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監管:南寧海關助推復工復產出實招

南寧海關近期推行了“海關監管貨物倉儲”網上審批、“收發貨人免到場”查驗、邊民互市掌上APP等多項“互聯網+”監管模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在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聚集最大限度阻斷病毒傳播的基礎上,滿足進出口企業和邊民的實際通關作業需要,有力促進了廣西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2月21日,廣西投資集團北海發電有限公司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順利辦結廣西首單“海關監管貨物倉儲”行政許可審批。原本法定時限20個工作日內辦結的審批事項,僅用1天時間便順利完成。“互聯網+審批”,足不出“雲辦事”讓企業感覺很方便,該公司經理胡長印表示:“特殊時期,審批事項當日申請、當日受理、當日辦結,不僅親身體驗了海關高效便捷的服務,更加深刻感受到海關有溫度執法很暖心”。

除了審批實現了網上辦理外,對於需要查驗的貨物,南寧海關也針對性地推出了“不見面”查驗模式。海關總署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海關貨物查驗時收發貨人可免於到場的政策出臺後,南寧海關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廣西關區查驗流程。深圳市創天地投資有限公司在欽州港口岸申報進口的一批韓國非絕緣鋼絲繩就採用此模式,實現貨物快速查驗,快速放行。企業報關員激動的說:“我們在收到海關貨物查驗通知後,通過電子郵件告知海關,申明不到場協助海關查驗就可以了。此項政策出臺非常及時,也讓我們企業復工復產更加有決心和信心”。不見面查驗,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間因為人員出行不便造成的通關堵塞。此舉實施以來(截至2月21日),廣西區內已有6個口岸共計16票貨物採用此模式完成查驗,共計貨值84.72萬美元。

邊民互市貿易是廣西重要的貿易形式,大量邊民參與其中,要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又要支持邊境地區落地加工企業復工復產,這是邊民互市能否儘快恢復貿易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調整監管思路監管模式外,我們想到了利用科技手段。”南寧海關口岸監管處處長黃伶俐介紹說,在實行集中申報、直通式通關、優化檢驗檢疫等通關便利化措施的基礎上,南寧海關自主開發了邊民互市掌上App,應用“人臉識別+活體檢測”、“GPS定位+電子圍欄”以及區塊鏈防偽鎖定等領先技術,讓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實現手機移動端申報。“參與交易的邊民無需到現場排隊等候,僅需在劃定的電子圍網區域內,使用一臺安裝有邊民互市掌上App的智能手機輕輕一點,幾十秒內即可完成一票互市進口落地加工商品的申報。此舉不但改善了互市貿易申報區長期以來人群聚集、排隊等候的狀況,降低了疫情交叉感染風險,也能大幅提升了通關效率。”憑祥市商務局局長黃廣星表示,這個App的應用為廣西恢復邊民互市做好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