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感謝文友,讓我知道了廣州還有蘇東坡的遺蹟,這麼多年來,在生活中真切感悟著那些東坡先生那些優美的詩句內涵,認知東坡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深厚修養,也一直在追覓這位可愛的文人留下的足跡……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感悟人生,感悟東坡先生

記得讀初中時,一位要好的同學和朋友要隨家人離開新疆回內地讀書,這位文靜漂亮但憂鬱的女孩,走時在我們這些好朋友的筆記本上留下了一句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令不曉人事的我們惆悵不已。當多年後再相逢時,我們都各自經歷了種種人世蒼茫,惟有兒時的友情不變。多少朋友的遭遇都似乎在印證這首詩,每當皓月當空,望月思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啊!

讀大學的時候,我是不知道喜歡蘇軾的詩的,喜歡的是雪萊、拜倫、普希金、李白等浪漫大師的詩歌,還自己塗抹了一本詩集呢(那時侯,少男少女哪個不是詩人呢?呵呵)只是記得一位同學的名字叫“X一蓑”,是她做中文系教授的媽媽起的,當時只覺得這個名字比較悲涼些,後來同學給我們做了解釋。曾經聽過那教授媽媽做魯迅名篇的講座,那激情四溢地朗誦演繹了魯迅嬉笑怒罵的風格,多年之後還在耳邊迴盪。我想東坡的詩句“一蓑風雨任平生”也是這位媽媽希望女兒在難測風雨的人生路上能夠從容行走的心願吧,不過,我這位同學好象一路平平淡淡,沒有如她飽讀詩書、從大上海支援新疆、一輩子奉獻寂寞邊陲的父母那樣經歷坎坷,也算人生一幸吧。

報社工作曾出差湖北,在黃石(即蘇軾曾任職的黃州)暫做停留,我得空就溜出去了,去追蹤蘇東坡留下的蹤跡,正值青春年少,人生大幕順利開啟,心裡張狂得很呢。我一心只想去曠達的古戰場舊地去放聲誦讀一番東坡先生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去體驗古人情懷。當然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哪裡有“大江東去”“驚濤拍岸”的勝景,輝煌歷史過去,只留下現實一片空寂;我泱泱回來,才發現自己差點誤了整個採訪車的行程,大家先走,留下惱怒無比的總編和他的車等我,我還大言不慚的說去追蹤蘇東坡去了,結果總編哈哈大笑說:“如果有,我也去了……”

記得在當年參加文學沙龍,一幫文友們都很喜歡蘇東坡的風格,聚會言笑間戲談唐宋詩詞,覺得在唐宋詩人中:雖然都是偉大的詩人,李白詩格調壯麗,豪放淋漓,有點風流;杜甫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少嫌潦倒……惟有蘇生這一凡間天才在人世間起伏跌宕,卻能獨守一份曠達超脫、高闊飄逸、自由壯闊的心靈,也算是中國文人中少見的豁達智者。

二十多歲的時候遇到愛情,雖然沒有悲歡離合的悽麗,但也感受到了浪漫的愛情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所以無來由地鍾情蘇東坡紀念亡妻的那首詞,每當看到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冷。縱使相逢應不識,坐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乾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深情詞句,想象兩人“執手對望、無語凝噎”的淒涼場景,便要無端地淚落幾行(呵呵,年少自作多情,哪裡能真正體會生死不渝的愛情?)後來看到惠州六如亭蘇東坡紀念愛妾朝雲的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體會蘇生在顛沛流離、世態炎涼的數次被貶中感覺到自己“不合時宜”,不為俗世所容,也感受朝雲對他的至死追隨的深情,頓悟:茫茫人海,崎嶇塵世,有一人能能夠識你、容你,也是三生有幸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來到廣州,我已經很少再讀風花雪月的文學書,取而代之的是喜歡讀歷史書,讀傳記,在租住的廣州師範學院旁邊的小書店無意覓到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甚為高興,躲在出租屋的狹小房間裡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本號稱20世紀四大傳記的書以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特有的睿智博學、又比較詼諧灑脫的筆觸記錄了東坡先生坎坷拂逆的一生。相對客觀全面探視了大師的心靈軌跡,給了正經歷人世滄桑的我不少啟發,從遭遇挫折的執迷怨尤逐漸解脫出來……

