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軍服,顧名思義,軍人的服飾。由於軍人帶有獨特的職業風格,軍服也由此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軍裝採用的是一種制式服裝,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產物,透過一個國家、一個時期軍服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品出時代的審美,同時可以讀出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把每一款軍裝都看成一個時代的縮影,一點不為過。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軍服的歷史的源遠流長,歷代武士服裝在世界上自成一系,每一個時代軍服的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生活方式的發展而逐漸變化,代表著當時特定的歷史。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一、商代武士服

商代武士的服裝大多由動物皮甲做成。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二、西周武士服

西周武士服裝西周武士身著的“練甲”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範疇。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三、戰國武士服

戰國皮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西周武士服裝均左片壓右片,縱向均為下排壓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編綴起來的。另外,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四、趙國胡服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寬鬆博大的中原服裝。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五、秦代軍服

秦代軍服分為秦代將軍服和秦代騎兵步兵服。

1、秦代將軍服

秦代將軍服飾為秦朝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襬呈尖角形,後背下襬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方形。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2、秦代騎兵步兵服

秦代騎兵步兵服秦兵俑中最為常見的鎧甲樣式,是普通戰士的裝束,這類鎧甲有如下特點,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從胸腹正中的中線來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間向兩側疊壓,肩部甲片的組合與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頸下週圍的甲片都用連甲帶連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釘,其數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過六枚。甲衣的長度,前後相等。皆為64釐米,其下襬一般多呈圓形,周圍不另施邊緣。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六、漢代軍服

西漢時期,鐵製鎧甲開始普及,並逐漸成為軍中主要裝備,這種鐵甲當時稱為“玄甲”。西漢戎服在整體上有很西漢武士鎧甲多方面與秦代相似,軍隊中不分尊卑都穿禪衣,下穿褲。禪衣為深衣制。漢代戎服的顏色為赤、絳等都屬紅色。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七、魏晉軍服

魏晉最普遍的軍服為鐵製筒袖鎧和戎服,鐵製筒袖鎧是一種胸背相連的短袖,用魚鱗狀甲片編綴而成,外形與西漢的鐵鎧很相似,從頭上套穿,這種筒袖鎧堅硬無比。胄基本沿襲東漢的形制,胄頂高高地豎有纓飾。戎服主要是袍和褲褶服,袍長及膝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為交直領,右衽,但也有圓領。下圖左側為筒袖鎧,右圖為戎服。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八、南北朝軍服

南北朝軍服以兩襠鎧和明光鎧為主,兩襠鎧長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編綴而成,有的用整塊大甲片,甲身分前後兩片,肩部及兩側用帶系束。明光鎧胸前和背後的圓護有關,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極光,頗似鏡子(護心鏡),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由於太陽的照射,將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鎧。這種鎧甲的樣式很多,而且繁簡不一,有的只是在兩襠的基礎上前後各加兩塊圓護,有的則裝有護肩、護膝,複雜的還有數重護肩。身甲大多長至臀部,腰間用皮帶系束。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九、隋代軍服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鎧甲依舊是兩襠塏和明光塏,不過兩襠塏的結構比前代有所進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變化。一般隋代武士服裝甲全魚鱗等形狀的小甲片編制,長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來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襬為彎月形、荷葉形甲片,用以保護小腹。這些改進大大增強了腰部以下的防禦。明光塏的形制基本上與南北朝時期相同,只是腿裙變得更長。隋代戎服為圓領長袍。本圖為隋代武士復原圖。左為戎服,右為冑甲。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一、唐代軍服

初唐的鎧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著南北朝以來至隋代的樣式和形制。貞觀唐代武士服裝以後,進行了一系列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具有唐代風格的軍戎服飾。高宗、則天兩朝,國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層集團奢侈之風日趨嚴重,戎服和鎧甲的大部分脫離了使用的功能,演變成為美觀豪華,以裝飾為主的禮儀服飾。“安史之亂”後,重有恢復到金戈鐵馬時代的那種利於作戰的實用狀態,特別是鎧甲,晚唐時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鎧甲,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在鎧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二、五代軍服

五代時期基本沿襲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鎧甲重又全用甲片編制,形制上變成兩件套裝。披膊與護肩聯成一件;胸背甲與護腿連成另一件,以兩根肩帶前後系接,套於披膊護肩之上。另外五代繼續使用皮甲,用大塊皮革製成,並佩兜鍪及護項。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三、宋代軍服

宋朝軍服有步軍服裝和馬軍服裝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軍春衣有皂綢衫、白絹汗衫、白絹夾褲、紫羅頭巾、藍黃搭膊、白絹襯衣、麻鞋;步軍冬衣有皂綢綿披襖、黃絹綿襖、白絹綿襪頭褲、紫羅頭巾、藍黃搭膊、麻鞋。馬軍用緋絹勒帛取代藍黃搭膊,冬衣增加白絹夾襪頭褲,其餘與步軍同。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四、遼代軍服

據《遼史》記載,遼在契丹國時,軍隊就已使用鎧甲,主要採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樣式,以宋為主。鎧甲的上部結構與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顯比宋代的短,前後兩塊方形的鶻尾甲覆蓋於腿裙之上,則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點。鎧甲護腹好象都用皮帶吊掛在腹前,然後用腰帶固定,這一點與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圓護,是遼代特有的。遼代除用鐵甲外也使用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裝分為公服和常服兩種,樣式沒有明顯不同,都是盤領、窄袖長袍,與一般男子服飾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緊身一些。這兩種都可作戎服。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五、金代軍服

金代早期的鎧甲只有半身,下面是護膝;中期前後,鎧甲很快完備起來,鎧甲都有長而寬大的腿裙,其防護面積已與宋朝的相差無幾,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響。金代戎服袍為盤領、窄袖,衣長至腳面;戎服袍還可以罩袍穿在鎧甲外面。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六、元代軍服

元代鎧甲有柳葉甲、有鐵羅圈甲等。鐵羅圈甲內層用牛皮製成,外層為鐵網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透,製作極為精巧。另外還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種本民族的服飾,即質孫服,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還有一種辮線襖與質孫服完全相同,只是下襬寬大、折有密襉,另在腰部縫以辮線製成的寬闊圍腰,有的還釘有鈕釦,俗稱"辮線襖子",或稱"腰線襖子"。這種服裝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軍隊的將校和宮廷的侍衛、武士都可穿戴。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七、明代軍服

明代軍士服飾有一種胖襖,其制:"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顏色所為紅,所以又稱"紅胖襖"。騎士多穿對襟,以便乘馬。作戰用兜鍪,多用銅鐵製造,很少用皮革。將官所穿鎧甲,也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多為"山"字紋,製作精密,穿著輕便。兵士則穿鎖字甲,在腰部以下,還配有鐵網裙和網褲,足穿鐵網靴。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十八、清代軍服

清代一般的盔帽,無論是用鐵或用皮革製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後左右各有一梁,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根插纓槍、鵰翎或獺尾用的鐵或銅管。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繡有紋樣,並綴以銅或鐵泡釘。鎧甲分甲衣和圍裳。甲衣肩上裝有護肩,護肩下有護腋;另在胸前和背後個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前擋"。腰間左側佩"左擋",右側不佩擋,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圍裳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繫於腰間。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本圖為清代戴盔帽、穿鎧甲武士復原圖。

最全的中國古代軍服,你都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