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硬笔书法,怎样把临习古帖与现代书写方式很好接合?

临池管窥


练习简体行书横写一段时间,水平很有限。个人心得是临习古帖确实比今人的硬笔字帖收获更大,至少我还没看到让人心醉的硬笔字帖。硬笔练习借鉴古帖时感觉单个字的写法区别不大,主要是最后一笔的处理,古帖向下的牵丝可以弱化或者用回锋,弱化笔法中向下的趋势,少写大长竖,不破坏横向的行气(我尝试过多向右牵丝,可能水平不行,所以很难看)。如果最后一笔是横向的可借鉴处理主笔的方式适当凸出,以加强横向的行气(这个正好和古帖是反的)。第二,竖写古帖的字瘦长一点好看,横写个人感觉稍扁平一点好。第三,古帖行书成列不成行,横写简体我觉得恰好相反,字成行但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字的大小和宽窄不同寻求变化和美观,字重心基本在一行就行。第四,硬笔书写(可能都不算严格的书法)本来就是个实用艺术(美的东西都是艺术),解决日常书写美观问题,非要竖写繁体古文,再用个篆刻印章,为什么不去钻研毛笔书法呢?毕竟硬笔大师也没法表现毛笔书法的十分之一的效果(比如绞转,浓淡,飞白,侧锋等)。

以上观点自己瞎琢磨的,没啥理论依据[机智]。我的字也是陪孩子写作业时练着玩,只交自己闺女,不敢误人子弟。[捂脸]



刘昕47


关键是要找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古代的书写方式多为竖式,字的关系也因此形成了竖向的关系,这关系的形成自然会影响现代的横向书写关系的处理。在就是上下字的连带问题,横写不容易连带,主要原因在于汉字的最后一笔多在右侧,起笔则多在左侧,这势必形成了左右无法连带处理。虽然字势不来已经形成,但不有方法解决的 实际上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根据横写的实际情况,舍去不利于横向书写的内容。那么该如何处理横向书写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呢,就是找准左右字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是一个贯气方法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将左右两个字的一两个点画的方向采取方向一致的处理。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就会不和谐,就会分崩离析。我就来一个相反的处理,道同则相和。就像两个人处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兴趣点,就非常难能有共同语言。之于书法的章法处理同样如此。我们只要找准这个和而不同犯而不违的处理即可。当然还要虑有重心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左右两个字的重心关系问题,无论如何变化处理左右字的重心,皆不能违背这个和而不同犯而不违的处理原则。字与字之间的重心和点画具有一定的和谐融洽,迎让避就关系,横向书写的一行字自然能够气脉贯通 和谐统一,节奏畅达生动。也就和谐耐看了。











翰墨书道


练习硬笔书法以临古帖为主,而古帖是以竖向书写为主,现代书写方式往往是横向书写,所以这两者之间的转换确实会有点别扭。那么如何把古帖中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书写中呢?我个人认为,关键是三点:用笔、结体、笔势。

学习用笔

硬笔临古帖学习古帖的用笔,是一定要写出跟古帖一样的笔画形态吗?不是的,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会掉进陷阱中。我们硬笔临古帖,用笔主要学习的是在保证笔势流畅的基础上,去模拟古帖笔画的一些形态。

上图是我临摹赵孟頫的《心经》,用的是秀丽笔。

尤其是行草书的临摹,更是如此。我们在临摹古帖的时候,更加关键的是要学习古帖当中的提按变化,学习这种提按变化的目的不是刻意要写出毛笔点画的形态,而是书写时候的那种节奏感。学习古帖当中用笔的轻重、缓急、快慢的变化,这种节奏感是我们学习古帖的目的。

学习结字

硬笔临古帖,学习古帖的结字规律。不论是楷书还是行草书,学习古帖是如何来安排这些点画位置的,寻找到其中的规律,活学活用。等你练熟之后,自己自然而然就写出漂亮的字了。结字是需要下功夫练的,就是孰能生巧,功夫到了自然就学好了。

上图是我本人的日常书写笔记。

笔势是学习的关键

临摹古帖的目的就是要学到古人的用笔、结字和笔势。笔势的问题因为比较复杂,涉及到单字之内的笔画的笔势和字与字之间的笔势问题。笔势决定了用笔和结构的变化,因此在临摹古帖的时候要去注意这种笔势的变化。

