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汉凭什么号称“早餐之都”?

onestepmedia


我是在武汉这边工作的,对于武汉有早餐之都的称呼,在我看来确是名乎其实的,因为武汉这边的美食,确实是比较多的,可以说是各种美食小吃多有的,而且武汉本地人,是这么形容他们那边的早餐市场的

在武汉,每天只吃一种早餐的话,能在一个月里,做到不重样的,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大了,但吃上半个月不重样的,还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自己就亲身体会过,所以我把武汉那边的早餐小吃,分为下面几种来细说一下


第一种就是:

武汉热干面了,估计一提到武汉这个地方,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干面了,不得不说,武汉热干面的名声,确实是比较大的,而且武汉本地人,每天吃早餐的时候,吃热干面的人数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种就是:

各种油炸类早点,在武汉那边,这种油炸类的小吃,也是武汉本地人点的最多的早点了,而这种油炸类的小吃,种类就比较多了,通常多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油条,煎饺,油饼,面窝这些了


第三种就是:

各种蒸笼类早点,我在武汉工作的时候,应为不喜欢吃热干面的原因,所以每次吃早餐的时候,多是点的这些蒸笼类小吃,而这些蒸笼类的小吃,品种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小笼包,汽水包,烧麦,蒸饺了

第四种就是:

各种粉类早点,武汉人也是喜欢吃粉的,不过他们喜欢吃的是各种炒粉,汤粉,拌粉等等,但我在武汉工作的时候,不大喜欢吃这种粉类早点,感觉有点淡了,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第五种就是:

各种甜食类早点,这些甜食类早点,往往多是配合油炸类早点一起吃的,而且这些甜食类早点,也是比较多样化的,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有豆浆,豆腐脑,绿豆沙等等,当然在吃的时候,具体加多少糖,也是根据自己口味来的

以上这五种分类,就是武汉那边比较常见的早餐小吃了,是不是感觉很丰富,而且武汉那边的长住人口只有1200万左右,但每天选择到外边吃早餐的人数就有600万左右,所以武汉那边的早餐摊点也是最多的,大概有10000多个早餐摊点,可以供人选择,所以才有了早餐之都的称号


陈大说美食


在武汉,你能吃一个月不重样的早餐

为了不变笨变丑,一定不要熬夜,记得要早睡早起,吃早饭!武汉就被称做“早餐之都”,据说在这里,你能吃一个月不重样的早餐。

“食神”蔡澜曾在微博写道:“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早餐之都”这个名号,武汉的确当仁不让,在这里吃早餐叫“过早”,光这过早的种类就有上百种之多。有人说在武汉过早,可以一个月不重样,当地人却表示,这绝对是谦虚的说法!

作家池莉在《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里盘点过武汉的早点:

“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有网友甚至还制作出了实用又美观的武汉过早月谱,真·一个月不重样

▲图自微博@nezaa

据统计,武汉人在外吃早餐的比例达到了95%,在武汉的外地人也已习惯在外吃早餐,由此可见,武汉一定是全国最早醒来的城市

▲就算大雨也要过早@包囧菌

不同于广州喝早茶的精致与悠闲,武汉的过早相对更接地气,讲究好带且管饱,众所周知武汉人都是边走边吃的,任何一份过早从做好到吃完,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时间,等早餐吃完了,刚好就到办公室和学校了。

最早出现“过早”这一词汇,是在清代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中,“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吞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渗元子滚鸡汤”。

而武汉之所以有如此兴盛的“过早”文化,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地处九省通衢、江湖交汇的独特位置,持续不断地受到四面八方的菜系冲击,使全国各地的特色的菜肴和点心都在武汉有其正宗或改良的对应版本,有“俗具五方”的说法。

再加上武汉近代以来大码头和大商埠氛围的兴起,工人们早上赶着上工,自然来不及在家吃早餐,就在路上买着吃。

武汉的早点做得又快,食客边走边吃,一会功夫便能饱腹。由此长期积累下来,出门过早变成了一种习惯。

武汉过早的时间很长,从早上6点一直延续到12点,完全不用担心睡过头错过美味的早点,每天早晨,武汉三镇满大街的早点摊,都是边走边吃的人,伴随着香气四溢的白烟缭绕,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在武汉过早,不得不提热干面,武汉的早点虽然品种繁多,但如按销售额计算,热干面超过一半。

