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总额是一定的,跳得越快的人寿命越短"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我爱你ronnie



在医学角度看来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

在临床医学上,正常心跳节律称之为窦性心律,而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成为心率,每分钟60-100次的心跳都属于正常范围。仅仅从心跳次数我们能看到,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都可以有40次的差距,那么一天24小时可相差近6万次,那么1年、1生能相差多少,可想而知。

那么心率究竟会影响我们的寿命吗?

现有研究结果证实心率变异性(HRV)可能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白天起床活动,夜间安静入眠。所以晨起后呼吸会加快、血压上升,心率也会逐步增加;相反,到了夜间随着进入梦乡,我们的呼吸、血压、心率的水平都会逐步下降。如果按照时间点把这种“白快夜慢”的趋势,绘制成曲线图,就像勺子一样,因此被称为“杓型心率”。

因此如果您的心跳白天晚上始终保持一个速度,得不到休息,可能寿命会受一定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心脏移植的患者,因缺少了神经调节,心率白天晚上都很快,寿命往往不会很长。

而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作息的人,心率却不是白天快、夜间慢,竟然反其道而行之,那么这意味着你的心脑血管可能存在隐患,你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机率也会高。

如何检测心率变异性呢?

心率变异性需要监测24小时心电图,有需要的网友可以去医院预约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明确一下,及早发现一些潜在问题。

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心脏方面问题,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心脏内科阿亮医生,与您分享更多医学科普知识。


心脏内科医僧阿亮


2013年,丹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长达16年的研究,大约涉及5200名男性。

研究发现,心率为71-80次/分钟的人死亡率高出51%。

还有研究称,心脏每增加5次跳动,心脏衰竭风险和死亡风险会同步增加13%的几率。研究查了15680例患者,结果发现心率快慢与患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死亡率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很多心脏疾病也会引起心跳加速,殊不知还有日常生活习惯也会对心脏造成损害,而这些损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们都知道,有长期良好运动习惯的人,日常心率会更低一些,而像飞行员、职业运动员,安静时心率甚至能达到45次/分。

为什么会心跳加速?

1.缺水

长期没有饮水,血量会减少,虽然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偿,但是为了可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心脏需要加快速度把血液供给给全身。

这种情况尤其在高温的夏天和剧烈运动后更加明显,心跳就会持续加快。那么为了保护心脏,在夏季、干燥缓解和运动后,一定要注意补水。

2.劳累

在睡眠不足和长期劳累的情况下,为了抵抗疲劳,保持清醒,机体会分泌包括肾上腺素、皮质醇在内的许多激素来保证状态,虽然可以让人体兴奋起来,但加快心跳、升高血压也是这些激素的重要作用。

所以说,慢性疲劳,长期加班,熬夜,其实都是对自己心脏的持续性损害。

3.压力过大

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但长期处在压力的状态下,却会引起基础心率的加快。比如外科医生、股票操盘手、高空作业人员,他们的心率都会高于一般人,而许多大人物也深受心脏问题的困扰。二战期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都承受着世界上最大电压力,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使他们三个最终都死于心跳加快、血压过高引起的脑中风。

现代人都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在巨大压力下,学会释放和疏导才是健康之道。切莫出现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4.酒精、茶和咖啡摄入

酒精对人体具有兴奋作用,而茶、咖啡含有大量的咖啡因,他们都可以引起心跳加速。而这些饮料,短时间看来可能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兴奋感,但是长期饮用都会引起基础心率的加快。

5.甲状腺病

甲状腺疾病分泌了过多的甲状腺素,轻度的甲亢只有激素分泌的少量增多,常常仅引起代谢加快,心跳加快,有事不容易被注意到。但是确实对心脏有持续性损害。

心跳过慢就一定好吗

我们知道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心率可以达到每分钟40次左右 ,但是这时和他们强大的心脏功能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心脏每跳动1下,抵得上你跳2下。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把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钟,最为健康。如果心跳过慢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比如传导阻滞等可能引发缺氧、缺血等。如果你的心率低于50次/分钟,请记得去医院检查一下。


