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祕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文末有思維導圖,請收藏!

疫情以來,有一位醫生被廣泛關注:除了他高超的醫學水平,和帶頭衝到一線的勇氣,他還向普通大眾科普了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等相關知識,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深受大家的喜歡,被譽為醫學界的“李佳琦”。

他,就是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網上將張醫生比作李佳琦,因為他現在的熱度實在是太高了,但是如果要說張醫生舌燦蓮花的本事,我覺得更應該將其比作是醫學界的“郭德綱”。

科學一向專業、高深、嚴謹,尤其是醫學,在很多人看來,醫生單單用專業術語就能把我們“繞暈”,這時卻有人用非常“接地氣”的語言,甚至是“搞笑段子”,把高深的病毒傳染機制講得通俗易懂。這點頗為難得。

張文宏主任在1月18日CC講壇的演講中,用精彩的語言科普了專業的醫學知識,也征服了在場觀眾和眾多網友,被戲稱是被“醫學耽誤的段子手”。

① 流感是老虎,感冒連兔子都不是,也就是蚊子。

② 禽流感是“非常有限的人傳人”,什麼是有限的人傳人?密切接觸者不到10%感染,有很多感染的都是母親,患者老公都沒事。這讓我一度懷疑愛情。

③ 我們這個世界上,當你再看一些美好的事物時,你看一看水底的世界的時候,你看天空的時候,其實病毒也在跟你一起看了,所以感染的風險一直是在的。

大家發現這些語言的一個共通之處了嗎?任何沒有一個生僻的專業詞彙,全是大白話,即使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大爺大媽聽完,也會“秒懂”。

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張文宏主任是如何把一大堆生僻難懂的專業知識,像講相聲一樣傳達給了大家,讓廣大人民群眾牢牢記住了張主任的話。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什麼是“降維表達”?

在小說《三體》中,有一個詞特別火:“降維打擊”。在小說裡,它指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的一種打擊,可以將四維生物打成三維,或者把三維世界的東西打成二維。

後來,我們常引申到現實世界裡。比如你是本科學歷的畢業生,你去應聘某工作,這份工作要求的底線就是本科學歷,那麼你和所有本科學生就是在同一個維度上競爭,但是這時來了一個博士生參加應聘,這就是“降維打擊”。

同樣,用醫學術語碾壓普通人,不也是一種“降維打擊”嗎?但是科普的意義不是為了炫技,而是讓科學在社會上生根發芽,服務於更多普通大眾。

就像這次,聽過張主任講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的區別後,我們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更加警覺,立刻注意隔離。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行星科學專家、科普專家鄭永春曾說:

科研工作要求嚴謹細緻,而科普工作要求通俗易懂,兩者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很大差異。科學家懂“科”,但不懂“普”。很多科學家在公眾面前做科普時,沒有針對受眾的需求,沒有掌握方式方法。

所以,科普不應該是“陽春白雪”,更應該是“下里巴人”,那麼,降維表達就能幫助我們跨越知識的“代溝”。

怎麼理解“降維表達”呢?

主動跨越從專業到大眾的認知屏障,以大眾能理解的方式傳遞專業知識的方式,就是降維表達。

這篇文章,我就從降維表達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下,我們應該如何把專業知識以大眾理解的方式傳遞出去。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為什麼很多專業人士,反而做不好科普工作?

① 從心理學來講,這是一種知識的詛咒

《黏性》這本書所提出了“知識的詛咒”的概念: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聽眾的知識背景應該與自己差不多,所以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無足輕重,不屑於反覆解釋。

② 從專業本質看,科學的本質是真理體系,而科普的本質是文化

專業知識用大量術語和公式保證其專業性與嚴謹性;而科普是帶有科學屬性的文化,要喜聞樂見,接地氣,甚至要娛樂化。

③ 本質上,是缺乏底層的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指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從用戶的問題出發。受眾不同,傳遞知識的方式也要變化。

如果張文宏主任面對一線醫生還用這種表達方式,就太“小兒科”了,醫生需要他指導專業技能,然後治病救人;但對普通大眾能應付日常防控,保持自身健康安全,就已經足夠了。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如何利用降維表達,把專業晦澀的知識轉化成大眾都能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的內容?

從知識輸入到輸出的三個過程:理解、記憶和傳播,我們看看降維表達如何發揮作用?

