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魅力在於雅俗共賞,創造一個亦真亦幻,真假難辨的武俠世界,這也是讓諸多讀者覺得他的小說可以一讀再讀,反覆回味的原因。他曾經這樣說過:武俠小說所繼承的,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就內容而言,武俠小說和《水滸傳》差不了多少,當然寫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國的形式,是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傳統。

水滸傳這部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小說,雖然成書於元末明初,但是其故事成型卻是源遠流長。而金庸先生的眾多長篇鉅著就發生在宋代,由此其中發生了不少聯繫。


梁山好漢在金庸小說中最著名的可能是賽仁貴郭盛,他出場時候用一把方天畫戟,和呂方在對影山決鬥。郭盛在梁山座次不過是五十五位,武功並不算高強,書中的事蹟也乏善可陳。但是有一個後代叫做郭嘯天,和楊再興的後代楊鐵心結義金蘭,生活在臨安的牛家村,有時討論武功,說到梁山有位霹靂火秦明,狼牙棒法天下無雙。

後來郭嘯天的遺腹子流落蒙古,是金庸小說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俠,叫做郭靖。

事情就是這麼奇妙,一個水滸的小人物,後代卻是金庸小說的大人物。郭盛當年曾經販水銀為生,不知道是不是長年累月水銀中毒,讓後代的郭靖大俠有些鈍鈍的腦子不夠靈光。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地佑星賽仁貴後人大俠郭靖

郭盛在征討方臘途中,被烏龍嶺上飛下來的一塊大石頭連人帶馬給砸死。而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曾經這樣說道:

張無忌也聽到過方臘的名頭,知他是北宋宣和年間的“四大寇”之一,和宋江、王慶、田虎等人齊名,便道:“原來方臘是貴教的教主?”

而當時明教教主方臘的對頭,除了宋江之外,還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黃裳。

他本來是一個文官,為宋徽宗編纂《萬壽道藏》過程中,居然自悟出一身通天徹地的武功。但是剛好明教作亂,他奉命前去討伐。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有可能看到郭靖祖先砸死的黃裳

射鵰英雄傳裡,周伯通這樣說道:

那黃裳練成了一身武功,還是做他的官兒。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現了一個希奇古怪的教門,叫作甚麼‘明教’,據說是西域的波斯胡人傳來的。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麼沒用,打了幾仗,黃裳帶領的官兵大敗。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甚麼法王、甚麼使者。

後來黃裳沒有打敗明教,反被教徒滅門,於是在山中潛心苦修,琢磨可以破解對方武學的辦法,最終編出了一部號稱天下武學總綱的秘籍《九陰真經》,在金庸世界中影響深遠,郭盛的後代郭靖一生成就,大半來源於此。

也許黃裳去討伐方臘的時候,帶著官兵還剛好看到過郭盛被砸死呢。


明教教主方臘後來卻被一位梁山好漢,花和尚魯智深所擒拿。

水滸傳中這樣記載:

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 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 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秒殺乾坤大挪移的魯智深

方臘不知道身懷多少層乾坤大挪移,必定是不到五層了,因為第八任鍾教主為歷代教主功力最深,練到第五層當日走火入魔而死。

明教教主被魯智深一禪杖打翻,可謂實力極為懸殊。魯智深的禪杖武功後來流傳後世,傳到了丐幫一位姓簡的長老手中,還曾用這路杖法和黃蓉鬥過一陣:

這鋼杖是簡長老已使了數十年得心應手的兵刃,被她輕輕一挑,竟爾把持不住,杖頭直翻起來,砸向自己額角,急忙振腕收住,更是暗暗吃驚,當下依晚輩規矩讓過三招,鋼杖一招“秦王鞭石”,從背後以肩為支,扳擊而下,使的是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傳下來的“瘋魔杖法”。

沒想到這路威力無窮的瘋魔杖法到了後世,威力全無,連黃蓉都打不過了,十幾招就被她的一根打狗棒打得滴流亂轉。

按照兩本書的對照,當年魯智深擒拿明教教主方臘的武功應該就是瘋魔杖法裡的一招“秦王鞭石”。後來這路武功又流傳下來,傳到了乾隆年間紅花會排行十四的蔣四根手中,威力就更加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兵器是鐵槳,使的卻是“魯智深瘋魔杖”的招術,他是將鐵槳當作禪杖使,這一記“秦王鞭石”,鐵槳從自己背後甩過右肩,猛向周仲英砸來,呼的一聲,猛惡異常。這人和石雙英同來,乃紅花會中排名第十三的“銅頭鱷魚”蔣四根。

