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問全國的教師們,從你們自身的角度出發怎樣看待中小學生減負?

嵐喬山悅


減負不可能!(除非都能就業沒競爭)應減英語(選學選考),加數理化生(富民強國競爭取勝之本)!不學無術是真理!快樂的學生將面對不快樂甚至是更多痛苦的生活現實!


實言守真


我是中學老師,我希望減負。教了20多年了,以前剛工作的時候,我們下午沒課的時候可以娛樂比如唱歌打球下棋等,也可以逛街。學生也是經常組織活動,成績不是也挺好?

現在這樣一天到晚像個神經病一樣,老師就是上課上課上課,學生就是作業作業作業,成績也沒見好啊!

我還是兩個孩子的家長,我也希望減負。看著孩子一天到晚地做作業,心裡實在不是滋味。

我當年也沒這樣啊,不是也考得挺好的?

可是,唉,關鍵是政策要落實到位啊!


家有兒女初長成呢



好未來小梁老師


簡單說一下中學鄉村教師的情況,學生住校,住宿學校。一週20節課,包括上課、自習輔導和早讀,分別是週一2節正課,週二5節課(一節飯後自習,上午兩節正課,晚上兩節晚自習),週三5節課,週四5節課,週五3節課),再加上每星期都有一個上午或者下午的半天無課日活動3節課(聽兩節課,研討一節及備課),每週一召開一次例會(一般都是一個半小時左右)。每週寫的文字材料包括(三個教案共六頁大紙及反思和二次備課,理論學習一頁,集體備課大紙一頁包括二次備課,三次作業批改,並寫批改記錄及補救措施,每週寫兩節課的聽課記錄,每天寫一頁安全流程一頁共6頁)。

另外還有大門口值班 ,一般一月一次。

課件修改沒有辦法統計。

如果是班主任,還要開班會,寫主題班會記錄和製作主題班會PPT。


吧啦咖喱


我從事教育20年了,來自我這兒的負擔根本就沒有,現在這些提法反而把我整得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我歷來堅持的就是:作業太多我批改麻煩,就做不到細心,就不能面面俱到!學生感覺作業多,心裡上也會有牴觸情緒,容易趕任務式的完成,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其實負擔真正來自的是家庭,家庭為啥呢?有來自升學壓力?社會環境所逼!

現在我感覺都把壓力的出處都歸結於我們老師,罪魁禍首是我們老師,真的很冤,身邊的老師也沒有見哪個天天佈置很多作業,特別是小學,作業量很少!說實在的,初中,高中可能確實作業偏多,但科目多,那個可以理解!改革中考難度。高考定終身的制度才能真正解決!我們人口基數大!減負很多時候也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已!


楊鍋來了


減負是個偽命題

近年來,教育“減負”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據悉,從1985年以來,中央政府下達過49次“減負令”,但學生的負擔有增無減,如同前幾年的房價,越限越漲。究其原因,是我們走錯了方向,減負絕對不是簡單的減少課時、減少作業、減少考試、減少補習,而真正需要減輕的是“無味的課堂、無效的作業、累贅的考試、被動的補習”給學生帶來的對於學習的厭惡感。在當前考分至上的中高考背景下,政府想讓學校和家庭主動減少學生對於學習時間的投入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課表中的課時沒有了,課表外上可以嗎?規定內的作業量少了,規定外的自主作業多點可以嗎?第一週沒有考試了,第二週可以嗎?面上的補習沒有了,地下的補習你禁得了嗎?因此,每次的“減負令”基本就是屬於“治標不治本”的“呻吟”,是個偽命題。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是我們走錯了方向,因為決定一件事情是否成為負擔的並非是時間的長短、次數的多少。敢問,有些孩子連續玩了幾天幾夜的遊戲而仍不願停手,遊戲是他的負擔嗎?有些孩子把刷題當作挑戰自我的遊戲,刷題是他的負擔嗎?有些孩子一年參觀了四、五十家博物館,參觀是他的負擔嗎?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在玩呀,玩當然不會是一種負擔,不但不是負擔,而且還是一種享受了。

非常正確!我們終於找到了真正減負的方向:創造玩一樣的學習。

可能有人又會說了,學就是學,玩就是玩,怎麼可以混為一談呢?

這其實也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或者說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思維,學和玩永遠是對立的。

有那麼多的成語或諺語在不斷強化我們對苦學的認識:學海無涯苦作舟、刻苦學習、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減負呢?答案很簡單:培養學習興趣。我們最應該最有必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努力讓學生愛上學習。在喜歡某學科的背景下,或許稍多的作業、練習會成為一種享受。這就如同一個愛踢球的孩子,踢上半天的足球,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而一個不喜歡足球的孩子,哪怕是10分鐘也可能都是一種負擔。所以,減負的要義不是簡單的“減量”,而是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像玩一樣的學習!


