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中医远程问诊,背后有个抗疫“智囊团”!

截至2月21日,福建派出支援湖北医疗队员1384名,其中中医类医院共16家,医务人员207名,占医疗队总人数的15.0%。

为更好地让中医药帮助新冠肺炎患者,我省有个中医药防疫“智囊团”,不断地给在武汉一线防疫的队员支招,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三方远程会诊,“面对面”辨证论治

“口罩拉下来,舌头给我们看下。”

“还是有点黄腻,是吧?叶主任,你看下,她的舌苔是不是还有些黄腻?”

“对,舌苔有些黄腻。”

“叶主任,她的脉怎么样,你号个脉看看?”

“脉有点浮,重而无力。”

24日下午4点,一场空中“三方”会诊,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人民医院)和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内、外同步进行,这是福建首次为方舱内患者进行在线中医问诊


在省人民医院内,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红佳、中药专家程心玲、医学博士施婉玲、呼吸科主任徐顺贵博士、传统内科林国清主任等中医药防治专家看着屏幕,对舱内的新冠肺炎患者个体化辨证。


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中医远程问诊,背后有个抗疫“智囊团”!

大屏幕上,一边是福建援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医疗队领队、省人民医院陈捷院长在舱外主持此次远程会诊;一边是肺病科主任医师叶玲在舱内给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提供脉象、舌象等四诊信息。


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中医远程问诊,背后有个抗疫“智囊团”!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省人民医院中医药防治专家组一共会诊了三位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轻型患者。三位患者的四诊信息收集齐全后,专家们逐一发表观点,杜建教授进行归纳总结,指导推荐方药。当地配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位患者第二天便可用上对症的方药。

这是我省第一次“面对面”地对舱内病人进行中医远程会诊,而在此之前,专家组早已和福建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紧密联动起来。

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中医远程问诊,背后有个抗疫“智囊团”!

舱内采集四诊信息,后方在线遣方用药

“口罩拉下来,舌头伸出来(给)我看看。”在全国人民都着戴口罩的疫情期间,叶玲和她的同事们应该是武汉光谷方舱医院里见过人脸最多的人了。

到病人的床位旁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叶玲把这项工作称为“逛病人”。


福建首次为方舱患者中医远程问诊,背后有个抗疫“智囊团”!

2月22日下午,在光谷方舱医院内,叶玲给入院的病人开医嘱、评估病情、报请转院或出舱,忙完这些基本工作后,便开始“逛病人”——询问病人身体情况,给病人号脉、看舌象,记录、拍照,三个小时采集了48位病人的四诊信息。

穿着厚重的防护,连续在舱内工作6小时,叶玲最大的感受是呼吸不畅、口干舌燥。

“今天是我第四次进舱,起初查房,我们根据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辩证为初期的寒湿郁肺、或中期的疫毒闭肺,分别予以对症的协定处方。后来发现,服用国家推荐的协定方后,有30%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叶玲说,“于是,我在赵红佳书记组建的新冠病历讨论群里反映了这个情况,群里的专家,包括杜建教授、陈立典教授、赵红佳书记等很重视这个情况,让我注意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


“10-44 初起低热2天,目前无发热,咳嗽,痰白粘,无腹胀,二便正常,脉浮。”这是叶玲用污染区(舱内)公用手机记录下的10舱44床病人的四诊信息。

截至2月23日,叶玲和队员们已采集了130多例患者的四诊信息。杜建教授作为治疗瘟疫的专家,仔细研判每一个传回的病例资料,从历代经典到结合武汉的地域、气候、时令等特点,在线亲自指导前线遣方用药。


杜建教授认为:中医诊断当从温病出发,考虑伏暑,兼有湿毒为患,推荐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拟出两个协定方,分别用于方舱医院内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临证可依据患者具体症状和舌脉情况加减用药。


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协定方预计这周内可用到光谷方舱医院内。


此外,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立典教授、陶静教授的康复团队也根据新冠肺炎患者均有存在心肺功能受损的情况,为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同步创建了一套抗击新冠肺炎的太极健肺养心功,已发往前线,计划用于光谷方舱医院内。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视频剪辑:徐盈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