大抵武汉人都有一种热干面情结,武汉的早晨,码头边、公交车上、或者宝马车里,人人都有一碗热干面,伴着芝麻酱呲溜呲溜。

对于武汉人来说,热干面是味蕾上的故乡。

除此之外,连毛主席都赞不绝口的三鲜豆皮也是武汉人过早的的主要食品之一。

还有牛肉粉,放香料炖的牛肉片与精滑柔绵的米粉,光想想那个画面就要流口水了。

香脆的面窝,

鲜嫩多汁的汤包,

欢喜坨,

要是一一列出,小编恐怕会馋得写不完推文……

总结起来,武汉的过早分为麦、稻两大类。

而制作方式的转变以及食客口味的不一,也使得食物变得繁杂多样,每一种点心,几乎都有相应的饮料,吃油条喝豆浆,吃面窝喝蛋酒,吃热干面喝豆腐脑。

▲蛋酒

有人曾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天南地北的食客来到武汉,味蕾都能得到满足,从这点看,武汉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其实我想说,身在一睁眼就能享受满大街美食的城市,大概每个武汉人都能嘚瑟的说,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隔壁街飘来的热干面豆皮牛肉粉面窝汤包欢喜坨汽水粑粑烧梅糯米鸡锅盔蛋酒豆浆豆腐脑的香气。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武汉的早餐实在是非常丰富,一到早上,武汉的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早点摊子,摊子前围满了食客,春夏秋冬四季早餐,都有可以选择的,基本没有重样的。

我认为武汉被称为“早餐之都”确实不为过,据说在武汉,你能吃一个月不重样的早餐。被称为“食神”的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曾去过武汉,品尝过武汉最经典的过早之后,他在微博写道:“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早餐之都”武汉的确当之无愧,人所共知,在武汉吃早餐叫“过早”,光这里过早的种类就有上百种之多。当地人说,在武汉吃早餐一个月不重样,绝对是谦虚的说法!我在武汉的早餐每天都有不同。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夏天来一碗豆皮,吃完之后精神满满。在很多武汉人的心目中,豆皮的地位甚至是高过热干面的。

豆皮顾名思义,与豆子有关。制作是由绿豆和大米浸泡数小时后磨的浆做成,绿豆和大米有一定比例掺合。老式的做法就是一口大铁锅,烧热后倒油,舀磨好的米浆入锅,摊成一张薄薄的大圆片。稍等片刻后,将打碎的鸡蛋摊在米浆片上,抹匀后翻面,这时呈现油亮的金黄色。这时,可以根据不同口味加入香菇丁,五香干丁,榨菜丁,肉丁,笋丁等炒一下,在加一点卤汁,香气扑鼻,垂帘三尺!其制作完成后形状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

武汉人基本都是去街上吃早餐,因为早年汉口因码头而兴市,九分商贾一分民,街头巷尾,多的是来去匆匆的客商和依托繁华贸易讨生活的人,没有条件、也不愿浪费时间在家准备早餐。所以,去户外吃早餐逐渐成为这座城市人民的常态。

武汉许多的早餐,都起源于当年的码头摊贩,是供码头与货船上的工人食用,因此很多是重油重料。面窝就是这样一种食物,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一个小洞,呈凹状,因此得名"面窝"。

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这一地道的武汉特产,看起来简单,实则做起来非常讲究。面窝不是面食,是由黄豆、大米混合打成浆,再加入适量葱花、盐调味,炸制而成。想要炸出来的面窝软糯金黄,对油温和调制比例都有很高的要求。

任何看似简单平常实则不易,炸面窝的勺子也很具特色,勺子四周下凹,中间上凸。用滚油将米粉炸制两面金黄,外酥里嫩,嚼起来那一口饱满的油香,令人念念不忘。

还有一个要说的就是土家酱香饼,又称土家香酱饼,湖北酱香饼,恩施酱香饼,武汉酱香饼,简称酱香饼或香酱饼。为什么非得要说一下这个呢,那就是酱香饼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上学期间门口的那间酱香饼店人永远是络绎不绝。

