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前言

朝廷詔書:“以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以及太常卿崔協併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場權術運用的無硝煙的鬥爭,就在這張詔書中展開了。

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政治,雖未讀書但懂權術,我們所熟悉的趙匡胤,也是善於運用權術之人,而他們在政治場上所用的權術可以堪比教科書。

李嗣源和趙匡胤都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教育,但對政治權術卻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兩個人之所以擁有教科書般的官場手段,還和一個人有關係,這個人就是馮道。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服喪期滿,無法官復原職

馮道早些年在朝廷為宰相,但因父親去世,需守三年喪。三年期滿回朝廷赴任,而當時任命他的人卻已去世,馮道便無法迴歸原位。但是新即位的李嗣源對馮道卻十分的欣賞,想要將馮道收為閣下,但是因為暫時沒有位置,所以只能夠先讓馮道擔任侍衛,尋找到合適的機會之後再將他收為囊下。


當時在位的朝向是任圜和鄭鈺,兩人都是非常知名的經濟學家,他們在位期間“期月之內,府庫充贍,朝廷修葺,軍民鹹足”,百姓愛戴毫無意義。所以作為當朝宰相,他們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這兩個人是萬萬不能動的。但是有兩個人,卻在官場之中結黨攀附,受賄,於是李思源就想到用這兩個人來開刀。兩人在朝廷上毫無作為,朝野喧譁,甚至還瞧不上當朝的皇帝,毫無體統。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為得宰相,設計圈套

於是李嗣源在暗中尋找文官進行彈劾,將豆盧革、韋說的宰相罷免了,並且流放在外,這樣宰相的位置就有空缺了,能夠將自己滿意的馮道安插進來,但是馮道還沒有進入朝廷的時候,滿朝文武卻為這兩個宰相的位置大打出手,互不相讓,更不要說安插一個本來就不屬於朝廷隊伍中的人了。

雖然作為皇帝,但是李嗣源並不是能夠將朝廷中的事情全部做主,仍然要聽從朝廷內外的老將的建議。而當時朝廷內部有兩大派別,兩大派別積怨已深,為了宰相的位置,甚至不顧及朝廷的顏面。而李嗣源也深知這些大臣心中所想,但因為制度的限制,他並不能直接提拔馮道。所以開展討論大會,為了公平起見,請各位大臣都推選出自己心中所選之人,而李嗣源不參與評判,坐在殿內等待商討的結果。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為得公平,兩方派別,各自推選

第一個派別的代表人是任圜,他推薦的人是李琪,李琪是梁太祖文膽的御史中丞。任圜之所以推薦李琪是因為李琪是一個馬虎之人,蠻橫之人,能夠很好的駕馭,並且能夠增大自己在朝廷中的實力。而任圜的建議卻遭到了另一個派別的強烈反對,因為任圜和李琪是同門,兩人共入朝廷,朝廷必然將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但是誰曾想到,這個派別提出的反對理由,竟然是:“李琪才華有餘,氣度不足,又兼貪財不廉。”其實這些都不曾是李琪的特點,只為反攻而已。

第二個派別的代表人物是鄭鈺與孔循,他們推選的人是崔協,當他們提出這個人選的時候,引得鬨堂大笑,因為崔協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甚至連字都不認識,是一個實打實的文盲,推薦他為宰相,可謂目的太明顯了。而任圜也深知崔協是鄭鈺與孔循門下之人,無實權,實則被控制為傀儡。所以雖然崔協出身名家,但是不學無術,識字甚少,不配居於高位。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在兩大陣營在不斷爭鬥中,甚至在皇帝面前大打出手,而李嗣源卻絲毫不做反應,等這幾個人打累了,他才站出來說了自己的想法,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他推選的這個人,讓誰都沒有想到,這個人就是韋肅。因為韋肅曾經在李嗣源遇到危險的時候,捨身救主。

雖設韋肅,實則馮道,緩兵之計

雖是如此,但是韋肅一無功績,二無資歷,平白無故當上宰相當然不被大家所接受。然而這些宰相正中李嗣源的圈套,李嗣源的目的就是在推出韋肅的時候遭到群臣反對,巧妙地推出他心中所想之人——馮道。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在推出馮道之時,他給予了馮道很高的評價:“為人謙和厚重不與人爭,與物無競。”曾經為官,現任文官,多次立功,不曾有過,實則宰相的最佳人選。當他們聽到這個候選人是馮道的時候,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個事實。眾人只能同意李嗣源的推選。然而推選的目的不在於馮道真的很優秀,而皇帝的威嚴仍在,宰相和大臣不能一而再二三的反對,否則是剝了皇帝的顏面。所以在否定馮道的時候,不如先接受馮道,等後期在進行彈劾。

運用權術,終得心中所念之宰相

然而李嗣源之所以這麼麻煩的只為得到馮道的宰相之位,也是有原因的。在推選之處,讓四位大臣進行投票和推薦,實則竅門。如果直接推出馮道,一定會得到群臣的反對,勢必會開罪於朝廷,後果則是不堪設想。但是當雙方開始廝殺,並且爭執不下的時候,先推選韋肅,再推選馮道是最聰明的做法,這樣沒有開罪於朝廷,也沒有得罪任何一個朝廷百官。實則聰明,這就是李嗣源的政治權術。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李嗣源的精心運作,終於將馮道收於門下,不僅任用了自己心中所想之人,還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他的運用權術之才華,曾經被寫入《孫子兵法》之中,可謂才華。在他的運作之下,使得大臣心服口服的讓出自己的位置,將自己的愛臣,設立在自己的身邊,保護自己的皇帝位置。在李嗣源的運作之下,朝廷派別的進行了格局的更改,一次宰相的運作,讓他先後隔離了,孔循、鄭鈺這些大臣,而這些大臣本就和他的改革背道而馳。最終迫使他們交出手中的權力,雖無實權,但李嗣源卻給予了無限的榮華富貴,給予他們安定的以後。

無硝煙的爭奪,李嗣源雖是文盲卻懂制衡權術,巧設陷阱終得良臣

交易達成,宰相已定,奸臣移除,李嗣源的精心運轉,讓他在朝廷中又多了幫手。最終馮道和崔協出任宰相,身邊人已定,改革隨之開始。隨後便下詔書:“以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以及太常卿崔協併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