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小白在短短几年迅速崛起?

大头品酒


2012年,江小白在业内人士眼中,只不过是每年都会出现的n个新品之一,这种小瓶装的酒,还是处在中国白酒的核心区域的重庆。当时白酒行业的共识是:年轻人不懂白酒,江小白活不过一年。

时隔八年,江小白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销售额达20亿。为何江小白能在白酒行业成功突围,一直是很多“老酒友”无法理解的问题。江小白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何卖得好?

找准市场裂缝,插位而出

在江小白出世之前,国内酒类市场被讲历史故事、注重醇厚口味的传统酒企一统江湖,年轻一代不想喝白酒的趋势初现端倪,相比于白酒,青春时尚的洋酒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对此,各大酒企自然嗅到了这个苗头,曾开发新品迎合他们,却未有好的效果,那时的他们很有信心地认为,年轻人喝白酒早晚的事儿,长大了就自然会喝白酒,因而对这一块并没有太多重视。

江小白创始团队看到了白酒年轻市场的裂缝,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勇敢挤入年轻市场。以80后、90后的消费主体为原型,拟人化的打造了一个青春且大众化的卡通形象,从品牌、包装、酒体、营销等全方位围绕年轻消费者发力。可以说,在当时白酒市场中,江小白是唯一全力主攻年轻群体的白酒品牌。

江小白的诞生正巧赶上第三次行业调整,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等事件让酒业大受创伤,各大传统酒企已经自顾不暇,尤其是名酒企业,中高端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名酒也不得不降价挤压市场,“降维”打击笼罩整个行业,大酒企想着如何保证营收,小酒企则是想着如何生存,哪还有时间精力去顾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酒。不得不说,这次行业调整的确给了江小白“猥琐发育”的时间,少了外界的围剿,可以有精力专注做自己的品牌和市场。

找准战略基点,定位精准

定位是一个品牌立足于市场的关键和前提。传统酒水的市场定位往往在局限于两类:一种定位于历史悠久的“雅”文化,一种则定位于江湖市井的“俗”文化,前者高端酒,后者中低端,长期以来以厚重、土气的形象示人。

江小白在最初定位时便有意避开传统白酒的竞争红海,专注开发年轻人的蓝海市场,定位为青春小酒,以年轻、时尚的姿态问世,喊出“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slogan。瞄准年轻人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的等饮用场景,根据年轻人简单纯粹的饮酒需求,在酒体上也进行了创新,口感偏向于轻口味,还创造了很多混饮的喝法;在包装上采用磨砂瓶,主打蓝白色调的简单包装,契合年轻一代追求简约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偏好。表达瓶上的个性语录更是直击年轻消费者内心,让年轻消费者找到情感共鸣,喜欢也愿意主动分享到社交媒体,一举火爆全国,不管你是否喝过江小白,江小白的表达瓶你肯定听过见过。

精准定位也在无形之中为品牌建立了一道护城河,让对手无法跟随。例如可口可乐定位经典可乐,百事可乐定位时尚可乐,基于战略基点的不同,二者无法相互模仿。江小白定位青春小酒,其他酒企已有成熟的产品体系,品牌也在大众心中有了一定的认知,“船大掉头难”。

找准消费群体,占位心智

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白酒的消费受众主要在35-50岁,江小白则是瞄准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全方位精准化营销。只要和年轻人相关的,江小白无处不在。线上《奇葩说》、《这就是街舞》《拜托了冰箱》等火爆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线下玩音乐节,出动漫,出单曲,搞街舞、涂鸦大赛,开街头快闪店…甚至极其小众的纪录片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江小白想尽办法和年轻人拉近关系,与青春、市场捆绑在一起。

在传播理念中,往往第一个提出者会占据消费者的第一心智。最先提出小酒概念并铺天盖地宣传的江小白,成功的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建立起足够高的知名度,也成功占位消费者心中“青春小酒”的位置,只要想要青春小酒,就会想到江小白。就像消费者提到“汽车安全”往往会首先想起沃尔沃一样。

找准流量方向,抢位入口

随着江小白的走红,也出现大众评价两极化的局面。年轻人纷纷购买的同时,很多成熟的白酒消费者认为它的口感不好,甚至不能称得上白酒,还有很多人表示持续不看好。难道江小白仅是凭借营销卖到20亿?