这个湖北省恩施长阳土家族一种特有的小吃,火遍了全国。香、甜、辣、脆为土家酱香饼主要特点,香中有香、甜中带绵、辣而不燥、外脆里软,咸香松脆。据当地人说,在很早之前,每逢丰收过节才能吃得上这种土家酱香饼。

过早还有很多,热干面、米耙粑、蛋酒、糊米酒、生煎包、豆皮、重油烧麦、鸡冠饺、蒸饺、烧梅、欢喜坨、鱼汁糊粉、发糕、锅贴饺等等,品种繁多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










豫膳访


走了那么多城市,只有武汉和广州的早餐让我记忆最为深刻,广东人吃早餐叫喝早茶,其主要内容在喝茶的过程,因为这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武汉人吃早餐叫过早,虽没有广东人形式感那么强,但武汉的早餐品种的确非常丰富。豆皮、包子、豆浆、油条、麻园、米果子、包面、鲜鱼糊粉汤、灌汤包、重油包子、米酒汤圆、米粉、热干面,每一种都极具特色。

一、热干面

武汉的美食中热干面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品牌也非常多,早些年到武汉吃热干面时,不仅味道拌的特别好,连搭配热干面的小菜也非常丰富,7、8中小咸菜,自己任意选择。这两去的时候小菜已经不见了,热干面还是原来的状态。

二、豆皮

武汉的豆皮与湖北其他地区的豆皮不同,里面放上糯米、腊肉、青豆等包裹在其中,煎熟,荆州的豆皮很好吃,里面没放糯米,吃起来皮更酥脆、馅更香浓。

三、包面

武汉把抄手、小馄饨叫包面,武汉的包面与福建广东很像,虾皮、紫菜打底,汤很清淡,但味道鲜美。

四、其他

武汉曾有一家牛肉包子卖的很火,但记不到是哪一家了,小编专门去过,的确货真价实;灌汤包、炸的小吃、牛肉粉等武汉的早餐品种的确非常丰富,配得起早餐之都称号。


美食理想


北京人早晨见面,会笑脸相迎,说一句:“您吃了吗?”吃没吃早餐不重要,这几个字就象征问好了。在武汉,人们早晨见面相互问候的话语是“过早了冒?”这句话也基本等于“您好!”足以见得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

在武汉,据说没人在家里吃早饭。人人都在街头吃那些丰盛的早餐。吃早餐就吃早餐呗,为什么叫“过早”呢?

一个原因是,武汉的早餐花样繁多,即使你每天吃一样,也能做到连吃一个多月都不重样,人们吃起早饭来非常热闹,像中国人过年一样,是为“过早”。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毕竟是早饭,用餐的时间很短,从早餐的制作到吃进肚子,速度很快,很多人都是边走路边吃早饭。在武汉的街头,你能看见穿着高跟鞋的白领女士,或者西装革履的潇洒绅士,手里端着纸碗盛的热干面,边吃边走,几分钟时间,早饭就被解决,开开心心地去上班了,好不热闹!其壮观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武汉的早餐有哪些好吃的呢?

最先想到的便是那拌起来浓稠的热干面;豆皮用油煎过,带着温度的最好吃;吃完热干面或者豆皮,来一碗鸡蛋和酒酿冲制的蛋酒,肠胃清爽无比;也有人爱吃油饼或者油条,搭配一碗甜豆浆;此外,糯米卷油条、糖油粑粑、欢喜坨在武汉林立的早餐中,也都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就凭着武汉这些丰富多彩的早餐种类,和那些把吃早餐当作过年一样来看待的武汉人,把武汉称为“早餐之都”,名副其实!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虾吃


武汉—湖北省省会。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美食文化,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武汉的早餐那么出名,下面大家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1.热干面:说到武汉,无人不晓的美食就是热干面,这是当地小吃美味的代表了。早餐吃一碗热干面,美味让人无法忘怀。

2.四季汤包:这种汤包一年四季都有,皮薄馅多、肉泥鲜嫩,吃在嘴里那叫一个香啊!


