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统治奥匈帝国60多年的皇帝是最悲情的皇帝?真的是晚年孤苦后悔发动战争吗?

世界史图鉴


奥匈帝国最悲情的皇帝恐怕就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他是奥匈帝国的缔造者,也是第一位皇帝,是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他拥有一个在欧洲最显赫的家族背景哈布斯堡家族,当时的奥匈帝国十分强大,从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延伸到波兰复地和意大利境内,其首都维也纳也是当时的世界名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风景秀丽,约瑟夫从18岁起就开始统治这个帝国也是世界上栽培时间最长的君主。

约瑟夫的统治亮点

他之所以能够继承这个伟大的家族和这个强大的国家,主要是因为他的伯父奥地利皇帝斐迪南宣布退位,他的父亲卡尔也宣布放弃皇位继承权,由此约瑟夫在维也纳顺利登基。加在他当时的头衔非常多,除了奥地利皇帝之外,还是匈牙利国王,伦巴底国王,波西米亚国王。虽然他年龄较轻,但是凭借其出色的天资和才能平定了贵族叛乱维护了整个帝国的稳定,并加强自己的权威。

随后不久,他就迎娶了自己的表妹,只有16岁的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莎白。双方情投意合,伊丽莎白性格活泼,喜爱运动,看不惯宫中的繁文礼仪,这就造成了婆媳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但是约瑟夫却无能为力,无法解决这些家务事。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约瑟夫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不论对国家还是民众,他都非常有责任感。每天定时起床,虔诚地做完祈祷就开始了自己的皇帝工作。

在他的治理下,哈布斯堡王朝出现了中兴气象,并且也开启了新专制政体,他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使帝国蒸蒸日上。在1850年,11月甚至武力迫使普鲁士签订条约,解散德意志邦联向奥地利称臣。对于自己的首都,约瑟夫也下令拆掉城墙,重新建立环城大道。

约瑟夫的失败

在他统治前50年时间里,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在他统治时期,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尽善尽美。首先在国家关系的处理上,他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无视俄罗斯对他的一贯支持,而是出兵俄国,迫使尼古拉一世退兵,造成两个国家的伤痕,两国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你争我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国家消耗。

在1866年普奥战争时期么备受打击,被迫退出德意志邦联。一个强大的邻国德国由此诞生而自己的帝国则每况愈下。这也引起了国内统治动荡,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产生不满,他不得不与奥地利的贵族举行谈判,采取折中方案接受一个与奥地利之间的二元共同政体。奥匈帝国变为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联合,以两个国家国王的身份维持奥匈帝国的统治。

弗朗茨约瑟夫他最大的不幸,其实并不是国家战略上的失败,而是他个人生活。他最疼爱的大女儿,在两岁时夭折。在1889年,约瑟夫的儿子鲁道夫自杀身亡,年仅30岁。而就在前一天还任命鲁道夫为王储,结果没有想到晚上鲁道夫便躲到维也纳的一座森林小屋中与情人私奔,双双自杀。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也因此患上了忧郁症,并在1898年日内瓦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

年纪已经68岁的约瑟夫老泪纵横,他的亲人几乎全部死于他的面前,只有自己还活着。他的弟弟在墨西哥也没有逃脱被暗杀的厄运。为了能够扭转自己家庭的败亡,他重新选择了王储,侄子斐迪南夫妇,又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被刺杀。这一系列的重大打击使得约瑟夫忍无可忍,随即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但是爆发以后的战争中,奥匈帝国接连失败,而此时的帝国也一分为三。匈牙利奥地利和奥匈帝国皇帝,三个政治实体存在于这个国家之内,各自有自己的议会,首相国王甚至皇帝。

约瑟夫的悔悟与帝国的最终继承者

虽然约瑟夫发动了这一场战争,并引发了世界大战,但是在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后,他却祈祷战争能够停下来。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战争的破坏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不要打,停下来,别毁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和人民,但遗憾的是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动就永远无法停下来,1916年弗朗茨约瑟夫去世,没有等到战争结束。

每当他的生日,尤其是他的寿宴,很多人都会祝愿他人生长寿,但是他的回答是人生竟如此孤独。他的父母妻子女儿儿子侄子弟弟全都死在他的前面。当他去世以后一个超级豪华的皇家葬礼被举行,各色欧洲名流也都前来吊唁,而最终他的皇位继承者也是这个帝国风雨飘摇当中的末代皇帝,侄孙卡尔一世继承奥匈帝国皇位。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四面楚歌,战争无法扭转。

1918年战争已经对同盟国十分不利,奥匈帝国的少数民族领导人虽然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是他们也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企图与协约国和谈,最终脱离奥匈帝国。帝国也随之解体,已经无法凝聚众多民族的奥匈帝国不得不向协约国求和,卡尔一世在1918年11月退位。持续600多年的哈夫斯堡王朝宣告结束统治,而弗朗茨约瑟夫努力一生的王国,也因此四分五裂,被列强瓜分所剩无几。


