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宮劇《延禧攻略》的服裝、選人和劇情?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網友們對《延禧攻略》裡的服裝評價還是挺好的,有人說幾乎能把《甄嬛傳》甩出街了,看來於正這次真的打了場翻身仗。 談到延禧攻略演員的服裝色彩搭配最有自信就屬於媽了吧!

於正在採訪中說:“我們用了很多傳統的面料,去蘇州、揚州等各地去採購,所有頭飾我都希望用到真正清宮用過的,直接去店裡買又非常貴,我們去民間搜,結果都很滿意。我一直覺得我的服化道色彩很好。因為我是抽色的,並不是所謂的阿寶色,只是整個娛樂圈學我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山寨版,他們根本不懂得美學。”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看待也覺得裡面的服裝都很有看頭,高貴大氣、端莊、優雅、脫俗,服裝的每一處細節都別具匠心大飽眼福。 在劇中可以看出對服飾與裝飾進行了等級上的分類,你從服裝上就可以判斷出級別高低。

據悉,《延禧攻略》劇組專門找來了曾在故宮擔任文物修復工作的繡娘,為劇組縫製衣服,所以演員們身上的戲服,個個都是工藝考究。 劇中服裝都以冷色系為主,但與咬唇妝形成完美融合 設計師在一些設置簡約的服裝上巧妙得在領口搭配上精緻的掛件,這一個“小心機”給整個服裝襯托得很別緻又給人增加了脫俗貴氣的感覺。另外服裝裙襬側邊添加了現代的流行元素百褶裙形狀,令小主們增加了小女人的嫵媚。

《延禧攻略》的成功大部分在於於正很是懂得隨大流並抓住觀眾的口味。以崑曲、刺繡的非遺文化融入到電視劇中,圈粉年輕網友自然是順理成章。

皇后、高貴妃、魏瓔珞這三個人還原歷史性還是蠻高的,都是根據歷史考究的人物。 皇后秦嵐扮演者在延禧攻略中還原了富察皇后的形象,有網友說這個皇后太柔弱了,沒有皇后的氣勢霸氣 ,我卻覺得她演出了乾隆一生最愛她的本質,她溫婉賢淑、善解人意、從容大度、不爭不搶寧顧全大局犧牲小我,與後宮勾心鬥角的嬪妃是不同的,乾隆覺得她是個好妻子,從來不干涉她的是生活,這就是乾隆愛她的地方。

酷愛崑曲的高貴妃,她發揮地淋漓盡致的就是她一出場那一身囂張的氣焰,連皇后都不放在眼裡,又心狠手辣的的人設 或許是她的外面長相感覺高貴妃的角色很適合她。

魏瓔珞扮演者吳謹言對大家來說比較陌生,在劇中正直倔強不服輸,機智靈敏,有仇必報的個性,她打怪升級的片段給整部劇增加了不少看點,她雖不是劇中最漂亮姑娘卻是最有女主光環的女子,一言一行一卷一笑都有不可忽視的氣場讓人印象深刻。連我都不小心就被她圈粉了,於正力捧她為女主也不無道理的。


超答人


從之前的《甄嬛傳》到正在熱播的《延禧攻略》,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了清宮古裝劇的追劇熱潮。

比起跌宕起伏的劇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劇中美輪美奐的服飾造型,更加刺激我們的眼球,給我們的審美注入了一劑又一劑的強心劑。就連還未上映的《如懿傳》,之前流出的海報,清代宮廷首飾也佔據了主導地位。

不知多少女性又該幻想自己戴著這些華美絕倫的首飾,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年代了。

這次《延禧攻略》中的造型,更是驚豔了一群觀眾。於媽一改之前的阿寶色系審美,運用端莊的玄色、墨綠色,或者各種大方典雅的素色,整體看起來複古考究,滿眼的高級感。

在首飾的選擇上,良心劇組也是下足了功夫,點翠、絨花頭飾、東珠耳墜、各種的簪釵,都極盡還原歷史,劇中演員也彷彿那些古畫中走出的人物,分分鐘帶你穿越。那清代的首飾究竟有什麼特殊呢?且聽璞語細細道來。


【點翠髮飾】

穿珠點翠是清代金銀首飾的重要特色之一。點翠工藝是我國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之一。

翠,即翠鳥的羽毛,其光澤鮮亮,色彩絢麗,還可搭配珍珠、珊瑚、翡翠、瑪瑙等寶石,更顯高貴典雅。

延禧攻略中后妃頭上藍色的頭飾就是點翠哦


在《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中可以看到清宮女子帶著一種像“帽子”一樣的頭飾,上面裝飾點翠、珍珠、寶石,極盡奢華,這種頭飾稱為“鈿子”,這是滿族女子在吉慶盛典時搭配禮服的首飾。

鈿子以鐵絲或者藤為骨,上面罩著沙或者黑絨,以銀絲或者銅絲支之外,上面綴滿點翠或者穿珠,分為鳳鈿、滿鈿、半鈿三種,不同品階的后妃佩戴的鈿子也有所不同。現在故宮館藏有很多超級華麗的清宮后妃佩戴過的鈿子。

【耳飾】

清代耳墜,有耳環和耳墜,又有一種去掉墜子而在環上做別的裝飾的,名為耳鉗。

一耳三鉗,是滿族婦女身份的一種標誌。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年有次選秀女,曾說過:“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延禧攻略》中第一次選秀這個情節,原來不是空穴來風哦。這些后妃佩戴的耳飾都是一耳三鉗。

還有一種特別的滿裝耳環稱為連環貫耳,故宮藏清人繪孝全成皇后《璇宮春靄圖》,皇后戴著的耳環就是翠圈連環貫耳。

【服裝配飾】

從葉錦添做服裝設計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到正在熱播的《延禧攻略》再到還沒正式播出的《如懿傳》,都可以看到裡面女子在華服的右側紐扣上掛有一串串的飾物首飾,這究竟是什麼首飾,為什麼佩掛在衣襟上,有什麼作用?


追根溯源,原來這是我國古代服飾上的一類配飾——“壓襟”

所謂“壓襟”,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壓住衣襟的東西”,是古代女子掛在胸前的配飾,多為銀質的,佩掛於衣襟的右上方。

此物又名“事件兒”,自唐代出現,流行於明清時期,那時女子衣著肥闊,經不住風吹,用沉甸甸的銀質壓襟正好可以壓住輕薄的衣衫,是一件既有裝飾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實用效果的飾品。

上圖中,董潔所佩戴的壓襟又被稱為“十八子”,即手串、念珠。十八子既然是手串,自然是作為腕飾。也可以在它上端做一個提系掛在胸前做配件。

還有用各種瓔珞、香囊、串珠做成的壓襟,佩於胸前,一可以壓住衣衫,二可以給古色古香的服裝更添韻味。《延禧攻略》劇組更是追求細節的極致,就連宮女都佩戴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壓襟。

《延禧攻略》中,還出現了一種以往清宮劇很少見到的首飾,名叫領約。


圖中瓔珞、皇后、嫻妃脖子上佩戴的像項圈一樣的首飾就是了。領約,清代皇后、貴妃、妃和嬪套於頸間的飾物,用以區別身份,多搭配行大禮時的吉服。累絲金為項圈,上嵌各色珠寶,兩端垂絲絛各一,絲絛末端綴各色珠寶,佩戴時絲絛垂於後背。


說了這麼多,大家是否對劇中的首飾文化有了一些瞭解呢?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各色金銀首飾和傳統工藝也是百花齊放,以後有機會,且聽璞語慢慢向大家道來哦。


內容來源:東家匠人璞語古典首飾設計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