1、降維表達的第一步是讓聽眾先能“聽得懂”

① 具備用戶思維,從用戶需求出發

你聽過雲山霧罩的專業演講嗎?大學時,我選修過一節法律課,對於沒有任何法律背景的理科生來說,枯燥的術語、繁複的條例,簡直是一種折磨。

讓我難忘的是我的“馬克思主義”課老師,竟然能把這樣一門原本枯燥的課講得精彩紛呈,座無虛席。

後來,我分析,這位老師能把政治和哲學這樣抽象的課講得同學們愛聽,是因為她一直用這樣的哲學觀點幫同學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

比如,實踐是認知的基礎,這個知識點,放到同學們身上,結合「畢業後該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等大家關心的話題,並結合《毛澤東選集》中,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等內容,幫助大家延伸理解。

所以,

我認為降維表達的第一步是理解你的聽眾,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這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所以,這是第一點,理解受眾的需求和目的,這是“道”的宏觀層面,而非“術”的技巧層面,時刻裝著受眾的感受和需求,是一切工作的起點。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② 類比表達法

流感是老虎,感冒連兔子都不是,也就是蚊子。

什麼是類比?把一個不熟悉的東西,用一個熟悉的東西做類比,快速建立聯繫,快速形成畫面感。

以“流感”類比老虎(非常可怕,要人命);蚊子類比感冒(輕輕叮人,無大礙)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流感和感冒完全是兩類不同的病。

類比法還有一個優勢:將抽象的概念變成具象的場景,架起無知到有知的橋樑。

在談到“深度學習”、“雲計算”這些難懂的概念時,馬雲頻繁使用類比,比如,將“大材小用”類比為“把波音飛機的引擎裝在拖拉機上”。

再舉一個例子,如何來形容“放鬆但又不能過於鬆懈”的狀態?

在任何情況下面對客戶時,我們都應該機敏又不過於緊張,處於坐過山車和旋轉木馬的中間狀態。

用“坐過山車”類比緊張狀態,“坐旋轉木馬”類比“鬆懈狀態”,只要瞭解這兩種遊樂設施,就能拿捏出那種感受。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知識IP李笑來極力推崇類比法,他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中專門寫了一篇《類比及其方法論》,並坦然,如果他寫作只用一種修辭,那就是類比。類比天生就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新事物的。

我思考,類比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就是從聽眾的“公開象限”中調取“已知”信息,來講解“未知”的知識。得到APP《人生算法》的主理人老喻老師,有一個關於“類比”的類比,特別恰當:

“類比”是思考的腳手架。

在攀登知識高峰中,類比提供了很多像“腳手架”一樣的“支點”,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

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感悟: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竟然具有這樣完美的統一,他們跨越學科,跨越時刻,甚至跨越階級。

其實,這裡和營銷中文案的表達有很多相似之處。華與華的創始人,著名營銷專家華杉在新書《超級符號原理》中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文化母體。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如何理解文化母體呢?其實就是人類長期生活留下來的共同的文化記憶,這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是屬於所有人類的“公開象限”記憶庫。

他認為,商品和品牌的設計,也必須寄生到人類生活這個巨大的文化母體當中,才能觸發參與感和共鳴感,進而產生購買。這也是品牌和用戶建立聯繫的基礎——“品牌寄生”。

把新知識“寄生”在相同的知識背景,或者說文化母體上,這是類比表達法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寶藏。

③ 故事法

不要用專業詞彙去解釋專業詞彙,陷入“無限解釋”的循環裡。不如用故事去解釋專業內容。

沒有人能抵禦得了“聽故事”的吸引力,想想小孩子,一旦你開始講故事,“從前,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小男孩,……”,孩子立馬安靜下來,進入故事營造的場景裡。

在解釋什麼叫“有限的人傳人”時,張主任一秒鐘又變醫學界的“郭德綱”:

禽流感是“非常有限的人傳人”,什麼是有限的人傳人?密切接觸者不到10%感染,有很多感染的都是母親,患者老公都沒事。這讓我一度懷疑愛情。

這個“包袱”抖的始料不及,聽眾都說,聽到這裡忍不住大笑起來。

這個包袱背後的信息是什麼?一般照顧生病女孩子的是媽媽,而不是老公;有限的人傳人發生在特別密切的接觸下,即使夫妻都不一定傳染得上。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小結下,降維表達的第一步是讓聽眾先能“聽得懂”,有三個方法:

① 理解受眾的需求和學習目的

② 運用類比表達法,把一個新知識“寄生”在聽眾的舊知識上

③ 故事法,把晦澀的概念嵌套在一個個幽默的、深刻的故事裡

2、降維表達的第二步是讓聽眾能“記得住”

一個專業知識單單被瞬時理解了還不夠,記得住的知識才能穿越時空,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起到積極作用。那需要專業人士在傳達科普內容時注意什麼呢?

