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不負韶華 三十載的蘇曦


不忘初心 不負韶華 三十載的蘇曦


蒼南縣位於浙江省的沿海最南端、瀕臨東海,與寶島臺灣遙遙相望。隸屬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歷史上一直屬平陽縣轄域,於1981年獨立設縣。因地處玉蒼山之南,取縣名為蒼南。地理座標為北緯27°30′,東經120°23'。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東與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

今天我們走進蒼南縣,來了解現任蒼南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蘇曦,從2018年在蒼南縣人民政府一人事信息顯示,蘇曦,男,漢族,1967年2月出生,浙江蒼南人,199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8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現任縣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擬任縣直單位黨組副書記。

任職三十載從鄉村幹部再到直屬黨組織

1990年,蘇曦23歲,到仙居鄉人民政府當文書。那時的蘇曦年少氣盛,滿懷抱負,設想在這個小天地幹一番大事業。鄉政府的文書,官兒不大,接接電話,發發通知,分分報紙,蓋蓋公章,又負責全鄉婚姻登記管理,尤其是保管鄉政府所有印章,算得上一個“人物”,是當地群眾眼中的“辦事員”。

大山困不住一顆“赤子之心”

1992年下半年,蘇曦向縣裡提出到全縣最艱苦的括山鄉工作。到這個鄉除任鄉政府文書之外,他還擔任了全鄉最艱苦的周家城村駐村幹部。周家城村座落在海拔400多米山頂上,崇山峻嶺,群山環繞,不通公路,當時村民人均年收入僅200元。

村民們從山下公路至山頂村莊,翻山越嶺、穿林趟窪,遠遠望去,峰巒重疊,雲遮霧繞,沒有經過九折八轉和花上半天時間在羊腸小道上盤桓迂迴是到不了的,非常貧瘠!

真沒有想到,蘇曦進駐的是這樣一個貧窮的山村。他感到責任重大。雖說他是土生土長的蒼南人,但掩映在大山深處如此偏僻閉塞的山村,他還是第一次見著。他想,既然到山村來了,就是村裡的一員。他不能步歷任駐村幹部的後塵,雖然不會在這裡駐一輩子,但也不能只駐一陣子,總得要辦幾件村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事。他甘願做一塊鋪路石,與村民一起奮鬥幾年,開拓山村的未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蘇曦瞭解到,這個山村雖然地處偏僻,但氣候、土質、水質和山坡走向,很適合種植水果和藥材。他向農科所科技人員請教,並搞了一套發展“經濟農業”的詳細方案。

蘇曦還真有一股韌勁,他一家一戶去訪問,一家一戶去談心,人家不說話,他就不走;今天不理睬,他明天又來;明天不吭氣,他後天再去;他用“磨勁”叫鄉親們開口。蘇曦走到哪裡都有一副憨厚的笑臉,走到哪家都有一副熱切心腸。過了一段時間,村民們覺得這位年輕人與前幾茬駐村幹部不一樣。很快,他拉近了與鄉親們的距離,也消除了鄉親們的防範與戒備心理。

不久,蘇曦向縣政府楊勇武副縣長爭取款項,辦了個村有線廣播站。他既當編輯又當廣播員。夜闌人靜,他秉燭寫廣播稿,挑燈讀農科書;天一亮,蘇曦對著廣播讀中央有關文件,念農業科技材料,講他的“經濟農業”思路;給村民講科學種田、種植、養殖等農業技術。許多老農感覺到好像一夜之間回到1952年農村識字“掃盲”時那個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後來,村民們逐漸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天清晨天亮醒來,縮在被窩裡準時聽一段“小蘇”的廣播。他播完了,大家再起床。

曾任縣委宣傳部長陳如奏率縣委秘書科楊道敏等人來山村明察暗訪,收集了蘇曦的先進事蹟,大力宣傳。蒼南縣委還專門發文,號召全縣黨員和幹部群眾向蘇曦學習。1993年6月15日地方媒體一版頭條以《周家城脫貧的晨曦》為標題,如實報道了蘇曦的“感人事蹟”。這篇人物通訊的撰稿人,其實就是宣傳部長陳如奏。

一年多的努力,蘇曦成為蒼南縣歷史上第一個由縣委發文號召學習的先進黨員,他此時終於站在了“時代先鋒”的平臺上。

閒不下來的好乾部

2010年,蘇曦去縣總工會任黨委委員,並當選為縣總工會副主席,分管職工權益保障工作。按常理,縣總工會副主席是個清閒的活兒。可到了蘇曦這兒,就顯得不那麼清閒了!