蔣四根用這套絕世杖法,和人聯手居然都打不過來自鐵膽莊的周仲英,而周仲英的女兒外號恰好叫做俏李逵。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能贏絕世武功瘋魔杖法的黃蓉

按照金庸先生的說法,魯智深還很有可能傳下了數套拳法:比如“魯智深醉跌拳”,“魯智深醉打山門拳"。

花和尚魯智深千載之下,威名實在太盛,乃至於在康熙年間,一代奇人韋小寶還曾經從神龍教主洪安通手中學了一招以他名字冠名的武功,叫做“魯達拔柳”,用來紀念當年他在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的事蹟。

魯智深醉跌拳曾經被飛狐外傳中的馬行空用過,他當時在商家堡遇到前來劫鏢的閆基,兩個人動起手來。閆基來來去去只會兩下來自飛天狐狸家傳秘籍上的怪招,馬行空號稱百勝神拳,卻連變了許多拳法都奈何不了閆基,其中就有這路拳法。


梁山好漢燕青也曾經留下了很多套拳法,比如“燕青拳”,在南宋射鵰英雄傳時期,有一位來自關外長白山的樑子翁就精於此道,曾經在趙王府炫技,功力很是不凡

只見參仙老怪樑子翁笑嘻嘻的站起身來,向眾人拱了拱手,緩步走到庭中,忽地躍起,左足探出,已落在歐陽克插在雪地的筷子之上,拉開架子,“懷中抱月”、“二郎擔山”、“拉弓式”、“脫靴轉身”,把一路巧打連綿的“燕青拳”使了出來,腳下縱跳如飛,每一步都落在豎直的筷子之上。只見他“讓步跨虎”、“退步收勢”,把一路“燕青拳”打完,二十隻筷子仍是整整齊齊的豎在雪地,沒一隻欹側彎倒。

和樑子翁一樣,在飛狐外傳時代,燕青拳的掌門是一個江湖敗類,可謂所傳非人:

胡斐心中微微一震,原來那歐陽公政自己安上個外號叫作“千里獨行俠”,其實是個獨腳大盜,空有俠盜之名,並無其實,在武林中名頭雖響,聲譽卻是極為不佳,胡斐也曾聽到過他的名字。

不過燕青拳傳播甚廣,馬行空同樣擅長此拳,金庸還對這路拳法的傳承介紹一番:

那燕青是宋朝梁山泊上好漢,當年相撲之技,天下無對。這一路拳法傳將下來,講究縱躍起伏,盤拗挑打,全是進手招數。

燕青的拳法全是進手招式,看來和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一樣,是有進無退了。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有進無退的天巧星浪子燕青

鹿鼎記記載,在康熙年間,李巖之子李西華也會燕青傳下的武功,還以此差點殺死闖王李自成為父報仇。

鬥到酣處,李西華忽地手足縮攏,一個打滾,直滾到敵人腳邊,劍尖上斜,已指住李自成小腹,喝道:“你今日還活得成麼?”這一招“臥雲翻”,相傳是宋代梁山泊好漢浪子燕青所傳下的絕招,小巧之技,迅捷無比,敵人防不勝防。

鹿鼎記中同樣記載,臺灣的林興珠會一套疑似燕青傳承下來的輕功,叫做燕青十八翻。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還曾經指點他用這身法配合地躺刀去殺洋人。


韋小寶從小在市井廝混,大字不識,最喜歡的是聽書,所以對水滸傳滾瓜爛熟,時常以水滸傳為靈感。奉承茅十八就說和林沖武松一樣都是大英雄,去找順治的時候就模仿魯智深在五臺山胡鬧,就連做夢都會夢到黑旋風李逵。

他老家揚州,為了紀念史可法忠心報國,就做了個牌位初一十五定時祭拜,不過怕官府追究,就把牌位的名字改做:九紋龍史進。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善於從水滸傳汲取養分的韋小寶

在神鵰俠侶時代,楊過還曾經用過雙鞭呼延灼的連環馬陣法來抗擊蒙古

,那次戰役更是用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古,威震天下。

金庸武俠世界和水滸傳人物就這樣在同一個時空裡面,神奇地相互交織,後來一直到了元末明初,被一個叫做施耐庵的人編纂精修成書,此人傳說是和朱元璋爭奪天下的張士誠的謀主,也許這個人還曾經見過張無忌張大教主呢。


郭靖祖先和九陰真經的作者,一塊去抓明教教主,最後被魯智深截胡

水滸作者施耐庵可能見過的張無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