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今天,古韵国学精心为您整理十首《虞美人》词,与君共赏。


10首《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韵国学: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古韵国学: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虞美人》

【清代】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古韵国学: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


10首《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宋代】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古韵国学: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虞美人》

【宋代】张元干

西郊追赏寻芳处,闻道冲寒去。雨肥红绽向南枝,岁晚才开应是、恨春迟。

天涯乐事王孙贵,花底还君醉。有人风味胜疏梅,醉里折花归去、更传杯。

古韵国学:欣喜满怀寻芳所在,花儿只是稀疏地开在南枝,只恨今年的春来得太迟。

《虞美人》

【清代】王国维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古韵国学:“娇羞之态”是姗姗少女的特权,也是豆蔻年华的自由情态,以前有,而今只剩下“双眉聚”,念念不忘“那回花下一低头”,往深一层,是对“真理之美”的一往情深。

《虞美人》

【宋代】陈亮

东风荡漾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古韵国学:这云淡风轻的天气,正是引人快意的时候,然而却时时下起了狂暴的雨。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大好的春光就这样在风雨中消逝了。

《虞美人》

【宋代】晏几道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古韵国学:新绿替残红,这个春,太匆匆,月下饮酒,佳人相陪,问一声,何时莫愁?

《虞美人》

【宋代】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古韵国学: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


10首《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宋代】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古韵国学: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总想把酒喝个够;但现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


图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