大秦廷尉府右丞


1806年,在拿破仑的威压下,神圣罗马帝国改为奥地利帝国。

1866年,由于在普奥战争中失利,国内矛盾更加尖锐,奥地利被迫让渡部分权力给匈牙利,变成了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弗兰茨一世于1867年将五个王国,七个公国,一个诸侯国,一个地区,两个省区,一个自由市合并组成的。但是,从来没有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语言,而且实行的是二元君主制,里面的奥地利和匈牙利各有独立的中央政府、国民议会、武装力量。奥匈帝国既不是苏联的加盟制,也不是美国联邦制,加上一直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使国力始终落后于欧洲列强。

奥匈帝国统治了几十年的开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在去世前两年,因为吞并波黑地区,导致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进而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结局比德国更惨,彻底灭亡,分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号称欧洲大国的奥匈帝国不复存在了。

弗兰茨.约瑟夫一生愁苦,虽然在位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但是其在位期间对普战争失利,被迫将奥地利帝国改为奥匈帝国,又眼睁睁的看着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德意志(除奥地利)。

晚年为了壮大奥匈帝国,避免其分裂,又不断进犯巴尔干半岛,损害了俄国利益,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在战争不利的情况下去世,传位给侄孙。



当代曹植


奥匈帝国在近代历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867年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联合组成,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哈布斯堡王朝从1526年开始统治匈牙利王国,1804年开始统治奥地利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联合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诞生。

奥匈帝国建立后,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并列为欧洲五大强,但奥匈帝国的国祚却相当短暂,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共51年。奥匈帝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在一战中战败,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一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帝国灭亡。

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卡尔一世的祖父是卡尔·路德维希大公,卡尔·路德维希大公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弟弟,所以奥匈帝国的开国皇帝与末代皇帝是伯祖和侄孙的关系。原本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有个儿子鲁道夫皇储,但早在1889年离世,而且鲁道夫皇储没有儿子,1916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去世前,就指定侄孙卡尔一世继承帝位。

不巧的是,卡尔一世接手的奥匈帝国是个烂摊子。此时的奥匈帝国深陷一战泥潭,胜利天平倾向于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而以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不断在战场上失利,同时国内出现各种社会动乱和民族矛盾。

事实上,卡尔一世生性善良,希望各国之间能和平共处,他是极其讨厌战争的,所以为了自己国家不再出现伤亡,卡尔一世主动与协约国举

奥匈帝国与协约国之间的议和是秘密进行的,奥匈帝国的臣民并不知情,其盟友德国更不知情。卡尔一世最初的目的就是想奥匈帝国与协约国停火,让奥匈帝国退出一战。

可惜协约国的胃口相当大,英国、法国、俄国都想侵占奥匈帝国的领土,如果奥匈帝国想退出一战,必须割让指定的领土,否则战争还得继续下去。让人意外的是,卡尔一世在领土问题上毫不含糊,他坚决拒绝割让奥匈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土。

卡尔一世态度坚决,他决定不会用割让领土换取和平,这个决定导致他之前与协约国的议和全部破裂,后果当然就是战争继续进行。

到了1918年,一战局势已基本明朗,同盟国不断在战场上损兵折将,尤其是奥匈帝国的伤亡非常严重,国内发生的各种反对君主制的活动也无法平息。卡尔一世在情况危急之下,接受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给他的建议,让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成立自治政府,但此举适得其反,不仅没有稳定国内局势,反而加速了奥匈帝国的解体。同年11月,一战胜负已分,奥匈帝国成为战败国,国内终于爆发了反对君主制的革命,但卡尔一世迷恋帝位,他声称可以放弃所有皇帝权力,但不会放弃帝位,也就是说他可以放弃君主专制,接受君主立宪。

但是革命党人不买卡尔一世的账,奥匈帝国议会迫于压力强行废掉卡尔一世,卡尔一世不再是奥匈帝国皇帝,至此国祚51年的奥匈帝国二世而亡,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共和制国家。

卡尔一世、齐塔皇后、长子奥托皇储

卡尔一世被废掉后被迫流亡国外,但此时仍有一批保皇党人对他忠心,他萌生复辟帝制的想法。1921年,卡尔一世回到奥地利,借助保皇党人的帮助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革命党人对卡尔一世的所作所为忍无可忍,把他流放到大西洋一个叫马德拉岛的荒岛。

由于卡尔一世在荒岛上过着孤独贫苦的流亡生活,所以第二年就死在了荒岛上,年仅35岁。

卡尔一世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奥匈帝国皇帝,他是欧洲历史上少数结局较为凄惨的末代君主之一。

令人觉得感动的是,卡尔一世的妻子齐塔皇后在得知丈夫死在荒岛后,她终身都穿上黑衣为丈夫守孝。另外,卡尔一世与齐塔皇后生的五子三女全部健康长大成人,并且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至今都还有后代生活在欧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