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大一点的孩子难道一定该让着小点的孩子吗?

未来向你招手


最早关于这一方面的故事是源自我们三国时候的,我们从小都知道的一个故事,那就是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中通过了一个简短的事情,描述了,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客观的把亲情处理好,如何维护自己,显得自己更有素质,但其实这个故事的背后并不是在讨论,大一点的孩子是不是让着小一点的孩子,而是一些关于普通的食品或者关于爱的故事。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讲究的就是这一个,我们称之为父慈子孝,这是一个规则,也是一个秩序,这样的规则和秩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对于年龄大年龄小,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相关的规定。

现在人读了几天书,觉得很多事情需要推翻,推翻什么呢?那就从我们的传统开始,于是就会讨论起,年龄大和小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其实更多的家长也会认识到这一个问题,更多的情况下,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让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而是在亲情和感情之间进行了一些扩散,如果一些违反规则,甚至的确是违反法律的事情,肯定就不可以用这种方案来解决。

任何事情我们都应当客观真实的看待,年龄大小只是一个客观现实的存在,它是一种持续的表现,在没有其它方案来确定秩序的前提下,这种秩序是最稳定的,因此我们觉得,在感情处理的范围之内,在道德和法律的规则之下,年龄大小,他们之间的确有一些可以相互依赖的亲情和感情。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因为知道的事情比较多,懂得道理比较多,他可以让着孩子,也就是让着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但是这不是无原则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


义诚老师


看到这个话题我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在家里是老大,底下有弟弟比我小了2岁。记得小时候,只要是我跟弟弟起了争执,不管是谁的错,我妈总是说我,说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记得有一次是夏天我渴的要命拿起已经凉好的水就要喝,弟弟也要喝,妈妈说:先让弟弟喝,他接过去一气都喝了,我不愿意了,像他发火大声嚷嚷,妈妈大声说我,我的积怨爆发了,大声嚷着把过去妈妈偏向弟弟的事一股脑的都说出来了,妈把我暴打一顿。妈的朋友拦着她让我跑不至于挨打。我却大声说:“天天都是我的错,为什么要生我?”妈妈说:“早知道你这么气人,就不要你了!”呵呵!现在我还记得眼里含泪,倔犟不跑的我!为这些事总觉得母亲并不爱我,更爱弟弟,其实小小的年纪也是会难过的。我认为,无论孩子大小做父母的都应该跟孩子讲道理,谁对谁不对,错在哪里都讲清楚,而不是一昧的让大的忍让,小的养成习惯,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应该的。在家里父母惯着,哥姐让着,长大成人后踏入社会,有谁能让你呢?从小培养一个讲道理明事理的孩子是不是更好呢?


非医者小偏方


在我们这辈人中,可能大多都是这样过来的,尤其是在农村,那一家子都是一大堆孩子。父母每天都要忙农活,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所以大多是大的带小的,就这样一个把一个带大。

我小时候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底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大哥就带过我,尽管大哥只大我两岁,但很多事情他都要让着我,否则就会遭到父母责骂。同样我也带过妹妹和弟弟,很多事也得让他们。

当年这样养孩子确实也是出于无奈,那时条件就这样,那家的孩子不是穷养出来的。不过穷养的孩子,有个明显特征,就是老大往往长大后,更能吃苦,独立生活能力强;而最小的那个,却有着与老大相反的特征,吃不得苦,生活能力也差。

为什么会这样,用父母的话说,老大是苦出来的,什么都得干,没人笼他;而老细最小,什么事都有大的顶着,大家也都顺着他,是惯坏的。其实想想,父母的话不无道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就是被笼坏的,大事小事都是大人在替包办,凡事都喜欢顺着孩子,把小孩子的一些坏毛病也惯出来了,结果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军旅小故事与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一定,这要因人因事而定。什么样的小孩该让,怎么让,什么样的小孩不该让;怎样的事情能够让,怎样的事情又不能让,这些情况都必须了解了,才能作出相应的决定。

首先要看小点孩子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如果他的性格温和内向,一般情况下,大点的孩子都应该让着小点的孩子。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增加他的自信心。如果小点孩子的性恪刚烈霸道,非特殊情况下,是没有必要让的。这样既能杀杀他的锐气,又能让他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是不能强占蛮要的。

其次要看是什么样的事情,如事情微小,无伤大雅,非原则性问题,大点的孩子应该让着小的孩子,如体力活,生活细节方面等。但是,有些事情关乎原则性,是不能让的,如伤害大点孩了的自尊,危极大点孩子的身心健康等。

当然,我这里说的“让”,并不等同于“惯”,让之有数、有度;“不让”并不等于“粗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享誉世界,“和谐”才是最高境界!