3.排骨莲藕汤:湖北人爱喝汤,也会做汤。莲藕来自于当地洪湖,做出来的排骨莲藕汤被誉为水中之宝,可见一斑。4.三鲜豆皮:是当地著名小吃,作为早餐各个摊位都有供应,煎出来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色泽金黄,吃起来更是香酥脆嫩。5.烧麦:非常薄的面皮裹着糯米、肉丁、香菇。蒸熟之后绝对的香、滑。
6.鲜鱼糊汤粉:武汉的特色小吃,汤汁鲜美,入口清香。比一般的米粉吃起来滑细,略带点清甜。武汉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例如还有:鸭脖、麻圆、面窝、糊米酒、煎包等等。喜欢的朋友赶快去当地品尝吧,绝不让你后悔哦!

饭饭爱生活


因为武汉的早餐实在太丰富了!春夏秋冬四季早餐,都有可以选择的,没有重样的。

夏天来一碗豆皮,配清酒超级赞了,接下来我带你来看看武汉的豆皮早餐

壹|曾记豆皮大王

这是一家在小巷子里的刁角小店。开的时间也挺长的了,基本上附近的街坊邻居都知晓这个地方,也正是因为传统正宗的豆皮做法才吸引了众多食客。

曾记豆皮的味道很是诱人,有着糯米的清香和香煎之后的锅巴香,内陷丰厚实在,比其他的豆皮都要实在,做豆皮讲究的就是火候,因为火候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导致糯米出不来味道,口感也会下降。

曾记豆皮恰到好处的做到了这一点,每一口都馅料十足同时也能让豆皮的香味沁入心脾。

贰|味美香豆皮

地址:广埠屯广八路轻音社旁

这是广八路上的一家明星店,各种排队吸引来自各处的吃货宠爱,老板一口标准的武汉话,料很足,里面有蘑菇、笋子、肉丁、腐竹、香干。豆皮里面有腐竹就算是本地人,也很难见到这么良心的豆皮了。

坐标广埠屯,点的三鲜的,武汉唯二让我吃了还总念着的豆皮,另一家在青山嘻嘻。

糯米软软的 腐竹皮是冠军!!

叁|阿斌三鲜豆皮

地址:水陆街(水陆街与复兴路交叉口)

这是家20多年的老店,在武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排队,其中有不少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食客。

因为是现做现卖,所以需要等一些时间。排到队伍前头的时候可以看到老板做豆皮的过程,很有节奏感,就像是在跳舞一样,看着十分有趣,排队也就就没那么无聊了。

灰面打底,再打上2个鸡蛋,均匀的刮到灰面上,一看就知道技术是相当的娴熟。

10元2两起的价格,在武汉来讲也算地道,关键是有以前老传统豆皮的味道。

豆皮的鸡蛋那一面煎的焦焦脆脆,金灿灿的,泛着油光;糯米又很软黏,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肆|王师傅豆皮馆

地址:汉口高雄路东段(近台北一路)

位于高雄路上的王师傅豆皮馆,是武汉一家拥有十几年历史的豆皮老店,每天来这里买豆皮的食客总能挡满一侧的门店,一叠三鲜或一叠牛肉,再配个蛋酒,就这样开始充满活力的一上午,或者一下午。

淋过清油的热锅,沿边倒入米浆,用蚌壳快速而均匀的将其抹匀,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打入鸡蛋同样用蚌壳均匀涂抹,炉火透过铁锅将热量传递给敷在锅中的皮层,使其变得金黄而软香,这个时候加入通透的糯米是再好不过的了。

浸润过卤汁的糯米伴随着蛋皮的味道,形成独属于豆皮的香味儿,配上最后的葱花,馋得人口水连连。

牛肉豆皮,饱满的牛肉粒,连合着软香的豆皮、晶莹的米粒一起送入嘴中,米的Q弹在齿间慢慢散开,只余蛋香,颗粒饱满的牛肉粒更是不消说,卤汁入味富有嚼劲。这样滋味的豆皮,难怪会有人为了它不远跨国来品尝。

伍|老武锅豆皮

地址: 武昌火车站 静安路铁路局对面

过涂家岭综合市场,左转行至静安路,武汉豆皮界“排队王”——武锅豆皮就在铁路局对面。

算起来邓师傅已经做了将近30年的豆皮,绝对功夫到家。刚起锅的豆皮,皮子焦黄酥脆,蛋香很浓郁,糯米粒粒分明口感软糯,干子丁、竹笋丁、瘦肉丁、香菇丁给的很足,还可以选择外加一勺干子丁卤水。咬上一口,又软又好吃!

