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全家齐上阵、老少都是兵”的情景,在巴渝大地的退役军人行列里真实上演了。

战“疫”打响时,重庆数万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到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其中,有一部分退役军人倾巢出动,携家人齐上阵,共同筑牢基层疫情防线。

他们都会唱《家国》这首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都懂这样的理儿:“有了安宁的国,才有幸福的家”。

父亲、儿子、女儿齐心战“疫”不同岗

今年春节,在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真理村,退役军人田世权和儿子、女儿未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就各自“请战”,到防疫第一线,连续奋战20余天。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田世权

疫情发生后,田世权主动加入党员突击队开展人员排查、防疫宣传等工作;儿子田钢现任真理村主任,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每天带领辖区党员干部开展片区防疫工作;女儿田蜜,是一名军属,在渝北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当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医院隔离病区。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田钢

田世权、田钢每天都要走村入户,对全村群众进行走访排查、做登记、建台账;每3天,田钢还要进行一次夜间值守,劝返外来车辆,为出入群众测量体温并登记。繁忙的工作之余,田钢偶尔给姐姐打一个电话,问问她守在防疫最前线,身体状况如何。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田蜜

田蜜说,在医院上班,自我防护做得很好,自己最担心的还是父亲,怕他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父亲始终坚持在一线,不曾休息一天。他说,儿子、女儿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是他最骄傲的事。


上阵“父子兵”,携手护防线

连日来,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社区的退役军人张绍生和同样是退役军人的儿子张中国,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坚守在村里的疫情防控岗上。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张绍生 张中国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这个时候不带头发挥示范作用,还等到啥时候?”张绍生在古佛山社区交通卡点值守,对过往的每一辆车都严格检查,反复叮嘱车主少外出、多防护。他的儿子张中国,除了白天要守卡点、做登记、搞宣传以外,有时晚上还要裹着被子,在卡点守夜。

守卡点,看似简单,但对于全市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社区古佛山来说,可谓特别艰难。遇上少部分一定要进入景区的游客,张绍生特别“刚”,坚决不放行。张中国守卡点,和父亲一样“硬”,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绝不放一车、一人进入景区。

夫妻同心守“疫”线做防控

吴波,荣昌区吴家镇的一名退役军人。连日来,他坚持每天走街串巷、巡逻宣传,耐心细致、为民服务,做好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当起了群众的“临时工”,帮忙清运垃圾、购买物品等,得到群众好评。他的妻子郑芳,也同样在一线,每天对城区内8个小区的封闭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们说:“战‘疫’场上,我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范凌云

全家上阵战疫情 父兄姐弟都是兵——记重庆市退役军人中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岗”

▲吴华梅

在丰都县,也有一对夫妻,连日奋斗在疫情防控岗。退役军人范凌云,是县公安局网监大队工作人员,每天坚持吃住在办公室,与相关部门配合,密切关注网络谣言,肃清网上关于疫情防控的不实信息,为网民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他的妻子吴华梅,是一名医生,还是县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中医院疑似病人观察组组长,每天在前线抗“疫”,无私奉献。夫妻俩时常相互鼓劲加油:坚决守好岗、做好防护,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兄弟情深联手抗“疫”

胡帮胜、胡青明,开州区人,兄弟俩分别于1998年、2006年退役。疫情发生后,兄弟俩发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志”的担当精神,在第一时间投入战“疫”。

胡帮胜、胡青明的防疫工作岗均离家较远。哥哥每天驱车15公里前往卡点参与义务值勤,做好过往车辆的登记和人员情况详细记录,勤勤恳恳、踏实认真,多次获得卡点同事的点赞和肯定。弟弟的工作岗在临江高速路口,离城区更远,每天都要先骑行至区交通局,再乘坐通勤车到达执勤岗。他和哥哥所做工作一样,坚决守好防线,检查、登记过往车辆、人员信息。

他们说:“一声‘到’,一生‘到’。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