当然不止营销那么简单。江小白的创始团队是酒水行业资深从业者,深谙酒水行业的打法。在高调做品牌营销,频繁刷屏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明修栈道的同时,也在低调布局渠道及全产业链,一步一步的暗渡陈仓。从高粱种植到酿酒分装、仓储物流和市场销售延伸等全产业链布局。

在渠道上,成长早期扎实的做川渝区域市场,川渝地区是北上广深之外年轻人聚集最多的区域,年轻创新在互联网是时代一种强大的生产力,紧追潮流的年轻人足以引导舆论进而影响市场。2017年,已经积累了不小名气的江小白发力全国市场,全国范围渠道铺货,哪怕是十八线小县城的拉面馆里也有陈列,消费者看到它的同时便可即时购买。

笔者认为,江小白之所以能卖得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抢位,尤其是心智上的抢位。年轻人开始喝白酒,很少会选择成熟的白酒品牌,一是调性不符,二是钱包不厚,往往会先从江小白入手,小瓶便宜,就算不好喝也不算多大损失。暂且不谈留存率,若是长期没有替代品,已抢占年轻流量入口的江小白哪怕只是收割第一代白酒消费者,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毕竟“没有人永远20岁,但永远有人20岁”。

最后,江小白真的不好喝吗?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怎么说,它也是高粱酿造,由国家级酿酒师、品酒师操刀而成,品质很不错。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欧阳千里


超人强石甲熊🐻告诉你江小白为什么最近这么火?


优秀的品牌形象让你赚大钱。2011年,重庆一款叫“江小白”白酒品牌的出现让不少同行老板惊呆了。一改高端大气上档次,经典厚重有历史的风格,一出来就推出一个“江小白”的人物形象:聊青春,画漫画,写段子,喜形于色且毫无历史包袱的简单boy,很快,它就在业内打响了名声,后起跟风者无数。


江小白是如何命名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滋养了重庆悠久的酿酒文化。公元前300多年,“巴乡清”就曾被进贡给秦昭襄王。传承重庆巴渝传统精酿高粱酒工艺,长江江边酿好酒,“江边酿造,小曲白酒”,江小白以此得名。“小白”原本是菜鸟、新手的意思,现已成为江小白所提倡的一种价值观,寓意追求简单、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都市年轻人,也是当代新青年群体向往简单生活,做人做事追求纯粹,标榜“我就是我”,自信自谦的一种表现。




江小白秉承传统工艺以现代科技为指导用自家独有的酿造工艺生产的浓香型江小白白酒酒具有入口绵甜窖香浓郁回味悠长饮后口不干,头不痛等特点

“做良心酒,做放心酒”是亳酿人的追求,更是亳酿人的责任;奉行“质量如同生命、诚信重于泰山、服务胜似广告、人品打造酒品”的经营理念。江小白为什么在市场上这么火?江小白酒开启并引领了“盖内抽奖”的潮流,这种促销方式到现在仍然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瓶盖内设有纸条,最普通的奖品是打火机,其他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彩电、冰箱、电饭锅、电饼档等日用品。




江小白为什么那么火?江小白白酒又以可爱的卡通头像和时尚简单的品牌诉求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迅速引爆现在已经成为成渝两地畅销白酒,迅速打开了酒水品牌代理市场。江小白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的代表。根据这群人的思想特征,陶石泉提出了“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品牌理念。


它是江小白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肆意青春、真我性情的一种表达。江小白白酒加盟为什么在市场上这么火?切合了当今时代所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等生活理念,又提出了一种以真心换真心,不矫揉造作的待人处事方法。



江小白为什么那么火?优秀的品牌形象让你赚大钱。江小白是对传统白酒的一次重大颠覆它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白酒就是商务酒宴会酒的刻板形象它的消费人群定位在当下80后90后的年轻人年轻人时尚活跃不拘束的生活态度与江小白的形象定位一拍即合这既是江小白能在短时间迅速得到认知的关键。有了良好的品牌营销策略后,响亮的知名度配合上过硬的质量,自然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



创业大咖超人强


提到江小白,最让人反感的评价莫过于说他起家于文案!

