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加速“回血”經濟大省復工復產你追我趕

各地工業生產和重大項目建設正漸回正軌。上證報記者梳理地方最新數據發現,目前江蘇、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均超過九成,山東、廣東、遼寧復工率超過八成。多地明確提出,力爭到2月底前,規模以上企業和重大項目全面復工復產。

經濟大省工業生產重回正軌

自2月10日以來,各地紛紛吹響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號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

上證報記者根據各地公開數據粗略統計,截至2月23日,江蘇、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均超過90%。其中,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為98.6%,復工率居全國之首。

山東、廣東、遼寧、江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都超過80%。其中,山東16個地市中,有9個市復工率超過90%,江西重點調度的1327家農業企業復工率超90%。此外,河北、貴州、上海等地復工率都在70%以上。

從上述數據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比較高的省份基本都是經濟大省,諸如粵蘇魯浙等工業復工率都超過或者接近九成,工業生產趨向“滿血復活”。

在工業企業中,製造業企業復工率普遍較高。尤其是製造業大省更是開工馬力十足,重點製造業全面復工。

據廣東省工信部門數據,該省102家制造業重點企業現已全部復工復產。華為、美的、格力等龍頭企業產能正快速恢復。其中,華為產能利用率超九成,格力產能利用率近八成,美的產能利用率超七成。

不過,目前各地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不一,有的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尚不足五成。除了工業之外,部分服務業也在嘗試逐步復工。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從2月10日各地最早復工時點起算,本週開始就將滿足異地返城隔離觀察兩週的時限,疊加多地政府改復工“審批制”為“報備制”的變化,預計未來兩週全國復工情況或將有較明顯的改觀。

多地力爭本週重大項目全面復工

作為穩投資的主抓手,推動重大項目復工也是地方工作重點。多地明確目標:力爭到2月底前,規模以上企業和重大項目全面復工復產。

昨日召開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一項令人振奮的數字——浙江省重點項目復工率為99.8%。這意味著該省重點項目基本已經全面復工。

相關數據還顯示,截至2月23日,江西省2134個在建省大中型項目復工率82.8%,其中,61個投資50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復工率87%;廣東省在建省重點項目已有354個復工,預計2月底重點項目復工率將達七成左右。

此外,貴州、湖南重大工程項目復工率也都在六成以上。山東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目前開復工率超過70%,並要求確保2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

為確保重點項目儘快開復工,地方圍繞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比如,浙江成立補短板穩投資應急專項,提供不低於500億元的融資總量,用於保障2020年6月底前開工和續建的重大項目。山東因地制宜開展企業員工、農民工等返程群體的客運包車和定製化運輸等“點對點”“家到廠”服務。

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隨著逆週期宏觀政策力度的加大,投資和工業生產會加快步伐,形成較有力度的反彈。在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大力度支持下,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會明顯加快。”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說。

中小企業總體開工穩步回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昨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總結當前復工趨勢: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快。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中小企業克服困難陸續開工,總體開工穩步回升,初步監測接近30%。

當前中小企業復工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比如,交通物流不暢、員工復工返崗難、防疫物資不足、資金鍊壓力大、成本上升等。

為此,近期中央及地方密集施策幫扶中小企業。從減稅降費降低成本壓力,到打通交通動脈暢通物流通道,再到接送企業復工人員返崗……一系列針對性舉措讓企業備受鼓舞。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業前面。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包括儘快推進中小微企業分區分級的精準復工復產,進一步提高中小微企業復工率;切實把財政金融的優惠政策落地落實,減輕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等。

“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大量中小企業並不是商業銀行目標客戶,並且他們這時候缺少的並不是貸款,而是可以維持企業生存的收入。”交行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採取財政直接補貼、轉移支付或退稅等措施,能夠對中小企業起到“輸血”作用。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分析稱,未來數週將是農民工集中復工的時間,也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吃緊、亟待恢復營運的階段。考慮到中小企業恰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主力,因此各地方政府有望加強政策引導、物資支持以及農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協同,分批、有序完成農民工和中小企業的勞動力供求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