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吕布如果在刘备手下好好干,能成为第二个“常胜将军”吗?

陈纵横


不能。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吕布被张飞戏称为三姓家奴,可见吕布的反复无常,一脸叛变相。

话说魏延也是一个常叛将军,在刘备攻城略地之时,魏延审时度势,知道自己死守城池就是在做无用功。

于是联合手下人一起叛变,打开城门迎接蜀军。

诸葛亮不仅对这位让蜀军兵不血刃拿下城池的“有功之臣”百般不待见,更是第一次见面就要砍了他的头。以此来震慑魏延。

后期虽然魏延立功不少,但诸葛亮丝毫没有放松对魏延的疑虑。

事实证明,诸葛亮是对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对照来看,吕布相比魏延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延好赖还能在刘备和诸葛亮手下好好干,两人在世时那乖得很。

但是吕布就不可能。可能受制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溢美之词,吕布常常是眼高于顶。

走投无路投奔时任徐州牧的刘备,进城之后完全没有一点客气之意,甚至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想干嘛干嘛。

刘备出兵征战,吕布趁势和袁术勾结,夺取了徐州,反客为主。直接让刘备做到了客席。

可惜当时诸葛亮尚未出山。如若诸葛亮当时碰到这种情况,他有一千条妙计让吕布有气出,没气进。

所以,假使吕布能甘心在刘备手下当差,前期可能骄横无比,和关张二人肯定针尖对麦芒。也有可能会立下不少战功。

但只要诸葛军师一到,这位所谓的“常胜将军”也就会像魏大将军一样,拳击打在棉花上,毫无攻击性可言。

将军都不知道当的成当不成,更别谈常胜将军了。


古今中外多少事


历史上确实有吕布这个人,他出生在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父亲吕良是一员武将,他的母亲是贵族家的千金小姐,所以吕布作为独生子,生活条件嘛,自然是优越得很。

家庭条件良好,又是武将之家,练武自然是必须的!吕布的刻苦努力加上他身体素质又特别棒,武力值那是层层地往上穿,可以说是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

也许三英战吕布只是《三国演义》里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但罗贯中老先生能写出这么一段精彩的故事情节,足以说明吕布的武力值有多高。如果吕布能够屈尊投靠刘备并好好干,不要说让他做第二个常胜将军,就是把他排到第一也是错错有余。

但是,吕布这个人太危险了!

先是杀了丁原投董卓,再联合王允杀董卓,又弃了王允投袁绍。后来,这种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小人就没有人再敢收留了,万一被吕布给摘了脑袋就亏大了!

刘备虽然与吕布见了几次面,俩人也合作过,但就是不敢将吕布收为己用,因为吕布太可怕了,还是离他远点儿,最起码安全,不用担心吕布对他的脑袋下手。

所以,吕布永远失去了成为刘备手下第二或是第一常胜将军的机会,最后死在了曹操的手里。


徐国后裔


不可能的!他跟着曹操反而会更牛逼。因为曹操会应奉阳违,有脑子怎么对付吕布这种人,曹操擒住吕布的时候。刘备就是怕吕布以后会成为她的王业的绊脚石才会出说那句话。让吕布归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7d0006392ed8f77793\

优质视频创作者阿军


以吕布的个性和性格特征不可能在刘备手下安安分分的“打工”的。吕布胸怀大志,志在天下。而且是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诸侯们对这样的主是不放心的。因此,吕布不可能像关羽张飞那样对刘备忠心的,也不会成为常胜将军的。


神笛


不会。吕布不会在刘备手下好好干,关羽张飞也不会容他。

1.吕布是个骄傲的人,武艺天下第一,手下有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名将,还有高顺训练的陷阵营这样的精锐部队,天下驰名。他自以为自己被刘备强的多,自己的部队也比刘备的部队强的多,所以他只要缓过一口气,就绝对不会屈居刘备之下。

2.刘备虽有容人之量,但是关羽张飞,对吕布这样的小人深恶痛绝,所以万里有个一,吕布来投奔刘备,关羽张飞也不能容吕布。

所以,吕布不可能在刘备手下好好干。


陈健4396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吕布如果在刘备手下好好干,忠心如关羽,他能成为第二个“常胜将军”吗?我觉得要考虑以下多个因素:

一,不要怀疑吕布的能力。“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大将,而且自带能力,有队伍、有地盘。这样一股雄厚的势力,划归己有谁会不高兴呢?对于吕布,不仅丁原喜欢、袁绍喜欢,曹操也为此动过心。不然刘备何至于忽悠曹操啊?不弄死吕布,曹操就会如虎添翼。