知道雪糕


这问题很有意思,这也是很多人的观点甚至是科学界某些学者的观点。我们观察一些慢心跳动物,如乌龟、甲鱼,乌龟的寿命可以高达170~180年,它们的心跳每分钟只有6次。有人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医生的心跳总是似乎是相对恒定的,约7亿次,人类的总心跳次数高于其他哺乳动物在25亿次左右,寿命极限大概120岁,似乎这个心跳的确成了“定数”,不过个人并不认为是如此。

我们身体的器官就像机器里的零件一样,用的时间久了也会老化,也会磨损,用的次数越多,磨损的可能就越快,就如同膝盖一样,膝盖关节上的一层软骨刚开始是光滑灵活的,我们做一个运动,这层软骨就可能会被摩擦一次,摩擦的次数多了,软骨的厚度逐渐变薄,表面也逐渐不光滑,到了中老年阶段,如果过度运动的话可能会出现严重关节磨损,诱发关节炎。但我们不可能说,因为运动关节会产生磨损,我们还是一辈子别去运动了,一辈子躺着坐着动得越少,不是越好吗?话肯定不能这样说,虽然我们越用,这些身体的组织就会越被磨损,但相对来说,我们从中获得的效果也是有利的,比如我们积极锻炼,虽然对关节有所磨损,但同时能够提高肌肉含量,韧带灵活度,肌肉有助保护骨骼,并让我们身体更有力气,代谢更旺盛,我们避免了身体虚弱而造成的更多疾病,同时也避免了受伤后容易骨折的可能性,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同样是在延长身体寿命。

如果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锻炼习惯,我们也很有可能让细胞新老更替更积极,身体器官修复良好,身体器官有消磨也有再生,即使器官真的有自己的寿命,但它们就是用来为我们的一生服务的,它们的寿命不可能是无限的,毕竟它们不像零件一样还可以置换,我们本来就应当把它们合理利用,最大性价比来利用这些器官。它们的寿命不是一条斜线,如用得越多我们的寿命越短,而是抛物线的形式,一定程度合理运用它们,它们能达到抛物线最顶点的部分,达到最高寿命。例如合理锻炼虽然会加速心跳,消磨心脏的寿命,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心肺功能、肌肉、骨骼、韧带都得到锻炼,身体更健康,对疾病的免疫更强,有一个长期舒适的状态,情绪也会更好。要是心脏还有得跳,但率先死于疾病和虚弱或抑郁,这也是说不过去的吧!


另外,心跳固定数的说法也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猜测,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健康程度更长寿的说法应该是更权威更靠谱的。即使心跳真的有固定次数,“能够把心跳跳到最大次数的人”也并不多啊,很多人可能会死于天灾人祸,死于亚健康,死于其他疾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让心跳跳动到极限次数不是我们更应当去追求的吗?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运动会增加心跳数,相对于一些天生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可能心跳数就比别人高,通过运动,我们反而能够保健心肺,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跳数,这不是更好吗。心跳慢也并非好事,心脏的泵血把养分输送出去,废物运回,身体时刻需求,缓慢的心跳会让我们的身体缺乏养分,可能会疲惫、无力、怠惰,并非好事,综合更多的因素来说,正常的心跳,合理的运动,才会是让我们更长寿的关键。


只有营养师知道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每个人的心率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心率也会不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跳动,所以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论调: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总额是一定的,跳得越快的人寿命越短,真的如此吗?

人体心率快慢的原理

这样的说法好像有一定的道理,就像一个人日日夜夜拼命地干活,那他一定更容易累坏而不能工作,当心脏停止工作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但人的心脏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吗?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影响心率的因素人的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但心率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年龄、神经内分泌、运动、饮食、药物、疾病和情绪等都会引起心率加快或减慢。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运动员由于长期运动,静息心率会比普通人慢。经常喝咖啡、酒的人,心率会较快。在感染、创伤、贫血、甲亢、发热等疾病状态下,心率也会加快。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也会引起心率增快。