踏入人世越深,越感受崎嶇塵世路,越能感受蘇東坡在面臨人生的憂患時那種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時多麼智慧啊。在他第一次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蘇東坡雖然感到心中萬種惶惑,但他能在荒涼之地也見到感到生活之美。他在札記裡寫道:“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青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真的很喜歡那種對人生的曠達與熱愛:“……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輾轉於數次貶黜、幾度升遷的無常世事中,詩人分明已經是感到人間炎涼寒冷、坎坷失意了,真想“乘風歸去”啊,但是他還是不願做翩翩仙人,逍遙於清幽的瓊樓玉宇,還是覺得人間自在豐富,寧願享受人間萬千氣象、萬千感受。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如林語堂先生的評價“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一顆博大睿智的心靈流露,所以才能給我們留下這麼優美的詩文,千古傳唱,從古代的歌姬百姓到現代的流行歌手……

記得當年興起做個人網頁的時候,我看了不少文學網站,對蘇東坡的介紹都是零零碎碎的,很想做一個以蘇東坡介紹為主題的網站,把東坡先生的作品和後人對他的評價以及東坡的足跡遺址資料集於一網,也是表達我對東坡先生的熱愛仰慕之情。結果那些IT公司的小同事們個個笑我追錯了星,我說我與你們已經有了文化代溝了。這些同事腦袋裡都是電腦軟件、硬件的,做的都是什麼工具箱網站、什麼歌星twins姐妹追星網站了,怎麼會喜歡追慕古代詩人蘇東坡呢?我把餘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那篇文章發給他們看看,結果一位同事告訴我,看了當蘇東坡在杭州被誣陷入獄時,“杭州的父老百姓想起他在當地做官時的種種美好行跡,在他入獄後公開做了解厄道場,求告神明保佑他;獄卒梁成知道他是大文豪,在審問人員離開時盡力照顧生活,連每天晚上的洗腳熱水都準備了”餘秋雨先生的評論是:就連那盆洗腳水也充滿了文化的熱度!小姑娘說:看到這裡,她都感動得快哭了。呵呵,秋雨先生真是會煽情啊!不過可見,美好文學和人性的力量真的是可以穿越時空歲月、穿越不同階層的阻隔的……


二、蘇東坡不是那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中國文人和封建時代的清高無為的士大夫,他即使困厄也要兼濟天下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如林語堂先生所評論:“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他的人生實在太豐富多彩,坎坷一生中卻回報世間太多的貢獻,在書法、繪畫、飲食、醫藥、養生、禪學等方面取得了舉世驚歎的成就,在貶黜各地中熱心賑災、興修水利、投入教育、注重醫療,造福了一方黎民百姓,處處留下勝蹟、美談,他把生命的苦澀,化做了甘泉,慰籍了自己也潤澤了蒼生的心靈。他在被貶的歲月裡,曾經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惠州、海南………呆過,在每個地方呆的時間都不超過三年,真是“身若飛蓬”、輾轉漂泊啊,但是都給當地都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旅遊海南時看過在海口五公祠旁邊的東坡塑像兩側的對聯“此地空留勝景,何人能比蘇三”,從真誠、淳樸的對聯中感受到的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無比景仰。的確,蘇東坡在當時被貶黜官員們哀嘆“千之千不還,生度鬼門關”瘴疫橫生的南蠻之地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的生活,卻為海南人民開天闢地地培養了三個進士,在蠻荒之地播下了文化的火種,留下了東坡書院的遺址;還指導缺水的海南人開鑿了泉眼,當然現在沒水了;他和海南人民都相處得很好,甚至給街頭賣環餅的老婆婆做了一首詩,幫她賣餅“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成了中國第一句廣告詩,記載在廣告學書籍中;