二,刘备的胸怀以及见面的三种情况。既然有这样的人才,刘备自然喜欢。但是刘备要考虑一个问题,他势必要分析清楚吕布是不是真心归附。

比如吕布和刘备同时遇到曹操的打击,假设吕布受到重创而自愿投奔刘备,刘备肯定会留下吕布。类似于孙刘联合的局面。如果吕布忠心耿耿,刘备也就对他放心了。

如果吕布没有受到重创,实力仅次于刘备,那么刘备也可以容下吕布,而不会重用吕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备还有可能借机整掉吕布。

第三种情况,刘备、吕布二人对阵,吕布大败来降,主动权在刘备手里,杀吕布既可以使自己放心,还能全部接收吕布剩下的盘子。杀的可能性更大,类似“白门楼”。当然杀与不杀都可以。

只有刘备信任吕布,吕布才有机会建功立业。

三,吕布不是一般人物,名气和战斗力都很强。刘备团队里增加了这样的“变量”,其他人会怎么想呢?团队布局肯定有变化。

先说张飞,他可能先跟吕布约一架,吕布不会怕他,点到为止地赢了张飞是最有可能的。我想张飞是愿赌服输的人,因为他敬重有本事的人。张飞曾经义释严颜就是一例。此外,选“汉中王”时,张飞得票最高,但大哥要他让给魏延,他也能让。有本事的人,比他高、比他低的,张飞都认。

关羽是个难对付的人。大哥的客人,他未必直接打架,但是心里会“一百个不服”。关羽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你越有本事,他越要跟你比一比,而且你只能比他低。关羽不愿跟老匹夫黄忠为伍;曾经质问领导给予马超的奖励;荆州附近的官员也都让他得罪了一遍。何况吕布这般高手?因此,最容不下吕布的人必定是关羽。这是最容易惹事的,关键时刻看刘备能不能摆平。来一个,走一个,那就不合算了。

诸葛亮驾驭凤雏、法正以及擅长计谋的人可能要用点心思,对于吕布这样的武将没必要,他会最喜欢吕布。指挥他打两个胜仗,就能把吕布收拾得服服帖帖了。

其他人,赵云、黄忠、马超、魏延、姜维都不会挑战吕布。倒是杨仪一伙未必不弄权,未必不陷害吕布。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吕布的年岁,也未必活到杨仪当家。

综合以上因素,吕布在刘备手下成为第二个“常胜将军”的可能性只有50%。


履和斋


关注

当刘备失掉徐州没有其他出路的时候,这个时候,吕布竟然写信让他回徐州,并先将刘备的家眷还给他。双方见面后,吕布假意要将徐州还给刘备,其实刘备知道此时吕布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已经吃进肚子里的肉哪有再吐出来的道理,除非你有实力再把它抢回来,但是经过广陵战败后,刘备知道要再拿回徐州已经是不可能了,既然吕布占据徐州已成既定事实,只能暂且屈居小沛,不可以和他太过相争。

况且吕布此时兵势正盛,若不允刘备有安身之地的话,也非难事,既然现在吕布愿意让刘备驻扎,总比无家可归要好。至少吕布在偷袭徐州以后,将刘备的家属归还,再留小沛与他,也不算做得太绝情,所以从情理上来讲,刘备此时也不好意思向吕布要回徐州,况且当初吕布攻打徐州也不完全是他的错。以前刘备是主,吕布为客,而转眼之间,刘备从主变成了客,主与宾之间位置完全变了。其间的变化既显示了刘备此时无奈的心态,又显示出刘备除了忠义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忍,能忍天下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忠、义、忍三个字不仅铸就了刘备的性格,而且最终成就了他的霸业。刘备与吕布的重归于好,对此最为担心的不仅有曹操,还有袁术,袁术属下谋士进言道:可令人送粮食于吕布,待攻打刘备之时,使其按兵不动,先擒住刘备,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吕布,最终将徐州囊人自己的怀中。随即送粮给吕布,要求他在徐州按兵不动,吕布见了这么多粮草,自然就答应了袁术的要求。从本性上来讲,吕布向来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从战略上来讲,他又是一个只注重短期利益的人,要说吕布以前杀董卓,尚有夺妻之恨,而如今害刘备则是自毁江山的行为。

如果袁术此计得程的话,那么杀死吕布的将是袁术,而非曹操了。此时刘备手中只有五千人马,得知袁术来攻,不得不向吕布求救,而这次吕布出于自身的利益,或是看破了袁术的计谋,答应出兵帮助刘备,劝双方就此罢兵言和。当刘备来到吕布帐前,吕布对他说,我今天帮了你,等到你以后有能力,可不要忘记今天的事情。此时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也来找吕布,双方因为是继续打还是借助打一直的争吵,吕布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方天面戟立在辕门外,大约在150步之遥,如果射中了,两下罢兵言和,若不中的话,再打也不迟。

在这么远的距离外能否射中呢?按平常人来讲,射中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显然这场赌局不利于刘备。在这种情况下,袁术的大将纪灵自然同意,而此时刘备也无他法,只能赌上一把了。要说吕布,收了袁术的粮草,从表面上看自然是偏向于袁术,但在心里,吕布此时还是偏祖刘备的,他心里也清楚,这一箭射出必须要中,不过吕布非常自信,也很有把握,最终箭射中了,因事先有约,纪灵此时只能作罢,当三方散去时,吕布又对刘备说:“今天如果不是我的话,你就危险啦!”