许多剖析江小白的文章,大概都是营销公司或者策划公司为了夸大自己在产业链里面的作用,故意大谈文案。但我自己作为一个文案工作者看来:江小白的文案只是他众多能力的其中一项,但绝不是他在市场竞争中决胜的一项!


江小白火了之后,国内许多老牌酒厂都出过小包装白酒,谁卖过了江小白?每次看到郎酒和习酒这些的小包装酒,都给人一种东施效颦的滑稽感。

那些老牌酒厂的营销总监难道真的不知道?江小白的红,并不是改小了包装!!!



那些把江小白的文案理解为无厘头俏皮话的厂商,是比仿制小包装更蹩脚的东施效颦。大家不妨去市场上找点此类酒产品来看,文案恶心程度之严重,不足以与江小白相提并论。

陶石泉这个人的成功,是其兼具了商人的理性和文青的感性,这种两面性的操盘手真心不多。

大家只看到江小白的攻城拔寨,却有几个人愿意去了解当初他们在成都周边市场挨家挨户上小餐馆推上架的艰辛!

大家以为那些文案只是找几家广告公司开开脑洞就能搞定的,殊不知没有甲方对自己产品和品牌的精准定位,乙方也没法搞定。乙方的美,还得甲方懂得欣赏,甲方要是是个土鳖,乙方的美他或许觉得是妖怪!

在我看来,江小白的成功不可复制,因为他是赢在了调调上!



这个调调儿,越是大企业越学不来!大企业的高管们早就被僵化的思维所左右,就是做个文青都是伪文青,不是陶老板那种真文青!

陶老板在玩转文青梗的同时,还懂低端白酒市场,好歹人家操盘了金六福。低端白酒市场并不是他20我18这种玩法。至少江小白定义了新的玩法,就是轻消费。是不是真轻不好说,但起码他的目标客群是这么理解的。


千机辨


品牌营销的魅力,江小白是个典型的年轻型白酒,也就是年轻所喜欢的,但其实就酒品本身也不是特别有特色,或者说应该不会火得一塌糊涂,但的确江小白算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典型案例。

一、先说定位

小瓶白酒的市场一直都在,20年前就已经凸显,但小瓶白酒始终未出现特大品牌,直到歪嘴郎的出现,郎歪的风靡取决于其产品品质,郎酒的确口感不错,2两装也刚好能保证一个人的摄入量。其实小瓶二锅头的流行时遭遇郎歪的,至于后面开始模仿的五歪等其他小酒品牌个人觉得差异化都不明显,白酒的消费人群大多定位于30岁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品牌很重要。江小白将定位人群锁定30岁以下,所以他所涉及的包装、营销等,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二、再说产品

浓香型一直是中国白酒的主力,小瓶白酒市场也是如此,二锅头、五歪、郎歪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并且酒精度大多锁定于52度上下,小瓶酒中还有一品牌为劲酒,主打养生牌,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江小白聪明地选取大众最广泛地接受的浓香,度数略低,这样市场的接受程度更好。

三、广告

流行、时尚、叛逆的广告语,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使得你为了这广告也想尝尝酒到底如何,江小白的确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值得研究和学习。


美食理想


有关江小白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各种的观点。

近期有关争论又比较多了起来:有人把江小白与老村长做对比,也有人把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翻出来说事,有人说酒不好喝,也有人怀疑这种场景化的新营销模式有没有未来。

其实一切的争论都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创新模式、对一个正当时的网红品牌,大家关注多一点,评论多一点都可以理解。

我的观点:依据我对行业的观察,讲江小白是一个典型的营销创新案例一点不为过。并且在目前行业转型的特殊时期,江小白的案例对快消品企业的转型实践所带来的示范价值是非常重大的。

有三个方面:

如何切入分层化、小众化市场:我的分析当前众多快消品企业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其面对大众化市场的产品体系以及营销手段,在当前小众化的市场面前,严重不适应,严重“束手无策”。

