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周德文:企業、銀行、政府及社會需要抱團過冬

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當前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對中國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和衝擊巨大。在眾志成城戰疫情的同時,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疫情對中國經濟

影響,特別是對各行各業中企業的影響,它們在生產經營中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儒商》雜誌特別推出“疫情下的企業”欄目,期望能夠全面客觀地展現出疫情下中國企業的現狀以及企業家/管理層在應對疫情衝擊時的自我變革,也期望能夠為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提供參考,以更好地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在此,《儒商》雜誌誠邀廣大企業家、創業者及企業管理者參與進來,您的企業受到了哪些影響,又是如何“抗疫”的,歡迎和我們分享。


經濟學家周德文:企業、銀行、政府及社會需要抱團過冬


採訪嘉賓簡介:


姓名:周德文

職位:經濟學家、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

行業:經濟/金融


《儒商》雜誌: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以及民營企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周德文: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有專業人士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會讓中國經濟在2020年進一步的承壓。


近日,餐飲連鎖企業西貝莜麵的負責人公開喊話稱,受疫情影響,春節前後的一個月時間,西貝莜麵將損失營收7億-8億元,目前賬上的現金加上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西貝莜麵的困境可以說是當前受疫情影響的不少中小微企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疫情對經濟和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宏觀的視角看,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的衝擊,短期內會帶來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對於行業而言,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對於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疫情給經濟帶來的間接影響不亞於直接的衝擊。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必須實行嚴格的隔離,人員、物資的流動雖然沒有中斷,但已大為放緩,商業活動推遲,生產無法正常進行,這些都會導致企業週轉速度放慢,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鍊緊張。像西貝莜麵這樣一家比較大的連鎖餐飲企業,賬上現金只夠給員工發放三個月的工資,一些規模小的民企恐怕更為艱難,有可能出現較大面積的中小微企業關門歇業,而中小微企業事關城鎮百分之七八十的就業,不能掉以輕心。


經濟學家周德文:企業、銀行、政府及社會需要抱團過冬


《儒商》雜誌:針對您提到的這些影響或狀況,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周德文:我認為,救助民營、中小企業,政府首當其衝!目前財政政策仍有一定空間,通過縮減財政支出而不是提高赤字率來調整財政政策。建議參照2003年“非典”時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並表示此次疫情作為短期的外部衝擊不會改變整個中國經濟中長期的發展趨勢。當然,疫情會使得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比以前更加緊迫,對企業轉型的要求也更加緊迫了。


據報道,目前已有蘇州、北京、上海、山東、青島、淄博、重慶、寧波、馬鞍山、福州、莆田、海口等地公佈了疫情期間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措施。


第一個出臺政策的蘇州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三必須一重要”重點領域和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


上海提出的政策之一是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從今年起將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年度(含職工醫保年度)的起止日期調整為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推遲3個月(2019年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年度順延至2020年7月1日)。這項舉措當年度將為本市企業減輕社保繳費負擔101億元。


寧波在全國率先出臺臨時性下浮社會保險費率,下浮標準相當於企業應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的2個月額度。重慶則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用能價格給予了優惠,明確上述行業單位2、3月份用電用氣價格,按現行政策的90%結算,同時提出,中小微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國家規定的5%。


蘇州市政府的“十條”幫扶中小企業,在全國造成了很好的影響,帶了好頭,市民跟企業有所盼,在這個時候政府如果能夠拉企業一把,在特定時期根據一些特定的法規,為企業減稅減費,至少可以增強企業的信心。在防禦疫情的前提下,政府要把一定的注意放在恢復生產、重振經濟上,各地都應該陸續出臺特殊幫扶政策,特別是省一級的政府,既要防禦風險,遏制疫情的蔓延,同時也需要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採取一些非常的措施,或者非常的法規,進行扶持。


經濟學家周德文:企業、銀行、政府及社會需要抱團過冬


與此同時在此抗疫關鍵時刻,我認為政府、企業、銀行及社會需要聯合起來抵禦肺炎瘟疫的影響,抱團“過冬”!


一是政企抱團。疫情、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來自哪裡?企業的信心來自政府對它們的堅定支持。政府要堅定與企業站在一起,要積極走出機關,深入企業,既積極防禦疫情、消滅疫期、不留死角,又積極調研,為中小企業“過冬”出謀劃策。政企聯動,力量無窮。


二是銀企抱團。銀行與企業是相輔相成的,企業興則銀行興,企業衰則銀行衰。在企業抗疫任務重,經濟面臨寒冬面前,銀行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善於雪中送碳,要力爭減緩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展期或緩期催收企業的到期貨款,盡情減輕中小企業的利息、“管理費用”,並且給企業更多的特定時期的信貸支持;而企業在這關鍵時候,更要堅守信用,開誠佈公,主動與銀行溝通,反映疫情造成的困難,爭取理解支持。銀企同心,共渡疫情危局。


三是強弱抱團。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並不是均等的。對大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相對要少,疫後估計有的企業還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它們會有充足的訂單額,銷售渠道暢通,而中小企業因疫情面臨的壓力反而山大,應倡導這些大型強勢企業與中小弱勢企業互利合作,同舟共濟,攜扶中小弱勢企業渡過寒冬。


四是行業抱團。在大“敵”當前,在疫情導至經濟滑坡、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小企業如則是是各掃門前雪,有的甚至計劃疫後採取降低價格或降低產品質量的辦法增加訂單或競爭,這就會進一步加重了全行業的危機。所以,要大力提倡行業抱團,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溝通行業企業之間的經營理念,組織行業活動,形成行業統一意志,樹立行業聲譽,提升行業品牌,增強全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五是內部抱團(企業主與員工抱團),企業內部的抱團是渡過寒冬的保證。老闆只有團結全體員工,坦誠企業困難,爭取員工理解支持,企業才能上下同心,戰勝瘟疫,不斷克服困難,得到發展;疫後只有企業發展了,才有員工的前途。企業與員工進退,才能迎來發展的更美春天。


每次發生大規模突發疫情對於商業社會都是風險和機遇並存的。面對疫情來襲,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這也成為引導商業模式變革的重要變量。當前,電商和外賣已是成熟的商業模式,隨著配送需求的增加、用戶體驗與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一些偏遠地區和特殊環境下的末端配送需求難以滿足,傳統物流的升級已是大勢所趨。而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又為行業的變革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諸多企業都開始盯上了無人配送這一新興領域。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中堅,保障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許多中小企業一旦撐不過此次疫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讓這些低收入人群何去何從?防疫是第一要務,恢復生產經營也是“當務之急”生死麵前,一切都是小事!但一方面要戰勝瘟疫,一方面要保障經濟與人民生活,這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這才是王道!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配合遏制疫情,我們要保持信心,特別是政企同心,全社會齊力,共克時艱。長期來看,政府治理要更加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疫後市場要在政策層的頂層設計、政策引導下,塑造新的業態,儘快走岀這次新型肺炎瘟疫的陰影,推動經濟高質量地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