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近日,欧洲导弹集团(MBDA)成功试射了其新一代通用反舰导弹MARTE-ER(马特-ER),距离设计定型又近了一步。说是新一代,但其实MARTE-ER无论是数据还是气动设计,都谈不上有多出彩,时下流行的超音速,远射程和隐身一个都不沾,价格还不便宜,只有通用性还算不错。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MARTE-ER其实也并非全新设计的导弹,是在MARTE-MK2/S反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型号,不过光看两者外形差异还是很大的,MARTE-ER一改MARTE-MK2/S的“收腰”设计,将弹体直径增粗到316毫米(MARTE-MK2/S只有战斗部达到316毫米),增加了燃料的储存空间,并且将原本的火箭发动机更换为小型涡扇发动机并增加了机腹进气道。这两项改进并未增重,却将MARTE-MK2/S原本仅有30公里的寒酸射程一举提升到100公里以上。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MARTE-ER反舰导弹全重310公斤,弹长3.6米,制导方式延续了MARTE-MK2/S的惯性+GPS+主动雷达(末制导)模式,MARTE-ER在反舰导弹中算是小个子,规格几乎适用于任何平台,无论是战斗机,直升机还是导弹艇都可以轻松携带,路基平台也只需要轻型卡车,高通用性也是MARTE-ER导弹追求的核心性能。正因为强调通用性和控制成本,所以MARTE-ER放弃了时下流行的三大要素:超音速,大航程和隐身,前两者会大幅度增加导弹的体积和重量,而隐身则会成倍提高导弹的研制风险和成本。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老版的MARTE-MK2/S

如果仅仅是纵向对比,MARTE-ER反舰导弹相比前作MARTE-MK2/S可以说有了质的提升,射程翻了三倍且很好的控制了重量。若是和世界范围内同时期的反舰导弹进行横向对比的话,MARTE-ER就不够看了,甚至可以说是落后于主流水准,再加上价格昂贵,这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非常不利。要知道我国上一代的亚音速反舰导弹YJ-83系列,其最大射程也超过了150公里。新一代反舰导弹普遍强调突防能力,中国和俄罗斯注重超音速飞行性能,而美国重视大航程和隐身能力,YJ-12,缟玛瑙,LRASM等都是其中翘楚。MARTE-ER的主要数据甚至不如反舰导弹领域籍籍无名的日本,日本最新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了200公里,还准备往400公里的新高峰攀登。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MARTE-ER的平庸是其研制单位欧洲导弹集团的锅吗?显然不是。欧洲导弹集团是欧洲唯一一家从事综合性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由欧洲三大航空和防务巨头的合资控股:空客(37.5%)、BAE系统公司(37.5%)和莱昂纳多(25%),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有11000多名员工,在美国也设立了办事处。欧洲导弹集团实力雄厚,旗下有多种世界文明的导弹产品,例如 “金牛座”空射巡航导弹、“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等,几乎囊括了欧洲海陆空所有导弹型号。欧洲导弹集团的实力不可谓不雄厚,超音速或者隐身等要素完全难不倒这家企业,那么MARTE-ER为何还如此平庸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欧洲没有强烈的反舰需求。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欧洲的反舰作战冷战时期是从属于美国封堵苏联海军的需要,由于主要依赖航空母舰的航空反舰,因此反舰导弹发展一直都比较滞缓,而且非常重视空射型号,这也造成了欧洲的反舰导弹始终都以中小型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的“飞鱼”系列。苏联解体后,欧洲海军不再需要直面一线,俄罗斯海军一蹶不振也使得欧洲人几乎马放南山,大量主力舰的建造数量被砍,甚至出现驱逐舰出门不带反舰导弹的现象,所以出现MARTE-ER这种平庸的反舰导弹也就不奇怪了。

小小反舰导弹折射欧洲海军格局:大敌已死,马放南山

MARTE-ER反舰导弹只是应对一些三流国家海军的解决方案,欧洲人根本不需要面对多强的海上舰队,就算老天开眼让俄罗斯海军复苏,那顶在前面的自然还有美国海军的第2和第5舰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