日,国机集团日产平面医用口罩110万只,提前2天完成百万只目标;2月14日,新兴际华集团日产医用防护服4.4万套,如期达成日产4万套目标。4万套防护服,约占全国当日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2月5日,相关央企医用防护服的日产量仅为7850套,平面医用口罩的日产量为30.5万只。

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推动下,多家央企紧急组织相关产能增产扩产、改造转产,开足马力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防护服和口罩产能大幅提高。

截至2月14日,医用防护服产量提高至2月5日的5.6倍,平面医用口罩2月13日产能提高至2月5日的3.6倍。

疫情就是命令,与时间赛跑,一些央企紧急转产隔离防护服。

2月8日凌晨2时,中国化工集团向旗下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第一件医用型隔离服成功下线。从2月5日晚接到工作要求,设计、研制到转产,第一套隔离服下线,曙光院用了不到55个小时。

曙光设计院此次研制的GL-7、GL-8两型医用隔离服,采用特种防化级橡胶涂敷材质,具备优异的病毒隔离防护性能,经化学洗消或紫外灭菌后,可重复多次使用。

与此同时,中国化工旗下的沈阳橡胶院,每天交付A型隔离服60套,B型隔离服正在紧急备产中,最大产能可达到860套/日。

新兴际华集团统筹旗下企业,与企业签订“军令状”,坚持每日一调度、立即给答复,积极协调有关部委解决企业原材料、设备、交通、人员等难题。

新兴际华集团所属3502、山西3534、涿州3543、绵阳3536和南京3521、3503、5302等7家企业,首批承制防护服生产任务。面对技术标准不熟、生产设备不全、人员到岗不足、原材料短缺等困难,7家企业奋力攻坚,夜以继日抓投产。同时启动森普利、3512、3504、7555等4家企业作为第二梯队迅速跟进。

截至2月14日,新兴际华集团所属企业已经投入2300套设备、5200名职工,日产量屡创新高。日产防护服4万套的目标任务胜利达成。目前累计产出各类防护服产品29.2万套,其中医用防护服23.3万套。全力生产防护服面料一刻不停,每天产能提高至3万多米。

早在大年初一,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所属的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新材料”),便组织员工准备开工复产;2月1日,中纺新材料生产一次性防护服面料2万多米,比复工初期的产量提高10多倍;如今,中纺新材料每天产能提高至3万多米,可满足1万多件医用防护服加工需要。

作为生产疫情防护产品的专业化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公司”),在1月20日就启动防护类口罩应急生产,防护器材分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600多名员工,以战时状态复工复产,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生产防护类口罩,累计生产口罩50余万个。

为满足复工复产后爆发性增长需求,新华公司还采取加大原材料协调供应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扩大窄口工序外协等方式,日生产能力由1月20日启动初期的几百只/天,逐步提升至1月24日的2000只/天,1月29日提升至5000只/天,2月10日稳定在7万只/天,只为保障一线防疫需求。

中国石化也跨界驰援,紧急生产口罩。2月14日上午,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和总经理马永生一行来到位于海淀区的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通),落实日产百万只口罩的事情。

此前,中国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合作需求,得到社会广泛响应。不到3小时,中国石化就确定了11条生产线。此后,其他的口罩机采购合作也在不断推进中。

初步估算,到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到3月10日,可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国机集团则从1月26日起即复工,迅速完成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资及检测用品的保障任务,加快医用口罩生产设备及防护服压条机的投资与生产。

截至2月13日,恒天嘉华累计生产无纺布原材料1535.88吨,生产口罩404.5万只;开通了11条平面医用口罩生产线,达到日产110万只平面医用口罩产能。

央企战“疫”凸显“压舱石”作用

与恒天嘉华达到同样生产目标的还有中国飞机工业总公司。2月13日,该总公司每天生产110万只口罩,提前两天达到100万只的目标。

预计到2月末,恒天嘉华将再开通5条平面医用口罩生产线,达到16条平面医用口罩生产线,产能将达到日产160万只;同时,积极推进N95口罩生产设备采购工作和抗病毒防护服项目,并尽快投产。

电网不只是配电 让5G融入百业

“你救死扶伤,我不只是保电护航。”说的是国网阳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李晓坤和他的护士妻子的故事,这对战“疫”夫妻一直坚守在保电和防疫一线。

“我们自愿申请延长倒班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愿在疫情结束前,始终坚守岗位,保障一线安全生产,以实际行动,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尽自己最大努力!”2月2日是渤中35-2油田在海上过年员工倒班回家过元宵节的日子,但为了减少人员流动,确保海上平台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在渤中35-2油田党支部党员自发组织和倡议下,45名党员群众把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埋在心底,签下了这封摁满了红手印的请战书。

这背后是,积极安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的央企社会责任的担当。

连日来,央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保供,全力以赴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好疫情防控需要和全国民生与能源需求的同时,深入企业身体力行助力生产。

日前,国家电网出台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12条举措,要求全面推进中央部署重点任务。同时,国家电网提出,全面复工一批总建设规模713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复工复产;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新开工一批总投资265亿元的工程。

电量能比较准确反映一个企业的复产情况。全国首家运用海量电力数据建立算法,设立企业复工电力指数。

2月10日,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企业电力复工指数25.42,意味现在企业复工水平达到1/4;金融、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电力复工指数较高。

2020年与2019年同比,2月10日规模以上企业复工指数分别为17.77%和82.95%,医药行业为23.46%和84.59%,食品行业为19.93%和67.28%

由于疫情防控限行等特殊情况,部分口罩企业员工无法返岗,国家电网地方公司,除保障供电外,不计报酬地火速支援组装口罩生产线设备。

南方电网公司提出加强重要场所和重点区域保供电、加快满足疫情防控新增用电需求、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做好供电营业服务、全力保障民生和企业用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六项举措,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供电保障。

在5G 建设领域。中国移动将积极应对、努力克服疫情对5G建设发展带来的影响,加大5G投入力度,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着力加强5G业务研发,针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等消费需求,开发各类新型信息化应用、尽快形成产品化能力并大力推广,加快推进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带动5G手机终端销售和业务应用普及,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央企坚守保供一线,迅速转产扩产,全面复工复产,凸显了央企“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