可惜我在杭州西湖邊上只看到了一下那著名的白堤,沒有看到更多的遺蹟,其實蘇東坡在那裡興建水利工程,治理運河,進行公共衛生建設,設公立醫院(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並且積極賑災,連續幾次上書皇帝直言災情,請求撥款存糧,拯救百姓於大饑荒之中,並且在杭州數次上表皇上寬免百姓債務,把老百姓從王安石變法的惡果中解救出來,做了很多好事,他還創造性的開發了美麗的“三潭印月”,沒有蘇東坡的詩意“欲把西湖當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也就沒有味道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在惠州西湖我倒是收穫好大,不但拜了“朝雲墓”,還搞回來兩個蘇東坡手書的詩畫拓印本。一幅是“合江詞”,是寫惠州江景的一首詩,掛在我家的客廳裡,想為滿室的“俗物”增添點清新詩意;一幅蘇東坡畫的墨竹,掛在書房裡。蘇東坡是在被貶黃州開始畫畫修身養性的,“兼畫得寒林墨竹已入神矣,行草尤工”。看了很多竹圖,蘇生畫得確實跟別人的味道不一樣,正所謂每個人心中的竹子都是不一樣,大概蘇東坡的竹子更加磊落、坦蕩,更有超脫凡塵的詩意吧。如林語堂先生所評論“蘇東坡本人心智才華上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光耀照人”。

三、蘇東坡不只是只會舞文弄墨、儒雅溫文的文人,而且是畢生追求清明政治的思想家,一個勇敢的民生鬥士。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對這位天才的描寫很傳神的:蘇東坡年幼時,由母親教他讀書寫字。有一次,他讀到後漢書的『範滂傳』,範滂是一位清廉公正的官,卻受到朝廷其他人的毀謗.陷害.下監,但他毫不畏懼,仍堅持做該做的事。小蘇東坡看了非常欽佩.感動,便對母親說:“要是我也學範滂,母親會允許嗎?”其母程氏立刻回答:“你如果能做範滂,我就能作範滂的母親。”(這段對白很有意思,值得天下望子成龍的母親效仿),而他的父親蘇詢也是一位寫過《辯奸論》名作的俠義之士,蘇東坡從小受這樣的家庭教育,長大之後也一直在實施他的政治理想。

中國封建統治史充滿了黨派之爭,如柏楊所說的:中國歷史的醬缸文化,只有大家都陷身其中,沆讖一氣,才能免遭誣陷排斥的禍患,但那種蛆齲卑劣的政客之爭蘇東坡是不屑於此道的,他只為百姓利益而鬥爭,所以無法為政客所容,那種朋黨之爭的陰影籠罩了蘇東坡的一生。身處北宋新舊黨爭之時,兩黨相互傾軋,蘇軾也深受波及,後來新黨再度得勢,蘇軾更是一再被貶至偏遠南方。

記得當年讀歷史書,上面記述了王安石變法這次中國歷史上是著名的改革,覺得蘇東坡是屬於保守勢力一方,後來看了些歷史評述資料,才有了更全面的瞭解。的確王安石當時在大宋積貧積弱的時代厲行變法,並採用了超越時代的金融調控方法(如青苗法),如柏楊所評述是富於智慧遠見的,而且王安石的文學造詣和清廉人品也是舉世公認的。但是他的理想化變法超越了時代,在激進極端的實施過程中並沒有給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大益處,相反弊端明顯,如當時史書上說的“商業停頓,百姓失業”(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正是王安石推行的變法運動,導致了大宋帝國的衰頹,從而招致靖康之恥)而且王安石殘酷地排除異己的政治權術也為人不齒,反對改革的司馬光和蘇東坡都受到了排擠迫害。在後來二十年當中,蘇東坡一再努力,積極上表,設法挽救農村的經濟破產,請求政府歸還沒收的財產,寬免貧民的欠款,終於使神宗皇帝完全徹底廢止青苗法,把老百姓從王安石新法的惡果中解救了出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而且蘇東坡表現了相當的政治理性,他是明智客觀、尊重事實的,在司馬光重新當政時,他建議司馬光區別對待,保留那些經實踐證明合理的王安石新政,如贊成實行免役法,免得用另一種方式繼續糟蹋了老百姓。

