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醫療隊鼓樓醫院副院長吳超:如何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比例?關鍵是要早隔離、早治療

2020年2月13日上午,南京鼓樓醫院舉行第三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出征儀式。此次南京鼓樓醫院選派162人,其中包括領隊1名、聯絡員1名、醫生40名、護士120名,由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醫師吳超教授擔任領隊。

40名醫生來自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麻醉手術科、消化科、腫瘤科等20餘個科室,120名護士來自全院各科室,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的一個重症病區。

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醫師吳超作為領隊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講述前線的治療、傳染病學的研究和傳播規律。

江苏医疗队鼓楼医院副院长吴超:如何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比例?关键是要早隔离、早治疗

吳超。資料圖

奔赴前線、迅速接管

我們這批支援醫療隊,在2月12日晚上10點接到通知,大概在一個多小時之內就確定了支援名單。因為我們醫院早期做過動員,大概有3000多人報了名。這次我們來了40名醫生和120名護士,加上領隊和聯絡員總共162人。我們接管的是武漢第一醫院的兩個病區,22區和23區,共71個病人。同時帶來了一部分物資,包括防護服、口罩,大概一星期的用量。

但到了以後,我們覺得武漢第一醫院安排得很好。因為是定點醫院,所以在物資配備上還是很充分的,目前防護服和口罩都是可以保證的。

武漢第一醫院在前期也已經完成了非常好的準備工作,在短短三四天的時間裡,由一個有1000張床位的外科樓整體改造成的新冠病毒肺炎的定點收治醫院。防護也做了比較好的流程設計,儘管不是特別完善,因為是老的病區改造,不是傳染病的收治流程,清潔區和汙染區進出只有一個通道,當然醫護人員和病人是分開的。醫院同時配備了充足的人力對每個進出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包括鞋套怎麼穿、防護服是不是符合要求、護目鏡戴得是不是規範等等。特別是在出隔離區的時候,對每一步都做了充分規定,比如手消毒、皮膚黏膜、鞋子消毒的問題。他們的醫生其實並不是專科醫生,也是其他科室轉為定點收治,包括其電子病歷系統是相對比較完善的,讓工作銜接很順利。

雖然他們不是傳染病定點醫院,但是真的費了很多心思,對這方面非常令人敬佩。

2月15日我們進駐、接管病區,大部分是重症病人,有四五個危重症,需要靠氧氣、呼吸機維持。(前面的團隊)留了一個護士和一個醫生配合我們的接管工作。

接手時碰到最困難的事情是我們對患者前期病情的瞭解不充分。因為這些病人很多都是從社區或別的醫院轉來的,對前期疾病的狀態,病情的進展,我們需要一個一個去了解和跟蹤。我們大概用兩三天的時間把所有病人的基礎疾病、發病時間、確診情況以及影像學檢查摸清楚。這幾天全面鋪開治療工作,花了很大力氣做了調整。

還有一個問題是缺氧。由於此前外科樓供氧的設置,當我們10個病區通通用氧氣的時候,呼吸機都帶不動,氧的濃度不夠,所以我們很困難,而且短時期是沒法解決的。

“保證隊員的安全與休息”

在醫務人員的防護方面,我們有一天的時間整修,成立了8個小組,從醫療、護理及物資、宣傳等都有專人管理,同時也有專門感控團隊,對每個人做了個人防護的醫院感染控制培訓,要求每個人要現場操作穿戴、穿脫。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排班的時候一般都能保證隊員有24小時的休息,且排了不同層次的,分一線、二線、三線,相互配合。同時,配了一些對講機,讓隔離區內外可以有效、充分地溝通。

在新冠肺炎疾病的培訓上,包括診斷、治療,如診斷標準、出院標準,重症的處理原則等。我們帶來的40位醫生是臨時抽調,來自不同的專科。重症、呼吸、感染科的醫生對於新冠這種疾病的認識和對病毒瞭解更清楚一些,對消化科、內科、外科和其他專科的醫生,培訓起來可能難度更大一點。

好在我們的醫生都經過了很規範的住院醫生培訓,大部分也都有多年工作經驗,接手非常快。很快地進入了臨戰狀態並適應,我很敬佩這些年輕的大夫,他們非常好地掌握了知識體系、判斷病情,能夠處理病人的日常問題。當然不是那麼完美,也有很多的缺陷和遺漏,這是沒辦法的,不是在自己醫院。

患者方面,大多數因為長時間沒有住院,都是在家裡、在社區隔離,他們顯然對我們的醫療還是很期待的。當我們介紹來自南京鼓樓醫院的時候,很多人都很開心,也很信任並表示感謝,這本身對我們也是一種鼓勵。

重症病人比例過高

所有的急性傳染病都有其發展特徵,從潛伏期、起病、極期到恢復期。所以我們更多的任務是要防止患者的病情進展,最重要的是怎樣維護患者的生理機能,比如正常的飲食、電解質平衡、抗病毒治療以及心理疏導等,比如有的病人運動之後氧分壓下降。我們要儘量瞭解病人、抓住病情進展的階段,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個手段。

患者在不同階段可能會有不同進展,所以我們儘量要讓病人不要往重症和危重症轉化。這其中有一定的危險因素,比如年齡偏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這一部分人群發生重症和危重症可能性比較大,是我們重點關注群體。