当前看任何的企业创新,首先要看清市场环境发生的本质变化。没有看清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就没法讨论创新模式。因为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看清了市场发生的本质变化,在率先行动,用创新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果你还是用以与以往的理念做分析,肯定两边不在一个频道上。

当前的消费市场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的观察分析,当前的消费市场已经呈现五大特点:市场的分层化、需求的小众化、消费的个性化、购买的便利化、影响的社群化。

这些新的市场特点表明,整体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度变化。显著特点就是由大众化市场变成了小众化市场。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任何的产品准确切入小众市场,是产品适应当前市场特点的关键。能够准确切入细分小众市场,可能就会获得相应的市场空间。

白酒市场当前已经是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在这样的市场,江小白用准确细分市场策略,切出了一个细分小众市场。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借鉴,非常值得学习的。

如何转场景化营销:我的分析:场景化营销是当前快消品营销模式转换的重要方向。

为什么要转换场景化?也是由于快消品的市场结构发生的深度变化所导致的。

当前的整体快消品市场呈现产品极大丰富的市场特点。由于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快消品行业已经呈现高度繁荣。仅京东自营就达到了550万SKU。可以说是整体的市场呈现极度供应充足。

在这样的极度供给充足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产品单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已经很难有效打动消费者,必须要靠产品功能以外的其他属性,才能打动目标消费者。

譬如白酒市场,只靠酱香、清香、芝麻香等一些基本的产品属性,很难有效影响目标消费者。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江小白用其他的场景化手段,朔造了新的产品特点,成为影响目标消费者的重要营销点。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打造产品新的场景化的属性,对有效影响目标消费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这种创新的方向、创新的理念非常值得学习。

传统营销如何与新营销融合:当前企业都在探讨转换营销模式。但是传统的营销手段与转换新营销并不是对立的,需要以传统的做营销基本功,加上转换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手段。

江小白是用转换了的新的产品理念、新的场景化传播营销手段,紧密结合了传统的营销基本功。江小白整体的市场推广、市场覆盖是非常到位的。这种依靠新的理念+传统的做市场的基本功,使品牌获得了快速拓展。

转换新营销模式,并不是彻底抛弃以往的营销手段。新的营销模式依然需要以往扎实的营销基本功。只是需要转换新的营销理念、模式,转换新的手段。

最近也考察了消时乐、泰山啤酒两家目前转换新营销模式创新企业。感觉他们的团队主要是依靠以往做市场的扎实基本功,加上转换了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模式。

当然作为一个创新模式,肯定需要不断迭代、不断完善。但是,目前看江小白的创新方向、创新理念值得关注、值得学习。并且目前看整体的市场表现,基本达到了模式的创新目标。

当前是行业转换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特别需要推动行业的创新:

----如何看待创新企业、如何看待创新模式:我认为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行业应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不应该否定创新、怀疑创新。这种否定与怀疑毫无价值。用一句经典的话讲:你可以不做,但不要否定别人做的价值。

特别是像江小白这样的创新,仿佛是在传统行业吹进来的一缕清风,确实是应该关注与学习的。

----到底是继续做大众化市场还是转换小众化市场模式:转换小众化市场是当前企业特别需要看清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度变革,整体的市场已经变成小众化市场。

小众化市场与大众化市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需要彻底转换面对小众化市场的营销手段、营销模式。

小众化市场必须要清晰定义目标消费者、精准定义产品的需求场景。

在当前的环境下,小众化市场的营销逻辑是需要转换:找到顾客、建立链接、产生影响、打造终身价值的新营销模式。

----白酒好喝吗?有人讲江小白酒不好喝。其实这个争论更完全没有必要。白酒好喝吗?茅台好喝吗?关于白酒好喝不好喝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吗?

