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鯨魚文化

鯨是一種哺乳動物,是海洋中超級大的海洋生物。在中國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對鯨魚的精彩描述。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例如崔豹的《古今注》寫道:“鯨,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十丈。”寫出了鯨魚的巨大。《莊子》曰:“吞舟之魚失水,則螻蟻而能制之。”寫出了即便像鯨魚那麼大動物如果失去了水也會失去戰鬥力。而任昉《述異記》的描寫則具有神秘色彩了。“南海有珠,即鯨魚目瞳,夜可以鑑,謂之夜光。”寫出了鯨魚的眼睛是神秘的夜光,當然在現在看來鯨魚的眼睛不可能是夜光了。不過總體來講,鯨魚的文化色彩還是很多的,說明我們很早就對鯨魚進行了觀察。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鯨魚愛長途跋涉

而另一方面,鯨魚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態行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鯨魚會在海洋中進行長途的遷徙,經常遊動數千英里,長達數月之久,然後來到熱帶地區繁殖。然而,為什麼鯨魚要在海里遷移那麼久,到了熱帶地區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過去,傳統的理論認為,大型鯨魚會在夏季到地球的高緯度地區覓食,比如到北極覓食,而到了冬天便會到低緯度地區的熱帶地區開展繁殖活動。於是鯨魚一年的活動便是在覓食和繁殖中循環,一年之內從赤道游到北極,再從北極游回赤道,因此遷移了數千公里。這便是一般的解釋。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但是這個解釋並不完整,甚至還遺留下謎團。鯨魚為啥不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然後在低緯度地區覓食呢?憑什麼一定要到高緯度地區覓食而在低緯度地區繁殖呢?從現實中來看,高緯度地區溫度冷,食物種類也稀少,而低緯度地區溫度高食物豐富,因此鯨魚應該在低緯度地區覓食更合適才對。但是現實卻是相反的,鯨魚卻喜歡跑到在北極覓食。這就留下了謎團。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溫水域,有利於皮膚更新

於是新的研究表明,鯨魚遷移到低緯度地區可能更為了蛻皮,而高緯度地區寒冷可以限制鯨魚的蛻皮。海洋生態學家羅伯特·皮特曼說:“我認為人們在鯨魚上沒有對皮膚蛻變給予應有的考慮,但這是重要的生理需求,可以通過遷移到溫暖的水域來滿足。”於是,鯨魚在寒冷和溫暖的水域之間來回穿梭,很可能是為了調節皮膚狀態。

各種各樣的脊椎動物都會定期進行表皮蛻皮,這是正常的過程,用於替換皮膚,頭髮和羽毛,有時人的皮膚也會蛻皮,鯨魚也包括在內,哺乳動物非常需要蛻皮來更新皮膚。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蛻皮是指季節性或週期性的皮膚蛻變。觀察表明,白鯨在蛻皮週期內會返回河口,這表明了蛻皮過程的重要性。而溫暖的環境能加速蛻皮。溫暖的環境是增加鯨類動物皮膚細胞新陳代謝和刺激蛻皮的關鍵。人們觀察到,南非德班的抹香鯨的體外寄生蟲較少,這可能是由於抹香鯨在溫暖的海水中蛻皮率較高。

另外,座頭鯨,抹香鯨和灰鯨在較溫暖的水域比在較冷的海水中所脫落的皮膚都更多。抹香鯨在較高的水溫,比如達到20度,就會脫落更多的皮膚,而在比較低的溫度下,比如15度左右,那麼脫皮的數量就會變少。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蛻皮需要皮膚具有代謝活性,需要血液流到皮膚表面,這會導致體內熱量散失,尤其是在寒冷的水生環境中。為了減少體內熱量的損失,鯨魚就會來到低緯度的溫水,來減少體內熱量損失。如果鯨魚在高緯度脫皮可能會被凍死,因此為了生命安全,鯨魚選擇遷移到熱帶地區。

鯨魚也有皮膚病

除此之外,鯨魚也會有“皮膚病”,而高溫有助於消滅這些皮膚病。鯨魚的皮膚中會出現塞內加爾氏菌,尤其是在較冷的水中。座頭鯨,抹香鯨,寬吻鯨,海豚的皮膚上都會出現皮膚病,所以鯨魚的皮膚並不是經常健康的。虎鯨的身上經常出現硅藻,而硅藻中會寄生很多細菌。而鯨魚到了溫水域,有利於維護皮膚,清除那些細菌。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全文總結概要

首先,介紹了鯨魚的簡單知識,並引用中國古代典籍介紹了鯨魚的相關文化知識。

然後說明鯨魚會在海洋中進行長途的遷徙,經常遊動數千英里,長達數月之久,然後來到熱帶地區繁殖。並且引出了鯨魚的疑團,即鯨魚為什麼喜歡長途跋涉。

接著,闡述傳統理論上,鯨魚喜歡到高緯度地區覓食而在低緯度地區繁殖,並且提出傳統理論的不足。

最後,分析鯨魚遷移到低緯度地區可能是為了蛻皮而更新皮膚,並且清除皮膚上的各種細菌,而溫水域有利於這些行為。


鯨魚漂洋過海,長途遷移,為繁殖覓食,竟然也為脫皮,換皮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