我們目前手上的71個病人,有5個危重症,幾乎一大半以上都是重症。

在臨床治療上,按照國家診療方案來。方案相對固定,同時我們會根據病人病情變化、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側重點不太一樣,比如早期抗病毒顯得更重要,晚期可能防止纖維化、改善氧合更重要。

在重症和危重症方面,新冠病毒是比較棘手和複雜的。一個疾病的重症比例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在我們通常的認知裡,“新冠”的重症比例應該在10%左右,但在武漢重症的比例遠遠超過了10%。

原因就是發病人數太多,而我們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專科醫生也是有限的。很多病人可能在診斷、治療的過程中被耽誤了時間。比如醫院沒有辦法及時收治,在家裡沒有氧氣維持,更重要的一點是病人的心態會出現變化:本來不重,焦慮、恐懼加上沒有人很好地疏導和照護,也可能導致重症比例增加。

我們做了一項研究是將江蘇十幾家醫院、十多個城市的200多例病例集中進行分析,江蘇重症例10%左右,比武漢要小得多,但是患者人群的平均年齡比較低,大都是從武漢回去的務工人員。也因為江蘇發病人數少,醫療資源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恢復快,重症的比例就比較少。

這也是“早治療、早隔離”為什麼對傳染病更重要,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穩定和有效干預,一定是防止重症發生的最好防治方法。

二三代是否會減弱不確定

最出乎意料的是新冠這個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我們研究團隊最近會在《柳葉刀-傳染病》上發表一篇論文,分析了一個家族性的案例:一個人從武漢回來,造成了11個人感染。從這個案例看,這個病的傳染性極強,和流感差不多,超過SARS、H7N9。從傳播途徑看,除了呼吸道,包括飛沫、粘液、手的汙染等密切接觸,可能都具有傳染性。疾病早期,新冠病毒的擴散速度可能是非常高的。

新冠病毒的毒力是不是會逐代減弱?我覺得現在還不能這麼說,因為影響因素太多。

有些病毒感染的疾病是有逐代減弱特徵的。比如通過蜱蟲傳播的布尼亞病毒,一代病人很重,死亡率很高,也確實有通過接觸、黏膜的感染,家庭聚集性的感染,但是這些稱之為二代病人的症狀基本上都很輕,很少有死亡的病例。

所以究竟新型冠狀病毒和其它的病毒有沒有這些類似的特徵,現在還不能確定,除非有大量的二代及三代的病例去分析才行,特別是武漢的二代病例尤為重要,在同樣的環境、治療條件和心理狀態下,分析起來更有價值。

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存在?此次的新冠病毒是第7個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除了SARS、MERS的影響比較大,其他影響都較小。我們目前沒有很多的流行病學證據去分析,在季節性流感的發生過程中,冠狀病毒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不太清楚。

冠狀病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分子,很多病毒如甲流、乙流等都可以造成流感症狀,所以流行病學調查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從新冠病毒感染的角度看,不可能變成一個像乙肝那樣的慢性攜帶狀態,它和很多肝炎病毒、鉅細胞病毒或者EB病毒不太相似,它形成慢性的可能性不大,它一定會在某個時間被清除。

引起季節性流感的病毒,包括很多呼吸道傳播的病毒,很少有慢性的。病毒到人體內必須有一個合適生長的地方,它們主要在呼吸道黏膜的一些細胞裡生長,而我們人體的呼吸道有著非常強大的清除能力,還有人的免疫能力。在病毒認知上,新冠不會形成慢性。當然也不排除例外的情況,這要等到以後有大量的研究才能證明。

但我相信新冠病毒不會變成一場不可收場的災難,因為我們有SARS、有禽流感的經驗;但這個病毒中間宿主到底是什麼,現在還沒有定論,這是可怕的。

感染科資源不足,分級診療非常重要

相較而言,我參加過2003年SARS和2013年N7N9防治工作,現在看來,我覺得SARS的時候更可怕,因為當時病死率太高。

但是這次新冠採取的很多措施以後要反思。一旦有發熱人群增多,疫情來的時候,不管是什麼病毒感染,大家都去發熱門診,這是一個要命的事情。武漢的感染率這麼高,這麼快且集中,其中忽略了一個很大的人群,就是冬季有很多流感的病人夾在其中造成交叉感染。

造成這樣的情況首先是專科資源不足,感染科資源不足。傳染科的建設,疾控系統和醫院醫生怎樣對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新冠早期的診斷,需要市疾控採樣,但市疾控沒有權力確診,要到省疾控。早期省疾控也不行,要等國家來確診。這樣大大耽誤了救治的流程。

第二沒有很好的分級醫療,早期病人應該在家庭醫生那一級解決。比如在意大利,如果有可疑感染的情況,政府要求出現症狀先電話聯繫醫院或者家庭醫生,不要去醫院。分級診療的完善可以讓大家不要恐慌,讓病人覺得有依託,這樣會大大減少大醫院的壓力。我看到有報道說武漢協和,當時最多的一天有2000多個發熱的病人去門診就診,一個小小的發熱門診怎麼能夠承受?怎麼可能不亂?醫生怎麼不被感染?怎麼樣更好地建立分級診療體系,特別是家庭醫生這個群體,真正保證老百姓每個人都有家庭醫生,在這些傳染病來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恐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