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主戰場:30萬億“新基建”!如何“賦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公眾號:節點通證基地!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也就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將區塊鏈放在了人工智能和5G的前列,區塊鏈應用場景涵蓋了農產品物流、溯源、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據機構預測,僅2020年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將突破4萬億元。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這不僅僅是“1024會議”明確國家戰略後,國家對區塊鏈產業應用落地場景的一次重要政策加碼。更意味著區塊鏈在國家重要支柱性產業中的作用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是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大戰略部署之一。

區塊鏈主戰場:30萬億“新基建”!如何“賦能”?

區塊鏈主戰場在哪裡?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9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穩增長”是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目標。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下一階段所有的政策都將圍繞“穩增長”制定和執行。穩增長搞什麼?答案就是基建。基建搞什麼?答案是“新基建”。

區塊鏈主戰場:30萬億“新基建”!如何“賦能”?

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可以將這次的新基建看作為寬泛定義下的信息基建,主要包括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如光纖寬帶、窄帶物聯網(NB-IoT)、5G、IPv6,北斗等,數據信息的相關服務,如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等,以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等。2019年以來,發改委累計批覆基建項目近60個,涉及金額已超1.5萬億元。截至目前,已有11個省(區、市)發佈了今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涉及投資總規模超過30萬億元。

當前各地普遍重視“新基建”投資,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傳統基建經過多年發展,邊際投資收益有所下降。除了一些戰略性、網絡型項目外,短期內大幅增加投資的空間較為有限。其次,“新基建”代表經濟轉型升級方向,市場潛力巨大,部分需求正在釋放,適當超前佈局有助於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新型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基礎不同

在全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始階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和投資佈局的戰略高地。我國第一次作為原發性國家,與發達國家一起站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的同一起跑線上,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能發揮我國在頂層設計和集中建設方面的制度優勢,又完全符合國際經濟發展潮流下的國際貿易規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二是模式不同

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二者視為存量和增量的關係,同時也是融合和改造提升關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改善我國投資結構,新型基建可以通過更加豐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和運營,優化和改變以往傳統基建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模式。

三是作用不同

在以5G、區塊鏈為重點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傳統投資、建設、運營主體的邊界發生改變,新型的投資和運營模式應運而生。新型基礎設施對應的產業生態系統更加豐富,也為創新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進入和參與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區塊鏈主戰場:30萬億“新基建”!如何“賦能”?

如何推進區塊鏈賦能“新基建”?

一是制定區塊鏈產業的國家戰略

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工信、科技、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區塊鏈產業的總體指導意見,對發展區塊鏈產業設予以方向性指引;把區塊鏈列入我國“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並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從頂層設計上,綜合部門和產業之間的關係,為我國數字化經濟轉型打好基礎。要在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領域進行佈局,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發展。

二是創新投融資及運營管理模式

理順政府、企業在區塊鏈產業投資、建設、運營方面的關係,探索創新科學的投融資及管理運營模式。在保障信息於數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基礎上,探索建立政府和企業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緊密合作的基於區塊鏈數字化平臺的集成管理模式。在投資、建設、運營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開放更多的參與空間。

三是研究制定促進區塊鏈的配套政策

建議由相關研究機構對區塊鏈產業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進行系統性、規律性研究,為制定國家戰略和規劃提供研究支持,為相關項目的立項、評估提供決策參考。建議在我國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促進區塊鏈產業的政策體系(包括財政、金融、稅收、法律等政策),同時研究建立與區塊鏈產業相關的評價、考核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