林語堂先生評價蘇東坡可謂在封建時代少見的民主大斗士,可能因為林先生是在美國用英文寫就這本傳記,評價未免理想化偏執了些,但是稱他為民生鬥士則是當之無愧的。他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當時寫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引述歷史,陳述現狀,反對激進極端的的青苗法。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顯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他熟讀歷史、能夠縱橫上下論述比較史實的治學功底都顯然可見,充分顯示其博學多知與大無畏的精神。

中國古代民主思想萌芽中對現代讀者最重要的兩個論點,一是孟子所說的君權民授,一是為政當容清議。兩點蘇東坡都闡述到了。他警告皇帝說:君之為君,非由神權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擁護。為帝王者不可不知。還告訴皇帝,千萬不可用威權懾服百姓而使之服從。

蘇東坡認為,一個好政權之得以保持,大部分在於不同的政見合理的發揮其功用。他比較中國曆代政府制度的異同,而闡述了監察機構其所以存在之必要與其基本原則,說明了一個發揮自由功用不懼利害的監察機構所代表的,就是真正的公眾意見,這可謂其在民主思想上超越了歷史的一個突出表現;可謂博古通今,推理有力,見識卓絕!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立遭罷黜……

他給李常的信中說: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於死生之際。……雖懷坎[土稟]於時,遇事有可遵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他的名篇《留侯論》也體現了他的大勇、大智:“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即使後來橫遭磨難,他也並不改其志。當年王安石得勢之時,他在政壇坎坷不達,後來他的同黨——舊黨當政,他仍然失敗。在結黨營私的封建統治階級中他永遠是個特例,永遠站在百姓利益和文人社會良知的一邊。


他在舊黨黨政,遭群小捕風捉影、誣陷彈奏的時候憤而反擊,上書皇后。他力爭的第一項是“廣開言路”。他在為“人應當有不同意權”而奮戰。在表章裡他指出朝廷官員都表示同一意見,或因怕開罪於人而避免表示意見,皆非國家之福。君臣當表白自己的意見,如此於人於事,方有助益。倘若帝王所贊同的群臣都說對,群臣便都成了孔子所說的鄉愿,是足以招致亡國之禍的。但是文人若不能獨立思考,無批評的勇氣,言論自由也終歸無用。蘇東坡極其擔心當時的暮氣沉沉,讀書人已經忘記並不敢用頭腦思索。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蘇東坡要說出此言實在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膽識的。

蘇東坡先生能有這樣的政治遠見和勇氣,正如林語堂先生評價:取決於他心中的那股“氣”,是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所推崇的“浩然之氣”。

孟子的一個弟子曾經問:“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孟子回答道:“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道與義,無是,餒也。行有不嫌於心,則餒矣。”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四、蘇東坡身上可謂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綜合統一,他完善的修養、偉大的人格讓人無限敬仰


蘇東坡曾對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真是對其人性的最好的寫照。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真是個天真不曉世事的詩人,更是一個寬懷仁義的偉人。

經過烏臺詩案,蘇東坡深陷朋黨官員和文化群小的圍攻。後來遭二次迫害是當他年輕時代的故友章淳當政時,全面恢復變法新政,章淳以反對王安石新政為名,殘酷迫害蘇東坡等反對變法人士,將已屆五十多歲的蘇東坡貶黜到遙遠的嶺南惠州,還惟恐他隨遇而安過得舒服,又將其遠謫當時中國本土以外文化藩籬之外生存條件惡劣之極的海南島。還特意派其以前與蘇東坡有過節的人去當地當政,意圖借刀殺人整治蘇東坡,蘇東坡在這位昔日朋友的苛酷荼毒之下,陷入晚年極為悲慘黯淡的境地,這位章淳,可謂展示了人性中最為殘酷卑劣的一面!