心跳得越快的人寿命越短没有科学依据

首先,从生理上,抛开疾病因素来看,虽然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目前科学家们也没能明确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总额具体是多少,以及与人的寿命的关联性。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影响寿命的生理性因素太多,所以仅从心率跳动快慢判断寿命长短也不科学。

其次,从疾病上来讲,病理性心率增快或减慢都可能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例如甲减、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会使心率较慢,但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时不及时处理,也会严重威胁生命,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心率虽然不快,但有些患者寿命并不长。 而且即使没有心脏疾患,也同样可能会有其他疾病如癌症而影响寿命。所以心跳慢也不见得一定就好。

再者,反过来说,如果心跳越慢,寿命越长成立的话,那么只要使用药物干预使心跳尽量减慢就可以长命百岁了,但显然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总额并不确定,无论心脏跳动较快或较慢,只要心脏和身体维持在健康的状态下,寿命也会相应较长。


药师方健


虽然这个说法没有人专门去证明是否正确,但是其说法是很违反常识的。

我们假设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 最反常识的就是运动对心率和寿命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运动的时候心率会增加,我以我自己为例,我安静状态的心率是50多次每分钟,正常的日常活动会达到60~70次/分,如果专门去锻炼身体,心率能够达到110次以上,剧烈运动可以达到150次以上。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我锻炼身体就相当于加速死亡,越锻炼死的越快,什么都不做活的越长,这已经很明显是错的了。

  • 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也有些人在50~60次/分之间也是正常的。我们假设A的心率是60次/分,寿命是90岁,那么他一生心跳次数就是60*60*24*365*90=2838240000(约为28.4亿次);B的总心跳次数也是这么多,但是B的心率是80次/分,最后算出的B的寿命就是67.5岁,如果B稍微锻炼个身体什么的,寿命很容易掉到60岁以下,而且80次/分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率,显然这一点也有点偏差。

什么是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

  1. 基因是首要的。我们经常听说有人抽烟喝酒活到九十九,这就是基因强大的表现。

  2. 生活的环境。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比发展中国家要长,因为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生活环境都比发达国家好,传染病等控制的也好,所以他们的寿命长。

  3. 个人生活习惯。如果没有不良的嗜好,并且有健康的饮食和起居习惯,其寿命相应就会长一些。

  4. 个人经济情况。有钱人的平均寿命比较长,因为有钱人有经济能力去定期体检,生病了也有钱看病,并且教育程度也比较高,身体有不适的情况会比较谨慎。


岳文昌医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肯定有某个时间,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跳,甚至是心跳是加快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它,但是心脏确实是这样默默的规律的工作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复习一下关于心率和心律的问题。

什么是心率?

在临床工作中,心率是最经常使用的一个医学术语。尤其是心脏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一定最关心的就是患者的心率是多少?那么,什么是心率呢?可以说心率是人体的一个基本生命体征,跟血压、呼吸一样。通常,我们将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而心跳的节律称之为心律。一般教科书上教育我们每分钟60-100次的心率都属于正常心率范围。但是,张大夫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三点:

1. 心率和心律不一样!如果说的是心律,那么正常情况应该是窦性心律。而房性心律、室性心律或者交界性心率,都不能够称为正常心律,都是异常心律。如何判断是否是窦性心律呢?摸脉肯定不严谨,简单来讲,做一个心电图就能够很明确的确定是否为窦性心律。因为一般心电图上会标注是什么心律。

2. 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心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只要稳定在每分钟60-100次以内,绝大部分朋友都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些病人,比如说高血压、心力衰竭、房颤、冠心病等患者,就需要严格控制心率。

3. 心率存在变异。比如如说一些经常运动的人,心率可能会比较慢,有时候会低于60次每分种,此时也不是病态的,反而是身体比较好的表现。还有大家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出现心率加快,也是生理性的,属于正常现象。

