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杨士琦


淮安名人——杨士琦

杨士琦,字杏城,同治元年(1862)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泗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杨士骧之弟,漕运总督杨殿邦之孙。光绪八年(1882)中举,报捐道员。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光绪二十五年(1899),杨士琦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后李鸿章迁北洋大臣,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此间,与庆亲王奕劻及袁世凯过往甚厚。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去世,杨士琦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光绪二十九年(1903),杨士琦驻上海帮办电政大臣,兼招商局总办。次年,清商部接收南洋公学,改名高等实业学堂(今交通大学),杨士琦任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士琦离开招商局,辞职离开高等实业学堂,并任农工商部侍郎。
宣统二年(1910),在清政府检阅“新政”的大形势下,朝廷在南京召开了一场享誉世界的省会——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借鉴了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比利时博览会、意大利米兰博览会的成果。除两江而外,东北、直隶、湖北、陕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云贵、安徽、江西都纷纷设馆,南洋群岛的爪哇、雅加达、新加坡、苏腊巴亚等也都前来参展。此时的杨士琦担任了南洋劝业会审查总长,对参展物品认真“审查性质,分别等第,给以奖章,以示奖励”。最后评选出一等奖66件,二等奖214件,三等奖428件,四等奖1218件,五等奖3345件。在获一等奖的66种产品中,以农产品丝、茶、工艺品之染织类居多;矿产、陶瓷、教育品、美术品次之;机械、武备、棉纱、面粉、水产、畜牧各占一二。机械工业品不仅寥若晨星,而且与外国同类产品相去甚远,不足以“炫耀于人而为商战之利器”。


在南洋劝业会举办的6个月期间,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报道,前往观摩者达20多万人次。此次南洋劝业会,美、日两国都派出了一定规模的代表团前来观摩。较早来华的是日本代表团,日本实业界发表观感指出:“首先值得一说的是教育馆的展品,中国创办新式小学校仅过四五年,但男女学生制作的东西有足堪叹服者。其次是汉阳铁厂的产品,萍乡产品的模型,是博览会上的重要成果,足以在世界上夸耀一番”。在考察了工艺馆后,日本实业界认为,清朝工业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由手工业、家庭工业逐渐向工厂机械工业发展。在观看了教育馆后,又说,中国实业教育较为进步,尤其是制图、制作过程,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初等教育还不成熟,尚处于萌芽阶段。
美国代表团来华较迟,在南洋劝业会开展后一个多月才来,但是他们在中国受到的欢迎却远远超过日本代表团。一方面,甲午战争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中还记忆犹新;另一方面,时人认为,中国能够禁烟,是美国首先发起的。而且美国率先退还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专用款,这些都赢得了国人的好感。当美国代表团远在日本横滨时,中国政府就派出电报局总办唐露园前往日本欢迎,还承诺美国代表团坐车免费。
南洋劝业会与当时西方的博览会相比规模不算大,但是它对于数千年来习惯于逛集市、庙会的中国人来说,让他们“荡心骇目,大开眼界”。不少参观者在观后发出“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的感慨。报界在报道南洋劝业会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比喻此次盛会为“全国之大钟表也,商人之大实业学校也,商品之大广告场也,输运本国货以向外国之轮船、铁道也。”

民国二年(1913),杨士琦得到袁世凯支持,入招商局董事会;翌年,当选董事会会长,一任四年。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杨士琦也成为其主要谋臣之一,并出任邮传部大臣。袁世凯死后,杨士琦寓居上海租界。民国七年(1918),杨士琦被其妾毒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