對章淳這樣的仇敵,在他失勢被貶的時候,蘇東坡是如何對待他的呢?蘇東坡聽到章停被貶滴的消息,他寫信對黃實說:“子厚得雷,為之驚歎彌日。海康地雖遠,無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望以此開譬大夫人也。”

他給其子章援的回信如下: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因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魚所知。建中靖國之意可恃以安。所云穆卜反覆究繹,必是誤聽。紛紛見及已多矣,得安此行為幸。見今病狀,死生未可必。自半月來食米不半合,見食卻飽。今且連歸毗陵,聊自想我裡。庶幾少休,不即死。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如同他以前倡導民生、反對殺嬰惡俗、上書求寬免貧民欠債中所表現的悲憫情懷和人道精神一樣,蘇東坡寬宥了這個行將老去的惡人。

不要說他太仁慈心軟,沒有這樣的胸懷氣度,他又能寫出那樣高曠超脫的詩歌和為民做那麼多的好事麼?

我想蘇東坡是在人生困厄,中國文人一向追求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屬於他的過人的精力、深厚充沛的生命力無法得到發揮時,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突破口和無限樂趣,否則怎樣解釋他在文學、哲學、歷史、書法、繪畫、飲食、醫藥、養生、禪學乃至天文地理方面都廣泛涉獵,孜孜追尋?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在於超越了同時代文人的思想氣質的侷限。在蘇東坡那個時代詞正在盛極一時。宋詞是以柔靡傷感而著稱的。柳永即是代表,比如他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還比如李清照的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記得當年古代文學課上老師調侃我們說:“你們不要一到考試就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那個可憐樣兒啊”,呵呵)。蘇東坡是在被貶黃州時才發現了詞,對此極其喜愛,蘇東坡不但成為一代的大詞家,而且脫離那種柔靡傷感的陳詞濫調,在坎坷人生當中卻寫出豪放灑脫的詞,成為這豪放詞派的代表。

正如他評論自己書畫時說:“吾書雖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他和米芾等北宋南派畫家共同創造了以後在中國最富有特性與代表風格的書畫同源的中國畫(以前時唐朝吳道子為代表的工筆細描畫)。他把書法的技巧節奏與詩歌的氣韻情調結合於一體。創造了韻律意境於一體的中國畫,尤其以墨竹為代表,潑墨而就,一氣呵城,這也是他一向的灑脫明快昂揚個性的在繪畫上表現與宣洩吧。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蘇東坡先生一生都在不斷反省思考、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在佛教、哲學等多方面尋求生命的感悟。他在四十多歲貶黜黃州時寫的《安國寺記》裡說:“餘二月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觸類而求之,有不可勝悔者。於是唱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後必復作。差歸誠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國 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謝。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淨,染汙自落;表裡像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 他在晚年困居海南時還完成了儒家經典《論語》、《尚書》、《易經》三書的註解。

在蘇東坡身上,達到了集佛家的的超脫豁達和儒家家國天下、積極入世思想於一體的境界,他在被貶黃州的時候開始鑽研佛道以求達到精神上的解脫,也曾迷過荒唐的煉丹求長生術,但他更多是接受佛教哲學中達觀思想的安慰,佛教要達到精神的空虛和無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擺脫個人對現實生活的牽掛,而儒家是抱現實的思想,要對人類盡其職責義務,其實這兩種思想之間是有衝突的,但東坡先生憑藉其高貴的人性和積極理性的人生修養,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與和諧。

五、正如東坡先生的詩所闡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生命肉體在歲月長河中難以留下痕跡,但人的浩然之氣時可以長存的

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竊以為文學也只是一個載體,一個心靈世界的窗口,更讓人們應該孜孜領悟的東坡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優美感人的情懷,以及他崎嶇卻快樂、滿懷喜悅、那麼富有充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人生奧秘。

要感謝文學,在那個專制黑暗的封建時代、在人情寥落的滄桑人世間,慰籍了一代大師不為俗世所容的寂寞情懷

感謝文學,使我們能穿越千年時空的隧道去造訪大師的心靈,感受一顆睿智、豐富的心靈的脈動希望未來我的孩子也能喜歡蘇東坡,喜歡看歷史書,使平凡的人生能夠得到美好文學和偉大心靈的感召和啟迪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悟蘇東坡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詩詞選

柏楊《中國人史綱》

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