我非常赞同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的观点:我只关心江小白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只要他们不离不弃,不在乎其他非目标人群的判断。

----如何正确看待企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关于企业管理更是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统一标准。有效的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决策者按照他对企业的洞察,以他自己认为可以有效掌控的模式去实施管理企业。企业管理没有统一标准模式可以衡量。只要是最终能够解决企业的效率、质量、成本问题就是成功的模式。

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必要过度解读。是不是问题尚难定论。

其实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存在问题可能是不正常了。

----安徽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代表模式错误了吗?这个观点肯定更不能成立。绝不能因为一个市场、一个时期存在问题就否定模式的先进性。即便是再成熟的品牌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更不要说是一个新品牌,一个创新模式。

总之,当前是行业转换的特殊时期。企业要关注模式创新,行业需要更多的江小白去创新、引领更多的新模式。


零售老板内参


江小白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2017年的糖酒会上,其创始人也谈到了自己的发家过程,让我们一起看下。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消费预言家,关注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季糖酒会的主办城市重庆,最常见的白酒品牌便是在出租车灯牌的江小白了。

让来重庆参加糖酒会的厂家们一下子就感受到「重庆是江小白的主场」。

这个起步山城的白酒品牌是怎么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的呢?

11月7日,2017全国光瓶酒领袖大会上,江记酒庄董事长陶石泉就分享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江小白的初步成功是营销,持续发展则是背靠“营销”、“品质”两座大山。

定位营销,抓住年轻人白酒的巨大市场

对于江小白,大家最可能想到也许是他们铺天盖地的文案营销,甚至可以和杜蕾斯的文案营销一拼。

不过,这只是表面文章,对于江小白的成功更大的是因为对年轻人市场的精准定位。

中国白酒消费者年龄分布调研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白酒消费70后占40%,80后、90后占26%,50后占34%,白酒主要消费群体平均年龄39岁。

更要紧的是,62%的消费人群对于酒类产品具有抗拒心理,或者根本不喜欢饮用酒类产品,而在剩余的喜欢饮酒或者有饮酒习惯的38%的人群中,86%的年轻人的第一选择不会是白酒,而是啤酒、葡萄酒、洋酒等等。

不过,江小白却独辟蹊径,将自己和年轻人的孤独与焦虑结合起来,找到了现在都市年轻人排泄情绪的出口,更是找到了「年轻人聚会」这个消费场景。

看到有意思,打动自己心灵的文案包装,年轻人会毫不犹豫地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都可以拿来发一发,这有利于江小白的传播,同时也是用户的参与感。

这也是江小白病毒式传播成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5年的时间里,江小白完成了自身的逆袭,从0到10亿的销售成绩,这可以说是白酒业的神话。

注重品质,每一分钱都用来提高质量

在2017全国光瓶酒领袖大会上,江小白明星单品表达瓶(Se100)获“年度十大冠军产品”。

不过在随后的交流阶段,江小白创始人,江记酒庄董事长陶石泉却口出惊人之语。

不管未来市场规模是1000亿还是2000亿,其实与我们关系不大。因为总的来说,短期之内我们不太想看到江小白特别大规模的增长。

原来,江小白在目前更像做一个小众的品牌,把精力放到品质提升上,“为了提升20%的质量,愿意付出200%的成本”,这样的决心甚至不惜放弃空间广阔的市场。

陶石泉说,我们企业是集中精力只一款小瓶酒产品,认认真真把他做好。经常有人问“江小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小白”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就跟今天年轻人一样,它会努力持续的改善、提升,这就是精品化。

关注并转发本文,更多精彩文章推荐给你。


消费预言家


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上走得远,一靠质量,二靠文案。江小白的酒,说实话,我没喝过,但是他的文案却总是吸引着我的视线。的确,它的广告比产品出名,它的文案堪称“酒界杜蕾斯”,也有人说它是“卖酒界文艺扛把子”。

江小白为什么火?

一开始的定位,就吸引了不少青年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一部分人感叹“年轻人不懂白酒文化”时,江小白则认为,“白酒不懂年轻人”。于是乎,它让白酒不再是一种圆桌文化,阶层文化,它在不断走向年轻化、个性化。最吸引年轻人的是什么?当然要说,不仅走心,更是扎心的文案了。

今天单说它的文案吧,前段时间推出了 #简单生活#,早知道。相信喜欢江小白的,也都很了解了。

#我有一瓶酒有话对你说#,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这次江小白又出“表达瓶”,下面我们就简单感受一下江小白文案故事,看看是如何来虐你的小心心的!

