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雨水,一場朦朧的邂逅


文;曾慶平

雨水,在一切生命的悸動裡悄然重返大地。

夢醒、萌芽、舒展、猛漲,呿吟至微,秋毫在目,縱橫恣意,氣象亂生。

在暖意的歡騰中震顫入野,粉墨登場,紛紛揚揚。

有一篇呼之欲出的詩章,在眼眸前列隊、散步,澄澈、盎然。

雨水,一個浟湙瀲灩的詞藻,一片浮天蔥綠的句子,一闕捲土重來的纏綿,一襲柳依雨霏的故事,以驚喜叩問塵世,用虔誠搖動鄉愁。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沿著農曆的軌跡,雨水,在黃經330度上翩然降臨。“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金雞高亢的唱諾聲裡聆聽著萬物呼啦啦揭幕的方言,催促著花瓣的聲音逶迤駕至。嫩綠的草芽破土而出,藍天上有喜鵲翱翔,有暗香氤氳,有琴音嫋嫋,都愜意地俯瞰人間。

越來越多的綠跑動起來,漸入佳境,將冬天那些泛黃的故事一一地拋卻。這些起伏昂揚的綠,像著了神奇的魔法,撒豆成兵、佇立如樹。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天空的星辰,被一筆一畫地寫在雲捲雲舒的歲月之箋,像時光的嚶嚶叮嚀。綠意牽引著暖意,將一種正月的時光泡軟。

天公不允許正月打雷,雪峰山裡的紅色爆竹替代了春雷。這些大紅爆竹的引信好短,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已從春節一路爆裂,炸開了春天一角。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它歡呼雀躍地截取雪峰山的一個片段,穿上湘西山民的禮服,噼裡啪啦在天空中引爆,節奏相當明快;它降落泥土,讓春的演出承接地氣;它聲音遠遁,在寺廟或道觀裡,挑戰了仙、聖的聽力與法力。

這時節,雲層孕育。有風,躡手躡腳從窗前走過,不經意撞上了院子裡的空臉盆。很顯然,我滿懷的春思和春雨一起甦醒過來。

雨絲,用細膩描述滋潤,一冬的心情從房簷上滾下。一冬的心情開始水潤,便如小溪和池塘漾起內心的波紋。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夢裡夢外,雨絲一樣的軟語輕歌被雨水浸泡得一塌糊塗。隱隱記得,極度纏綿的一句宋詞,在雨中擰成花蕾。我看見,一支雪峰寒蘭用色彩和馨香握了那場雨的手,緊接著是一枝紅杏和桃的花事。相思被新年的紅浸透。我在新春的雨水裡,撐開一把古人的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春屬木,木要生長,雨水就來。民諺說,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說明春雨貴如油,種田人得分外珍惜。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去城裡的花徑走走,就有很多的腳步聲,將花徑擠滿,像河中的魚群自由的遊移,一些迎春的花隨緣開放。守著去年害下的相思,將今年的春梅捧在胸前,與梅花一起均勻呼吸,日子如花,綻放有聲。查閱典籍知,梅花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花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梅花,濃而不豔,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所不能比擬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那不屈不撓的倔強精神: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凌寒傲霜,獨步早春。高潔,典雅,冷峭,堅貞,在她的身上寄寓著山裡人的精神。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一場好雨相擁著到來,打亂了天空的秩序和花兒的步伐。雨絲抖動,飄落,收攏了翅膀,在大地之中靜靜地安身,一些乍暖還寒的細節,在泥土之上悄悄地浸潤。

雨水的雨,純淨,直率,嗓音輕柔,韻律優美。在飛揚的過程中,經緯相間,織成人間的一匹絹帛。

起風了,絹帛輕舞,像一隻碩大的蝶,倏地來,倏地去。用不著刻意去搜尋,靜下心來聽,就感覺雨是真實的,向廣袤的天空一陣一陣的塗抹。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雨水迎著南來的風,唰唰唰唰地歌唱。雨水下在柳陌,打潑了天上的嫩黃,柳枝一下子變了顏色。雨水下在人家的瓦簷,淋溼了淡淡的炊煙。雨水下在田野,土地咕咕地喝水,開始滋養墒情。雨水下在崗上,山崗翻過身來,用一種擁抱的熱烈來表達喜悅。

風在有呼吸的地方生起,忽明忽暗,若有若無。像一隻無形的手,雖然沒有骨頭,但撫摸過的地方,卻生髮出色彩的硬度,所有的植物都無力對抗,也猝不及防。

該破的破開,該發的發出,彷彿與生俱來,找不到一絲傷口或疤痕。在這撫摸裡,稻茬睡得著嗎?小草睡得著嗎?風來了一層又加一層,整個大地漸次醒來,很多的生長零零碎碎,內心的渴望飄飄灑灑。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許多黃嫩的匍匐,蓄勢待發,雨水之上,有一個酣暢淋漓地甦醒浩浩蕩蕩地展開。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大把的想像翹首以待。

空氣就如逐漸解凍的大地一樣,變得柔軟異常。這種柔軟,讓人渾身上下都有一種鬆綁的感覺。一冬的陰霾與晦暗消失殆盡,天變得明朗乾淨,就連遠處的山也似乎走近了,樹木清晰可見。不知從哪裡竄出來的鳥兒,嘰嘰喳喳的,在樹枝間跳躍;既有堅守一冬的麻雀,又有剛剛歸來的燕子,還有長尾巴的灰喜鵲,它們如老熟人相見似的分外喜悅。


雨水 | 世情朦朧,人間原來美如詩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春風春雨解襟開懷,大地復甦,萬物更新,急需雨水的滋潤,於是便有了“春雨貴如油”的珍惜,有了“夜雨剪春韭”的驚喜,有了“潤物細無聲”的微妙。大地溼漉漉的,點點綠芽,織就“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象,讓人驚奇。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一切都在雨水中舒展,一切都在春光裡擴展。雖然屋簷下還沒有形成雨簾,雖然雨一晃而過,但這一場雨水已經夠了。因為它不僅表示著開始,更預示著持續。隔三岔五,雨還會光臨。

城郊村莊上人們沒有匆忙,沒有驚慌,沒有焦急,也沒有拿出雨具;田裡呢,這裡站著一個,那裡坐著一堆,一袋煙先停了,它的安靜忽然提醒了正在勞作的鄉親們,大家扶著鋤把兒,久久地仰望著遠天,他們沒有急忙離去,好像在等著,迎接一位久盼的親人,即便雨來了,淋溼了,也倒甘心情願。

來吧,來吧!大家都在等待雨水的到來!雨水之後,“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陣勢如一大片蘑菇在望雨生長。


二十四節氣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