古帖因为都是竖向书写的,因此字与字之间的笔势连接也是竖向的,因此你练古帖的时候,学会的写字方式是竖向的,要把它改成横向的现代书写,当然会觉得别扭。这个时候,首先就是先把前面的用笔和结字练熟,然后进行横向书写训练的时候,一开始写慢点,注意笔画之间的笔势连接。

例如,上图中是赵孟頫的《丹药帖》中的一部分,我把其中一些字比较明显的笔势用红色小箭头标出,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一字之末笔的结束和下一个字起笔之点画之间是有一种呼应关系的,这就是笔势,这种笔势又决定了一些笔法的运用和结字体势。

再举个例子,上图中“书法”两字,竖向书写的时候书字末笔横收笔的笔势向左下方向,写完“法”字,再加上书字的最后一点。而横向的“书法”俩字,书写完最后一点,然后笔势顺势向右上方“法”的第一笔方向挑去。因为书写的方向不同,笔势会产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临摹古帖之后,习得古人的精华之后,如果要想转换成横向书写的时候,需要自己去琢磨一下这种笔势的方向转换。还有就是多去看看一些当代硬笔书法名家的一些横向书写的作品,去观察分析一下。

例如上图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横写作品,我也是在一些字当中标注了一些红色小箭头,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笔势关系,大家在自己书写的时候就要试着去改变一些书写习惯。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多去练习多去读帖,自己领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硬笔无须定要写出毛笔的效果,因笔尖构造的不同,在点画肥瘦、墨色浓淡的变化上,硬笔基本无能为力。因此,从毛笔碑帖中寻找硬笔的技巧与灵感,不能全盘吸收,应因需而取。比如,墨法可以忽略,笔法要有所取舍,而重在点画结构与结体。简言之,就是去皮肉而留骨架,去边幅而抓形神。


这个只是一般规律,并不绝对,比如有的用笔高手,即便用硬笔,也可以诠释“墨分五彩”,也一样可以写出肥瘦相间的点画,也可以近似的逼近于毛笔的中锋侧锋等用笔之法。

硬笔书法看似简单,气象頗大。要跳出今人的圈子,寻道于古人古法,是高瞻远瞩,也是长久之计。以毛笔书法而悟硬笔书法,无怪乎笔墨章法,不是一件难于理解的事情,但要取出真经,融合为笔下的功夫,还是要下一番大气力的。靠多看多总结,也要多尝试多磨练。


抱庸妄谈,与友共勉。


抱庸詩書


硬笔字的练字方向,我是分得很清楚的——

要么是横写行书,追求日常实用效果。要么,是纯粹玩味,竖写繁体,追求硬笔书法艺术!

若是满足前者,横写就写简体行书,若横写时再写繁体字,作为日常字,不是很合适;

而作为硬笔书法艺术,横写去写繁体字,也不太合适。

古贴中的结构怎么应用到日常字里面的,我认为满足这几点就可以:

1,该结构有出处,并且你也喜欢。或古或今,但必须是比较权威的名家!

不然,字该怎样的简繁,笔顺的调整,有可能会被误导,字的结构上,非常有讲究。

2.有些结构,虽然是源于古代的经典,但你确信,作为日常字, 要有一定的辨识度。

如上图中的:色,作为日常字,实际上就有点生僻的。而绝大多数字,辨识度还是很高的。

不然,太生僻的变异写法写日常字,普通人看不懂,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3.结构写准确,写自然,永远是一个理念。在一段文章里,不能有突兀感;

多写多练的事,当然,若有人常帮你,可能更好!


