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這次疫情,出現了很多表揚城市的聲音:


從硬核的河南,到特立獨行的浙江,再到彰顯城市競爭力的北京和上海,可以說,疫情相當於一場城市透視鏡,競爭力、管理水平、醫療環境什麼的都通通照得一清二楚。


當我們在爭著表揚自己的城市的時候,不要忘了,疫情拐點還沒到,形勢依舊嚴峻,過多的表揚很容易演變一場城市吹噓,這是非常危險的。


從最初的最長14天變成24天,飛沫傳播之外又新增了糞口、氣溶膠傳播,甚至連核酸檢測準確度都不到50%。每一天,病毒都在刷新人類的認知,那些所謂的“硬核”又能硬到哪裡去呢?


當下真正該關注的,不是自己的城市有多“硬核”,而是透過這次疫情去好好反思,我們的城市還有哪些不足。


作為深圳人,我想談談對深圳的三點反思。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反思一:解決醫療短板刻不容緩。


這個問題已經老生常談了,深圳醫療給人的印象就是“一線城市,三線醫療”。我列出幾個關鍵數據給大家感受一下:


三甲醫院數量:北京78家,上海66家,廣州62家,武漢36家,深圳呢?只有18家,連武漢都比不上。而如果參照全國百強醫院的話,深圳的表現更差,僅有1家醫院上榜。


執業醫師數量:北京10萬,上海6.5萬,廣州4.7萬,武漢3.5萬,深圳只有3萬,甚至還不及南昌、昆明、福州這些弱

二線城市。


衛生機構床位數量:上海14.7萬,北京12.4萬,武漢9.6萬,廣州9.5萬,深圳4.76萬,排在全國20名以外。更要命的是,深圳每1000人對應的平均床位只有3.65張!要知道,全國平均水平可是6.05張,深圳僅是全國水平的一半多一點!


深圳醫院少、醫生少,病床位更少,甚至比武漢還少。而深圳常住人口就有1300萬,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幾乎是武漢的2倍。試想一下,如果疫情源頭髮生在深圳,該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深圳老人佔比少,對醫療資源的消耗也相對其他城市更少,再加上現存確診才300多例,深圳目前的醫療資源其實並不緊張。的確沒錯,

但不要拿年輕當擋箭牌,醫療短板的修補是不可怠慢的,更何況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著眼的可不僅僅只是當下。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反思二:正視人口被嚴重低估的事實。


人口是一個城市最核心的基本面,很多關鍵指標都是依據人口得出來的,如果人口被低估,政府依靠相關指標做決策時就會被嚴重誤導。


比如前面提到的每千人床位,深圳只有3.65張,已經非常靠後了,但如果真實的人口被低估,這個數字恐怕還要更低。武漢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關鍵時刻,床位數量關乎病患生死!


但偏偏,深圳的真實人口數量一直都是個謎。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現在深圳官方口徑是常住人口1300萬(2018年),但一直以來,民間流傳的口徑是管理人口至少2000萬,兩者相差甚遠。這個2000萬人口的說法,主要來源於2017年廣東移動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


該報告通過移動通信大數據估算深圳的常住人口,可以說,這份半官方的報告是近幾年深圳人口估算最為完善的報告。報告的結論是:深圳的常住人口達到了2180萬人。注意,這還是2017年的數據。


我們再來看看官方的數據,2018年,深圳有1050萬的就業人口,深圳常住人口為1300萬,就業人口比例為80%。但如果以平均每戶就業人口計算,2018年,深圳就只有809萬的就業人口,就業人口比例為62.2%。


官方數據發生了打架,要麼是就業人口被高估,要麼是就是常住人口被低估。


如果常住人口被低估,以62.2%的就業人口比例倒推,深圳1050萬的就業人口,對應的常住人口就有1688萬,與官方對外口徑多了近400萬人。


另外,從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中也能佐證:


2017年,深圳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為482公斤,遠遠超過北京的415公斤和上海的372公斤。這不太符合現實,要知道,北京和上海可都是2000萬級別的大都市,深圳人再怎麼能吃也不至於會比上海還吃出每天100多公斤的垃圾吧?唯一的解釋是,深圳實際的常住人口已經遠遠超出1300萬,接近2000萬。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從各方的數據來看,都能夠交叉驗證深圳常住人口絕對不僅僅只有1300萬,如果再不正視這一點,只會誤導越來越多的城市決策,到頭來還是得為錯誤買單。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反思三:高密度人口下,合理擴容該提上日程。


這次疫情,讓深圳真正意識到了高密度人口管理的痛點。


深圳面積只有199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達6484人/每平方公里,是北京的4.5倍、廣州的3倍、上海的1倍,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香港。前面也提到,深圳人口被嚴重低估,如果按照真實的人口來算,深圳真正的人口密度可能不止這個數,甚至比香港還要高。


疫情亦是“透視鏡”,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截至2月16,深圳確診病例活動分佈圖


如此高的密度,再加上現在又正值返工潮,深圳似乎正步入03年香港的陰影:當年同樣地少人多的香港,非典死亡人數高達299人,成為全球死亡病例最多的城市。究其原因,就是人口密度太高了,一個淘大花園小區就死了42人。


所以,高密度人口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合理擴容,香港沒地沒得選,但深圳還有巨大的空間:北面東莞,東面惠州,過去擴容一直被拖,但當下的疫情給了深圳最好的擴容時機:


一方面是高密度人口管理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是疫情重創了上半年的經濟,下半年深圳經濟要反彈,就需要一支強心劑,再沒有比深圳擴容這舉措更適合做強心劑了。

更為重要的是,深圳去年已經被拔高至先行示範區,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不再看廣東省臉色,擴容更具有自主性。


也別忘了,今年8月是深圳特區設立40週年,剛好處於下半年,我認為,這個就是深圳宣佈擴容的時間點。


至於擴容的具體區域,東莞的鳳崗、惠州的惠陽將會是重點對象,我個人更看好惠州惠陽,主要原因還是土地,東莞現在自己要發展“強市”,自身土地相對也不多,惠州主要還是靠深圳帶動,自身地又多,靠近深圳的惠陽明顯概率更高。


若真的擴容成功,惠陽房價或將會實現跳漲,由現在的1萬出頭到2萬多,甚至3萬。


最後,總結下三點反思:

1、解決醫療短板;

2、正視人口被低估;

3、合理擴容。


除此以外,深圳的教育和住房也是急需補缺的短板,我相信,這次疫情之後能夠加快深圳彰顯補短板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