"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总额是一定的,跳得越快的人寿命越短"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应该说张大夫从开始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到现在工作这么多年,的确听过这样的提法,应该说这样的提法暂时还没有写入指南,不是十分科学,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教育患者可能有些意义。不过,大家平时的确可以关注自己的心率,如果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且我们没有明显的不适,此时,我们应该可以放心。如果我们的心率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较低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不舒服,这时候我们就要引起重视。必要的时候到医院就医,找找原因,比如说带一下Holter或者查一下甲功,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治疗。同时,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我们还要把心率控制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说冠心病,房颤,心衰,高血压患者等等,上面也提到过,不再赘述。

总结

“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总额是一定的,跳得越快的人寿命越短”,这样的说法并不十分严谨,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意义。但是,对于特定疾病的患者来说,的确需要控制心率,让心律达标。


张之瀛大夫


当你将手指放到腕部、脖颈或肘部内侧时,如果能感到平稳的脉搏,恭喜,你还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脉搏是否规律,以及跳动次数的多少,都隐藏着很多身体健康的信息。时常花一分钟来测一下心跳,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测量方法非常简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用适中压力按于腕部,计时一分钟,看有多少次跳动。

心跳是否正常,一个是测心率(即每分钟心跳次数),一个是看心律(即心脏跳动的节奏)。心跳过快、过慢、以及节奏异常,都属于心律失常。

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30亿次,如果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在60~100次,跳动比较规律,就是正常的。如果超过这个数值,过快、过慢、节律乱,都不利于健康。

如果频繁出现心率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调理或治疗。今天,小Pi要传授给大家一套“读心术”,也许可以帮你了解自己的心哦。

1压力过大

压力会让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让身体进入“战或逃”(Fight or Flight)模式。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身体和心脏都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心脑血管健康有损伤,会增加心脏病或中风发生率。

2糖尿病

《国际流行病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超出正常范围,心跳每分钟多10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23%。目前,医生们暂时无法判断到底是心率加快引发了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导致的心率加快,但已有研究表明,二者有必然联系。

如果想改善情况,平时应该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坚持低盐饮食等。如果已经患糖尿病,更要注意控制原发病,尽可能不得冠心病,这样对控制心率也有帮助。

3心脏传导异常

心脏传导系统负责将信号传导到心脏各部,让心脏按一定节律跳动。心率过慢可能预示这个系统出现了问题,人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生诊断。

4缺乏锻炼

“非用即失”(use it or lose it)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心脏。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而肌肉需要通过不断锻炼才能更好的发挥功能。不爱运动或肥胖往往会导致静息心率的增加,这是因为当身材走样、体重超标,心脏需要更努力工作才能保证血液的顺利运输,加之身形越庞大,需要的血液也就越多,而心脏每分钟泵更多血,意味着心跳更快。

所以,不要老待着不动啦,生命还是在于运动。

5

服用药物

游学患者在服用某种药物后会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一般情况下,任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服药前一定要遵医嘱。此外,一些其他药物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比如滥用某些抗真菌药及抗生素、中枢兴奋药、镇痛药等,服用时应谨慎。

6

身体缺水或饮水过度

如果饮水过度或不足,可能会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如果体内钠、钙、镁或钾离子含量过低,则会导致心律失常,表现为心率升高。

7甲状腺亢进或低下

甲状腺亢进会释放过多的甲状腺素,会刺激人体心肌细胞中的“酶”,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患甲亢性心脏病。另外,哈佛大学相关研究还证实,甲状腺低下也不利于血管功能,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心衰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最好每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并辅助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必要时还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


女王朱琼


不对。

显而易见。例如两个人,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内,心率慢的人得了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省略一万种疾病)早早就玩完了。心率快者没有这些疾病,活到九十九😊。

顺便说一下,心率太慢也是病,甚至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壹心医心


当事人心脏细胞使用的算法软件系统决定了心脏一生可跳动的总次数,如果当事人对自己的这项算法系统进行升级那就有机会提升心脏跳动总次数,但是如果算法系统遭到外力破坏或者惩罚性降级,那么心脏可跳动总次数是会降低。


星球时空联盟


求专业医师给解答:我白天心跳都在100左右,夜晚深度睡眠时在50左右。正常吗?与献血有关吗?我献血二十多年每年两次一次400c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