賞出好孩子玩出聰明娃


為什麼中小學要減負?

聽到這句話,我就想笑。為什麼中央三令五申要給中小學生減負,卻效果不好呢?其根本原因出在哪裡?為什麼像毛坦廠這類中小學還要給學生加壓,學生和家長卻非常歡迎呢?

其實,中小學減負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這個社會是充滿了競爭。從古到今,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到了現代社會,文憑更成了高薪工作的敲門磚。發展經濟,發展科技,哪樣不需要文化知識?更何況,即使是當一個種田的農民,也需要很好的知識基礎,要不然會連自己都養不活。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我們鼓吹中小學生減負,讓他們喪失了競爭的氛圍。結果等到這些經過減負洗禮的中小學生,到了社會才發現,這個社會充滿了競爭,你叫他們怎麼適應這個社會?

有見識的家長,不會讓自己的小孩減負,因為他們深知l落後就要捱打。所以,這些有見識的家長,傾盡全家的力量,去買學區房,去收費昂貴的學前班幼兒園私立學校。這些家長為了一個學位,可以付出十幾萬幾百萬的金錢去爭取,卻不會送自已的小孩去嚴格減負的公立學校讀書。

沒有見識的家長,整天叫囂著小孩的作業多負擔重,唯恐小孩讀書苦讀書累。殊不知當這些家長髮出這樣的聲音時,就已經是一個失敗者了。政府為了保護這些失敗者,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從而推行中小學生減負,因而造成了公立學校減負,私立學校加壓的情況。這些家長以為這樣做是為了小孩好,其實是害了自己的小孩。等到這些中小學生出到社會才會發現,這個社會有多麼殘酷,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多麼的難。可能這些家長到這時才會發現自己當時為什麼要給小孩減負?為什麼辛苦一輩子,卻養出了一個廢物兒子。

我敢斷言,繼續這樣減負下去,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就會越來越差,而私立學校就會越來越紅火,家長的教育負擔就越來越重,社會的貧富差距就越來越大。

當然啦,我們公辦老師就更不敢管學生了。學生不做作業,老師敢批評嗎?學生考試得0分,老師敢批評嗎?學生不聽課不記筆記,老師敢批評嗎?學生調皮搗蛋,老師敢批評嗎?學生打罵老師,老師敢怒嗎?

在此萬分感謝至聖先師孔子,他教給了我們一個教育至理,教育學生要因材施教。因此,對想學習的學生,我們要給他加壓,督促他求學上進,不負青春不負父母。對不想學習的學生,我們要給他減負,要讓他快樂的度過中小學生活,如此我們就可以皆大歡喜了。





九哥說情感


本人老師,個人認為孩子們確實需要減負。現行的教育制度再不改革,教育真的沒有希望了。

下面是我對未來小學的一個暢想,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但我認為,那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為孩子們好。

小學可以只學語數即可,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課外活動和閱讀。

每個學校要有一個規模相當的圖書館,每個學生要保證在校有1--2個小時的閱讀時間。不限篇幅,不要要求讀書筆記和課後心得啥的(有這些東西,學生就沒心情看書了),就安靜的看書,老師們陪著。

學校圖書館星期和假期也要對學生開放,供孩子們免費閱讀。要做聲公益性的。堅持六年,等小學畢業,每個孩子的精神面貌必然會大不一樣。

中小學校每天至少上一節體育課(認真的上)。小學畢業,各種球類運動都要學會,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生個人體質也會大幅度提高。

其他科,音樂,美術也要重視,小學畢業最基本識譜吧,美術基本的素描和簡筆畫要會吧。學校這些課上的好了,家長還用花錢去外面上輔導班嗎?

還要注重書法,人人都要學,從一年就開始,當成和語數一樣的主課去抓。

至於英語,小學不學也可,初中再開始也不遲。科學品社可合併成一門,學生了解就行,不需要考試。

本人小學老師,有時真的是看著孩子們可憐。從一年級開始,揹著沉重的書包,每晚寫作業寫到近10點,沒時間看書,沒時間運動,更不可能有時間玩。

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好多真的是在浪費時間,比如體音美。六年下來,孩子們學會什麼了,體育連正步走都不會,音樂一點譜不識,美術畫朵花也畫不出來。學校的美術畫展都是孩子們在外面輔導班的傑作。乒乓球比賽成員也是在外面上輔導班的那些學生。開這些課的作用是什麼?

如果這些所謂的副科能認認真真的教,學生六年必然會學到很多東西,家長還用花大筆錢去外面上嗎?