起早床,找停车位,也算值得。


沈一点美食


武汉作为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城市,不仅仅以热干面闻名全国,更是有着“早餐之都”的称号,那么武汉凭什么被大家冠上这个称号呢?

刚到武汉的北方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怎么武汉人一直在吃啊。早点摊上人多,吃午饭的人多,吃晚饭的人多,居然吃夜宵的人更多。千万不要低估我们武汉人作为吃货后裔的战斗力。早上的时候,每条小街小巷都会有大量的早点摊位,到处都是刷着手机等着自己早饭的人们。


通常情况下,武汉人吃的最多的早点是热干面、豆皮和面窝。因为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太快了,所以大多数的武汉人都是给钱拿到手就边走边吃,这种全民即使下着大雨也要出来吃早饭的行为,叫“过早”。

在一天的饭食中,武汉人最注重的就是过早了,午饭可以少吃,晚饭可以将就,但是过早一定要有仪式感!在很久之前的武汉,城管这个体系还不发达的时候,武汉大街小巷都是早起摆摊的摊主,种类丰富到每天换一样,一个月都能吃到不重样的早餐,一直开下来的老字号店门比比皆是,就更别说那些拥有独家手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种小摊位了。

但当城管管理严格之后,这种热闹的景象就出现不多了,更多的是匆匆在路上低着头边走边吃的武汉人们。武汉人早起也能吃面吃粉,甚至在那个以开公交像开飞机一样的武汉,大家也练就了一项在飞驰的公交车上吃面的绝技,这让其他地区的小伙伴只能说一句,早餐之都这个名称真是和武汉很合适啊。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武汉体验一下这种早餐文化哦。


悦会会员YHOUSE


壹周君觉得,你来武汉体验几次“过早”,就会感同身受了。

从人尽皆知的热干面到传统汉味名吃三鲜豆皮,从老武汉人的记忆糊汤粉到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的油饼包烧卖,你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早餐文化统统感受一遍,就会明白来自香港的美食家蔡澜先生的评价。

“早餐之都”这个称号是蔡澜先生给的。香港的e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去过武汉,武汉那几样经典的早点他一样都没错过。在尝遍这些早点后,他也才有了这样的感叹:“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讲到关于“三餐”的主题的时候,节目组将“早餐”这一主题锁定在了武汉。武汉的早点包罗万象,在节目上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吸引着一众迷弟迷妹。



在老一辈武汉人的记忆中,码头文化产物的典型代表非“糊汤粉”莫属。大清早点一份热气腾腾的糊汤粉,再配上几根油条,油条掰碎了泡进糊汤粉里,从喉咙到胃都是暖暖的感觉。



据说糊汤粉在过去是商贩们收集起市场上卖不出的鱼,将其熬煮成鱼汤,为了让它更耐饿,便会加入生米粉使其起糊。

不仅是糊汤粉,热干面、苕面窝、豆皮、糯米鸡等五花八门的早点各个都能彰显出武汉独具魅力的早餐文化。



在武汉,你会经常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一条街上满满都是早点摊子,匆忙赶路的行人常常打包早餐在路上吃,步伐匆匆,但也不误时不时往嘴里添上几口。 当地人吃早餐称为“过早”,赋予了生活以日常仪式感,同时也让早餐在武汉人的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汉壹周


把武汉称作早餐之都也正是由于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武汉把早餐称之为过早,武汉人可以说把过早当做三顿饭当中最重要的一顿,这与其他的地方不同,我们都是把午餐当作最重要的。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广东的早茶,觉得早茶才是当做重要的了。其实广东的早茶和武汉的过早意义并不相同,因为广东人吃早茶通常都会从上午一直吃到中午,很多人在中午就不会再吃饭了,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他不代表是一个早餐。


而武汉的过早是真正意义上的吃早餐,武汉作为早餐之都除了对早餐的重视,还有早餐种类的丰富。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吃,都可以当做早餐。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武汉热干面,不管环境怎么样,哪怕只是一个纸碗一样可以吃的很香。

过早过的不只是那一顿早餐,同时也是武汉的一份传统的传承。早餐的时间一般都没有多少很多人都是潦草而过,甚至有的人选择不吃或者是凑合着吃。而武汉人甚至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小吃以及平时我们很少在早上吃的面,放在早上来吃,足以体现出他们对于早餐的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