烟竹塘风情


虽说是姐姐,可是她也是一个孩子,要去公平对待,不能因为她出生的早,就让孩子遭受不平等的对待。

很多家长在有了二胎之后,就要求大宝也和大人一样爱二宝,以至于在二宝欺负大宝的时候,很自然,让大宝承受,并且不能有任何怨言当孩子反抗的时候,家长往往就是一句,你是大的,要让着小。可好似却忽略了这个大的,也只是个孩子而已。没有人关心她,只知道让她包容小的。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 利。

1、会让孩子觉得自卑。

爸爸妈妈都关心弟弟,明显是弟弟的错,却还要要求姐姐无条件的忍让他,不能有一点脾气。这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爸妈是不爱自己的,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是没人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自卑。在未来的社会中和别人接触,也总会想着怎么讨好别人。

2、会让孩子走错路。

父母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在心理渐渐的和父母疏远,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遇到什么事都不愿和爸妈沟通,而是选择一个人默默地解决,以至于选择错误,也没有人提醒。

建议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不能因为他小就偏袒他,做错了就做错了,要和姐姐道歉。


子谦妈妈育儿经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家庭如果有一大一小年龄有一定差距的俩孩子,一般情况在生活琐事中大的孩子会自觉选择让着小的,因为大的有一定的思想觉悟,遇到芝麻小事,懒得多费口舌和小的计较。大的心胸开阔,也比较疼爱关照小的。

当然不能事无巨细是非不分全让小的。以免小的养成蛮不讲理,横行霸道恶习。

如:兄弟俩老大放学回家,马上放下书包,在书桌上认真看书写作业。老二进书房爬高爬低纠缠哥哥,非要抢哥哥书本作业本,或是弟弟趁哥哥不注意,不经哥哥许可掏出哥哥书包中作业本、书本、笔,在书上疯狂地涂鸦,有时还撕起试卷作业书本,像这样的事,就得严格批评教育,晓之以理,引导告知小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果很严重。诸如此类,不论是平时多疼爱小的,作为老大都要坚持原则,决不迁就盲目忍让。以至于使孩子变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事事时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

综上所述,忍让要看情况讲原则,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事,让就让着点,但是非曲直道理还是得对小的说明白的,不能放纵任性。应该使小的从小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这样有助于小的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毕竟孩子长大是要走向社会面对独立拼搏大环境的,孩子步入学校步入职场竟争是激烈的,总不能依赖别人忍让生存。为人父母的更应该做到坚持原则,分清是非,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们从小明白,现实生活中不是什么事都可以企盼别人忍让能轻易得到的。



果非掠影


当然是要拿回来。一味得让大小孩让小小孩,不是爱,而是害,同时害了两个孩子。

就这个弟弟拿姐姐作业本的事情,应该帮姐姐拿回来。跟弟弟说清楚,这是姐姐的东西,不可以不经姐姐同意随便拿。也要跟姐姐约定好,以后发生弟弟随便拿她东西的情况,父母都会站在她这一边,帮她维护。

两个孩子的家庭要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及孩子们和父母的关系,不偏爱不偏坦任何一方,给予孩子符合他们年龄的他们所需要的适当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举个例子,如果有两个梨一个大一个小,姐姐弟弟怎么分?我认为应该是姐姐吃大的,弟弟吃小的。因为弟弟人小吃不了大的,姐姐人大吃小的太少,这才是适合和公正的分配。并且家长可以把分配的理由告诉孩子,让弟弟知道父母没有偏向姐姐,让姐姐知道父母也没有偏爱她。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想要看到我更多的回答,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吧!*


工科生妈妈大不同


没有规定要大孩子一定让着小孩子。长此以往下来,大些的孩子心理就会缺失还有的自信,认为我就该让。待日后长大步入社会,也会因此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

当然,在某种情况下,发自内心的宠爱弟弟妹妹,而做出的退让除外。否则,不不建议大人插手孩子之间的小矛盾,他们本性善良,或许转眼就会和好。但大人一旦插手,不管帮谁,都会让他们感到或多或少的委屈,从而激化矛盾。


梦筱主


对事不对人,不能助长错误。如果你有权利去作为裁定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师长,或者是朋友),首先要从公平的角度去分析整件事情,然后判定对错。

如果你爱这两个人,那就一一给他们提供“和平解决争端”的建议,让他们作出最终选择。如果还不行,那就暂时没收争执物,一定要及时介入解决,提出各种建议,让大的明白大的让小的是出于爱护,让小的明白,凡事有个先后,一定要等事情解决了,再给回他们。原则性问题,不能放任,否则后患无穷。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用,反正我是这样教育我的小孩的。



音乐艺术教育


要分事情,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家老大只比老二大一岁十个月,姐姐特别喜欢弟弟,有东西都会给弟弟分享,但随着老二的长大,家里战争不断,弟弟老是抢姐姐的东西,姐姐不让就哭,造就了弟弟嚣张跋扈的性格,现在我都告诉姐姐,不能打弟弟,只要是弟弟的错,给我讲,我都会批评教育弟弟,得讲原则,讲道理,不偏袒,能让的就让,小的无理取闹就不必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