《神經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概念,也許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人的爬行腦(控制人的慾望的那部分大腦)更喜歡視覺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① 場景化

李佳琦將口紅顏色與具體場景結合,打造了具有畫面感的意境:

穿著白紗裙,在海邊漫步的女生,非常乾淨的那種感覺

戀愛中的少女,開心的去找男朋友,那種很甜的感覺

iPod經典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裡”,巧妙用視覺化的方式,表達了“小體積大容量的mp3”。

張文宏主任在強調病毒隨時隨地會出現,與我們如影隨形時,他構建了這樣的場景:

我們這個世界上,當你再看一些美好的事物時,你看一看水底的世界的時候,你看天空的時候,其實病毒也在跟你一起看了;你現在聽我講,病毒也在聽,所以感染的風險一直是在的。

真正能留存在記憶力的不是一個個枯燥的名詞解釋,而是一幀幀形象生動的畫面。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② 形象化

“每一位都是戰士,你在家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是在悶啊,把誰給悶死了?你很悶的時候,也把病毒給悶死了。悶兩個禮拜,事情就解決了。”

張文宏的“悶死病毒”理論,既很好的解釋了隔離的意義,又告訴大家要耐住性子,把隔離進行到底。沒有說教,沒有理論,生動形象的把隔離比作戰鬥,用形象的詮釋方式更容易讓大家記住。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③ 簡潔化

1月下旬的時候,記者採訪張文宏:可以談下新型肺炎防控的前景嗎?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首先不能誇大,也不能遮掩,更不能邏輯混亂,東一句西一句。

張主任的回答,堪稱範本,三句話就讓大家明白最好的、一般的和最糟糕的結果分別是什麼。

“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最理想情況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節前控制住武漢疫情,二到四個月內結束戰鬥;

第二,膠著,像當年非典那樣,拖個一年半載;

第三,可能完全失敗,像09年墨西哥豬流感那樣,波及全球。”

像大眾傳遞信息,一定要簡潔化,沒有必要的詞不講,有誤導的話不說;還要條分縷析,便於記住。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小結下,降維表達的第二步是讓聽眾能“記得住”,有三個方法:

① 場景化,打造畫面感,把枯燥的概念變成一幀幀生動的畫面,便於記憶

② 形象化,運用擬人等方式形象的詮釋專業內容

③ 簡潔化,言簡意賅,分層論述,不造成任何歧義,便於記憶


3、降維表達的第三步是讓聽眾能“傳得開”

最優秀的演講,不僅能被聽眾理解、記住,還能成為他們語言素材中的一部分,進而形成二次傳播。

此次肺炎疫情期間,農村湧現出很多大標語口號,號召村民帶口罩、拒絕野味,不聚眾,要隔離,這些口號看似簡單粗暴,卻最容易傳播。

他們用了什麼方法,做到“膾炙人口”呢?

① 對比法:製造差距,形成對比

“口罩還是呼吸機,您老看著二選一”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對比法的好處是,製造數量、程度、意義等的差距,一目瞭然。

“如果不帶口罩,就有可能感染肺炎,得了肺炎如果是重症就要上呼吸機。”,這樣的表達就失去了對比的震撼效果。

商業上還有很多經典的廣告語,也是基於“對比”而來: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OPPO手機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

② 情緒法:傳播的擴音器

《瘋傳》一書中,重點提到運用人類情緒來傳播。情緒是傳播的擴音器,在這次疫情中,很多利用人恐懼心理的標語一度衝上熱搜:

“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

“今年上門,明年上墳”

“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地府裡相會”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沒人不怕死亡,把傳播病毒的行為和這些令人恐懼的詞語建立聯繫,增加了傳播的機會;同時,押韻或對仗工整,降低了傳播的成本。

小結下,降維表達的最後一步是讓聽眾能“傳得開”,有兩個方法:

① 對比法,製造差距,形成對比,一目瞭然

② 情緒法,利用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形成擴音器的效果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總結一下,

本文從張文宏主任精彩易懂,並廣為流傳的醫學科普內容,提出“降維表達”的概念,通過三個層次,闡述如何把艱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變成易於大眾理解、記憶和傳播的“科普”內容。

醫學界“郭德綱”的講話秘籍:三步實現降維表達,內容再難也秒懂

(注:人民網智作賬號:楠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