小學真的不需要考試那麼多科,只要語數就夠了。讓學生把更多精力放在體音美書法上,放在閱讀上。如果各學能真正重視,很好的執行下去,我們的教育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生如夢LLH


對這個問題,曾經思考過多次,從教這麼多年,減負的話題已經提了多次,從中央到地方,減負幾年了 ,但是效果大家都到 ,不僅沒有減負,學生負擔反而是越來越重。是什麼原因呢?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更看重自己的教學成績。現在,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衡量一個教師的優劣,就看你的成績怎麼樣。你教的學生的成績好,你就是一個好老師,學生成績不好,你就不是一個好老師。特別是學校,評優選模,就看教師所教學生的成績。而教師晉升職稱,主要看證書。特別是晉升副高級教師,你的證書層次越高,概率越大。我們這裡,你要是有個市優證書,那就ok了。所以,這就逼著老師很抓學生的成績,成績的取得,當然需要學生的努力。學生智力條件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只有多下功夫,才能取得好成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減負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二是,來自家庭,家長也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任何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定的條件,就會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好遮百醜,在家庭裡,只要孩子學習好,什麼都好了。於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的家長 ,在孩子完成老師 佈置的作業的前提下,買很多的資料,讓孩子加班加點,吃“額外餐”,甚至我們的不少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休息,心裡就難受。孩子不停地學、學、學,他們心裡才舒服。這是加重孩子負擔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社會就業壓力增大,也是讓很對家長,老師認識到,只有學習,孩子將來才會有更好的出路。


一句話,越來越嚴重的就業壓力,讓孩子們的學習負擔越來越大。減負成了一句空話。


世問


何謂減壓?為什麼要為小學生減壓?摸著孩子沉甸甸的書包,我似乎懂得了什麼。

一天,家長群裡一孩子爸爸問老師睡覺沒?然後老師回覆說睡了。父親生氣地責罵道:“我的孩子作業沒寫完,還沒睡呢,你憑什麼可以睡?”其他家長在聊天框下面也跟著附和說道,是呀,現在孩子的作業太多了,每天不做到12點是做不完的。對此,很多網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作業多,學生負擔大這是個老大難問題。雖然我們的教育局一直在倡導減壓工作。但其實要落實到實處還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啊。

因為在小編看來,作業是一種鞏固當天所學內容的一種方式,一味的追求沒有作業,讓學生輕鬆的學習,很難保證學習的效率。而且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頭腦發育尚未完善,記憶學習內容的速度也沒有高年級快,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通過作業來檢測當天的學習情況,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做到十二點才是正確的鞏固學習。我們提倡減壓,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並不一定要用大家都減少作業這種方式。

因為學生們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我覺得老師們可以依照學生接受能力的高低佈置不同階梯的作業。比如規定哪些基礎的題目是大家都要做的,然後再佈置一些中等的題目,再接著可以佈置一些額外的題目,讓一些想挑戰自己的同學做。因為這樣可以培養拔高的學生,而如果有一些同學接受慢的可以選擇不做。而做了的同學可以在第二天自己找老師,得到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老師不能因為這個而忽略接受慢的同學。要保證講課進度的一致。不能說給接受能力好的同學佈置了額外的作業,然後讓他們提前學習課本內容,因為這樣是對其他同學的不公平。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再階梯作業中起到作用,因為不排除一部分同學為了逃避作業而說謊,家長應該要在這方面起監督作用。

在我看來,給學生減壓要減到實處,這裡說的實處不單單是減作業。課外輔導班也是個重災區。我們可以從課外輔導班入手,因為很多同學感到壓力的是他們除了在學校期間讀書期間要接受學習,連他們的寒暑假,週六日也要被父母安排上各種不同的輔導班,美術,鋼琴,奧數班等,他們感到壓力的是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想和自己的小夥伴出去玩,但是卻被這些輔導班困住了。家長的不認可不理解以及過高的期待與學生的不情願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所以才會造就學生不願意上輔導班,不願意學習的情景。

除了讓孩子們少上輔導班,我覺得還有一個措施就是要讓輔導機構正規化。教育部門應該取締學校校內校外一些不合法的輔導機構,讓一些不合法機構儘快消失。因為很多輔導機構為了省錢聘用的並不是正規的老師,他們聘用的可能只是兼職的學生。他們這些輔導機構的目的只是為了錢,所以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並不好。同時,如果是正規的輔導機構,他們會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制定學習計劃,並不是單純地收錢的,這樣學生學得也會更開心。

部分網友可能還是覺得減少作業更直接一點,因為這樣孩子就有更多時間去玩了,其實在我看來,如果你的孩子在完成作業這方面是在是比同班同學慢太多了的話,那麼作為家長的你我建議你留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對學習存在問題。是不願意學還是真的接受能力慢。不知道看完文章的你有何想法呢?不管怎樣,小編還是希望你們能和我展開熱烈的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