不难发现,它的文案,总是离不开爱情的欢喜,青春的遗憾与美好,世俗的悲叹与感伤等等。每一个文字背后,都能讲述一个故事,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又充分调动了大众的情绪,让消费者成为了产品的传播者。不得不说,确实值得学习。


蒙兔说事儿


前几天参加一个90后的聚会,大家喝的都是这种酒,人手一瓶。

说实话,以往习惯了高度酒,突然喝这种酒还真有点适应不了。

但是,90后们喝的挺嗨的,尤其是一些女生也乐意尝试这种白酒。

江小白是突然出现在白酒业复苏过程中的小型酒。自从它出现后,国内很多酒厂开始复制它的小酒模式。

但是,这些酒厂,从来只是模仿,暂时还没有超越江小白的酒出现。

最让人觉得江小白能在市场上胜出的是它的文案营销。

其实,这并不是在白酒市场决胜的关键,它的精髓在于营销紧密贴合了受众群众的需求,可以微醺,但不能醉,又能好玩儿,适合于各种消费场景,会玩儿、能玩儿才是90后群体的普遍特征。

白酒好不好喝不重要,白酒只是一个介质,一个纽带,一个中心产品,围绕这个中心产品,引导年轻人群去消费才是最关键的。

现在00后都开始学着微醺了,不知道过几年又会有怎么样的白酒产品出现。


斑马消费


论白酒市场的激烈程度,一个新锐品牌没有白酒品牌主打的文化底蕴,悠久历史等核心优势的前提下,以20元的小酒包装对抗动辄成百上千的精品包装,又是如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连续保持100%增长,实现3亿销售额,成为白酒业的一匹黑马?

江小白的文案,确实牛叉,不用自己绞尽脑子写,有广大人民群众啊,免费的,江小白每一期都会奖励写的好的网友,送酒,一箱一箱的送,而且真是大手笔的送啊。你担心卖不出去,他是担心送不出。难道他不怕送亏了吗?真不会哦,比起广大人民群众那智慧,走心的文案,他真不亏!所以,他愿意送,大众也更愿意写。

文案的成功只是江小白成功背后的冰山一角,我们需要看看这个市场!

市场状况

1、传统白酒市场存在多年,格局已定,国酒茅台地位不可撼动,剑南春,洋河大曲,五粮液等等靠着各种无坚不摧的营销战术攻占了各个山头,从高端到低端,各大品牌是无孔不入。

2、度数基本上在53度左右,属烈性高度数酒。

3、酒桌阶层文化明显,大多是商务、公务消费,人群等级明显划分

4、包装非常严肃,死板;

市场空白需求

80、90后成长为社会主力军,但是没有属于他们文化的白酒消费品,低度数,可以用来小聚放松的,包装文艺有互联网气质的,有个性的白酒。

8090后主力军特点

这一代崇尚自由,喜欢互联网,带有文艺风,追求自我与个性。对父辈的要求敢说不,并不认可父辈的一些消费习惯,比如他们对白酒严肃的包装、辛辣高度数的酒、酒桌阶层文化并感冒,甚至是有些抵触的。

江小白青春小酒的定位

1、8090后的年轻人,面向新青年群体,主张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

2、调低白酒度数,口味轻一些,口感淡一些。

3、包装上,运用动漫设计有个性的年轻形象。

4、结合互联网大势做文章。

5、每瓶在20元左右一瓶。

而当时的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产品供年轻人选择,于是江小白就决定做一款产品来填补市场的空白。

说白了,江小白的成功,最终是找到了消费者需求的点,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对比传统白酒常见那种“端着劲”的文化路线,这种简单直接恰恰更打动年轻受众的心。


赖师傅说酒


江小白,让人记忆犹新,一下子就再也忘不掉了。

我记住江小白,一直关注江小白,不仅因为它的广告文案温情,指戳我的泪点,感觉就像熟悉的朋友一起聊天一样,更因为它的一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我就被圈粉了。

无论任何人,生活有多么丰富,但是还得希望有一份简单的生活,简单就好,也很幸福(^o^)o。

我是动漫宅趣,生活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