行书一点通


硬笔书法很实用,出于工作原因,很多人都希望能写好硬笔字,于是市场上的硬笔字帖便大行其道。古人云取法乎上,对着硬笔字帖临习起点终是低了一点,我觉得练习硬笔字也可以跟毛笔字帖、毛笔书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跟传统临帖结合在一起,我的做法如下:

我喜欢魏碑,我希望我的硬笔字、毛笔字都能写出一手好魏碑,那怎么统一呢?我的办法是练同一个碑(或同一个帖)

比如我喜欢张猛龙,那么硬笔我练张猛龙,毛笔我也练张猛龙。

时间少的时候练习硬笔,打开张猛龙碑,用1.0中性笔对着练,练习结构,练习笔法,写准粗细,写准字形,一时没写准也要往这个方向靠。用1.0零的中性笔是因为粗一点的笔比较容易写出粗细变化。

下面附上两张我的硬笔临帖

自我感觉练的差不多了,便进行迁移训练,就是用字帖上的字去写作品,去检验练字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去抄诗词,同样附上两张抄诗词的硬笔作品

时间多的时候练习毛笔,按照临帖的标准去临,同样还是临习张猛龙,一时没临像没关系,反反复复临,总会变得越来越像,越来越好。

同样附上我的毛笔临帖作品图片两张

同样临帖之后要进行创作,去检验临帖的效果,附上我的创作图片三张(对联纸和宣纸写的)

事实证明,这样交替临帖练习是有效果的,以前我一个月也长不了几个粉丝,最近因为字写得比较好了,半个月长了近千粉丝。

你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你的做法是怎样的呢?欢迎留言!











狼啸天涯


怎么把古代书法字帖溶合到现代硬笔书法中来?

中国传统书法的书写格式,是由上向下排列书写。我们在用硬笔横写草书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的不顺畅,根本无法写出毛笔书法气势贯穿的那种意韵。除了硬笔本身的条件限制以外,还有汉字的构成,取的是上下之势。上字与下字非常顺畅的就能连接上,而左右的连接,却无法接通,接通也很生硬。所以在以古帖为范本临习硬笔书法时,取舍非常关键。

硬笔因为笔尖不能象毛笔一样的起伏变化,临习时不要去模仿毛笔的笔画起伏的波磔,钢笔的提按顿挫幅度很小,只取笔意。意思到了就可以了,结构上的临写,要注意收笔时不要和竖写的毛笔字帖一样,应照顾到左右间的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

在选择字帖上,行书最好的字帖莫过于《集王圣教序》。这本字帖,好像就是专门为现代硬笔书法而制作似的。每个字都是独立的,石刻的刀痕也适合硬笔模仿。如果把字帖中的字缩小复印出来,减小了笔画的起伏变化,以他的结构为学习临摹的范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楷书的范本,文征明小楷《赋得落花诗》,是非常好的硬笔临摹范本。结体灵秀,几乎是最完美的钢笔临摹毛笔字帖。笔势波磔也不大,字的大小也和钢笔字差不多。在点画上稍稍的根据硬笔的特性作出一点调整,就能写出他的意韵来。










子衿书法


练习硬笔字和学习毛笔书法一样,一定要取法乎上,那就必须临习经典的古代法帖。

一、选帖。练习楷书的话,可以选择小楷名帖《灵飞经》、赵孟頫的《道德经》、《汲黯传》等,还有文征明《草堂十志》、《琴赋》等等。练习行书,可以选择笔画明朗、法度严谨的行楷比较好。比如: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欧阳询的《千字文》、陆柬之的《文赋》、赵孟頫的行楷帖等。

二、精练。练的多不如练的精,不要急着“通临”全帖,而是逐字攻克。如果只是一味的写,一个字也没吃透,一个字的写法也记不住,即使写的再多,也没什么用。假如一天只掌握一个字,一年就可练熟365个字。常用汉字才有二千多个,而且汉字的结构是有结构规律可循的,往往写会了一个字,就可掌握同类型的字。

三、坚持。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有的人学的快,有的人学的慢,这没关系,重要的是多用心练习,坚持就能成功。

同时,不要过于指望书法老师和教程,老师和教程只是在介绍他们的经验,对于你,未必合适。在临帖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古为师,就能不断进步。


丁瑞虎老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硬笔书法还是以实用性为主,艺术性为辅;纯粹的艺术性创作则多半需要遵循古法,包括书写格式、毛笔书法式的起收笔处理、繁体字。


青岛彼岸硬笔书法逄彬


我现身说法,这就是结合用灵飞经刻本作帖练硬笔书法,请同行老师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