面對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始終秉承“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的調解理念,憑著一副天生的“熱心腸”,真情化解每一起勞資矛盾糾紛,真心服務每一個困難職工群眾,在為職工維權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了感人而又不凡的業績。

自蒼南縣職工服務中心建成之後,從聘請一名兼職律師到組建法律援助志願者律師團,從單打獨鬥到實現多部門合作,他堅持以創新思維幹工作,勇於進行工會法律援助探索,充分發揮工會職能作用,為職工群眾打造了一個充滿陽光的維權平臺。

因維權工作突出,他被評為溫州市工會維權幫扶中心先進工作者,蒼南縣總工會先後被評為“全國工會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服務示範單位”、“浙江省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

為了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增強工會維權力量,蘇曦上門走訪全縣10多家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親自遊說動員,發送志願者招聘文件,最終組建了由41名專業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組成的職工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

建立每週二、五志願者坐班“接診”制度,接聽12351維權熱線,實現“接待—代書—代理”全方位服務。並擬定法律援助工作制度、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制度、辦案補貼等相關工作規定,規範了辦案行為,保證法援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運作。

靈溪鎮環衛工人的養老保險問題是2002年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老大難”。2011年6月,在他和縣職工服務中心的多方奔走下,終於通過勞動仲裁得到支持,但裁決結果卻遲遲未能執行,環衛工人要求法院強制執行。由於涉及人員多、金額巨大、關乎社會和諧穩定,蒼南縣人民法院決定對環衛工人的強制執行申請暫緩立案。

面對阻力,蘇曦一方面頂住壓力請求新聞媒體給予監督報道;另一方面與三家保潔公司、蒼南縣城環衛管理處、靈溪鎮人民政府進行多方交涉,商討解決方案;並要求政府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商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縣委縣政府最終下發會議紀要,決定由蒼南縣財政專項補助經費650萬元,用於解決靈溪鎮環衛工人養老保險問題,最終困擾靈溪鎮環衛工人近10年的養老保險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為了充分發揮工會化解勞動糾紛的作用,進一步拓寬案件渠道,他奔赴多地進行考察,並數次與蒼南縣人民法院、蒼南縣人社局溝通協調,開展了工會直接調解與仲裁前調解、訴前調解相銜接的勞動爭議調解“1+2”工作模式。對於已進入仲裁或訴訟的案件,在開庭前,雙方有調解意願的,由法院、仲裁院委託工會進行調解。

2012年8月17日,蒼南縣總工會接到縣人民法院的委託調解通知書,委託調解劉著文、彭國祥勞動報酬案。這是第一起法院委託工會調解的案件,蘇曦非常重視,特邀請工會法律援助志願者、原蒼南縣人社局仲裁科仲裁員黃招龍,一起前往涉案公司進行調解。他分別與雙方溝通,分析利弊,並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調解金額達15萬元。

現在“1+2”調解模式已成功運行五年,很好地起到了減訴息事的作用。同時,工會還與法院、人社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銜接機制,對工會的法援案件,法院、仲裁院給予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

關注外來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只要有重大疑難案件發生,他必會主動介入,第一時間瞭解事件詳情,秉承“能幫就幫,幫不了略盡綿薄之力也是幫”的原則,全程陪同職工奔走,事事親力親為,力求使每位職工都得到充分幫助。他總說:“外地人來我們這打工很不容易,他們人生地不熟的,我們能幫就要多幫點。”

2012年6月8日,縣職工服務中心接到湖南湘西農民工李珍秀家屬來訪,稱其子在工作中意外觸電身亡,因案件賠償責任涉及四家單位,家屬與企業交涉1個多月仍不能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蘇曦瞭解詳情後,一方面陪同家屬前往蒼南縣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向蒼南縣公安局進一步瞭解事件經過;另一方面陪同家屬與四家責任單位就經濟補償問題進行協商。

經過多次協調,同年6月20日,該案順利調解,李珍秀家屬最終獲得30萬元經濟補償金。蘇曦不僅在賠付問題上積極奔走,在李珍秀喪葬事宜上也提供諸多幫助,並耐心做好家屬的開導和安慰工作,幫助他們渡過悲傷期。感動的家屬特意書寫一封感謝信並送上一面鮮紅的錦旗,上書“俠骨柔腸擔道義,真情關愛農民工”。這面錦旗至今掛在蘇曦辦公室的牆上。

蘇曦擅長處理群體性勞資案件,善於運用調解技能,平息化解勞資矛盾,並能正確處理好企業利益與職工權益的關係。

2011年12月23日上午,在獲悉溫州玉蒼鋼業有限公司集體欠薪事件後,他立即前往公司進行協調,安撫職工情緒,勸慰職工不要採取過激行為,積極引導欠薪農民工依法科學維權,說服他們要相信工會、相信政府一定會把欠薪問題從快解決。並多次告誡企業主,要從政策和法律高度,正視惡意欠薪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必須儘快發放工資。同時及時向縣領導彙報情況並提出解決方案。

該事件引起蒼南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決定動用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100萬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幾年來,由蘇曦經手的案件總計有50餘起,涉及金額900萬餘元,有效化解了各類職工權益的糾紛事件,真正把維權工作做到職工心坎上。

30年來,蘇曦很不容易,很不簡單,很不一般,內心的苦和痛又有誰能體會! 三十載直躬何人忌?如今,蘇曦依然是“我田方寸耕不盡,何用百頃糜千金”。也許那正是他提高品德修養,不追求物質利益的心裡寫照吧!

歲月如歌,人生是樹。

蘇曦30年的經歷是一首首放歌。

蘇曦30年的經歷是一圈圈年輪。

為這樣為真心真意為群眾辦事的老幹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