此时吕布的自负又显现了出来,成了刘备的救命恩人,似乎忘了此前夺取徐州的事情,也忘了救刘备其实也是为了救自己。当袁术大军不得以撤离小沛后,袁术又生出一计,为自己的儿子向吕布求亲,以结秦晋之好,然后再杀刘备,以图徐州,当书信送到吕布手中,吕布不能决定,问他的妻子严氏,他的妻子说:袁术兵多将广,肯定早晚会成为天子,这样我们的女儿有可能成为后妃。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没有多想吕布就决定同意这桩婚事。

虽然袁术势力很强,但在所有的诸侯中,他毕竟还没有到达第一位,况且此时北方最强的诸侯非袁绍莫属,曹操的实力也不弱,同时在南方还盘踞着东吴孙策与占据荆襄九郡的刘表,此时说谁能做天子尚且过早,但吕布也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对自己妻子的话就这么轻易相信了,自己也不再考虑一下,就拒绝手下谋臣、大将的建议,最终将自己推向了灭亡之路,也又一次断绝了可能成功的希望,如果他和刘备合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结果了。


灵枭八字


吕布武艺高强,是大家都认可的。流传已久的“三英战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是明证。但是其人品低下,尤其是性格多变,反复无常,有“三姓家奴”之说。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也没有实力和地盘,吕布在刘备手下,难以做到同甘共苦,反叛是不可避免的。况且,是刘备向曹操进言,不可纵虎归山,可见刘备对吕布的反感和不信任。


四十七军883


不会,刘备有关羽,张飞,他们看不起吕布,觉得吕布是三姓家奴,不忠诚。一个不忠诚的将领不会得到领导的重用,也不会轻易给他领兵打仗的机会,焉能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鬼谷先生历史馆


问题是,吕布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谁的手下好好地干。对他好也没用,狗改不了吃屎的。刘备在白门楼的那话,其实是由感而发,他吃吕布的苦头,太多了。

吕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

戴盆望天: 吕布错用的谋与勇「原创」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话是上了史书的,出自《曹瞒传》。吕布,字奉先,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新三国》把他描绘为“武艺第一”,却“有勇无谋”,那么,历史上的吕布真是这么回事吗?

我认为, 看一个人,看他史籍上的履历、看他的人生轨迹,是最为客观的。个人观点,吕布的一生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t第一个阶段:马前之卒,投机钻营

吕布人称为“飞将”,冲锋陷阵,恃勇斗狠,绝对没话说,他最初是丁原的主簿,丁原对他不薄,很信任和亲近他,但没有父子的名义。吕布却受人唆使杀害丁原,归附了董卓,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吕布的确是忘恩负义,不地道。

董卓很器重吕布,同他发誓结为父子,吕布一路官运亨通。吕布自己表现不好,有负于董卓的信任,在司徒王允许诺以更大的利益,唆使下又诛杀了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击败,不得已依附袁绍;因为被袁绍猜忌,又依附于张杨。

这一段经历,分析下来,吕布作为打手(武将),颇有勇力和利用价值,否则,是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引诱他,和接受他的背叛。

\t第二个阶段:汉末诸侯,一代枭雄

公元194年,趁曹操攻打陶谦之际,吕布与陈宫、张邈等人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这是吕布创建基业的开始。他与曹操交锋了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

吕布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着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这期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化解了刘备与纪灵的争斗,这一桥段突显了吕布的谋略和政治眼光。

吕布通过一次次的背叛,一次次投靠对自己有利的势力,最终形成自己的军事集团,可知吕布不是有勇无谋,而是有勇有谋,但他的谋是以利益为先,而且做得很明显。

吕布个人素质不咋地,没有大智慧,目光比较短浅,注重眼前利益,反复无常,没有道德底线,做事却很果断,很决绝,不计后果,不按常规出牌,每战又身先士卒,带头冲在最前面,所以,给人感觉他很“骁勇”,很是强势。

\t第三个阶段:众叛亲离,白门楼枭首

公元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夏侯惇后,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少谋,心胸狭隘多猜忌,还很好色,与部属妻妾私通,因此被部下出卖,走逃无路,于第二年的2月7日,自缚向曹操投降,他以为曹操会放过他。但最终曹操没有放他,而是缢杀加枭首。

纵观吕布一生,他的勇猛之所以在史书上留迹,正如陈寿对他的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