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一邊說"看了兩分鐘就窒息"、"根本看不下去"、"看的拳頭硬了",一邊打了7.8的高分。

<strong>就是這部,以色列導演花費四年拍攝完成的《剩女》(Leftover Women)。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在當下年輕人的語境中,"剩女"已經成了一個人見人嘔的詞,它裡面包含著父權話語體系的傲慢,和人與人之間的漠視、不理解。

什麼人會被稱作"剩女"呢?那沒結婚的女人,又被誰剩下了呢?

在這部紀錄片裡,首先展示真實嘴臉的,是一位婚介所介紹人。

她一張嘴就是:"別嫌我說話難聽啊,你這個年紀已經太大了,而且你也不算美女……"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坐在她對面的,是我們的女主人公,35歲,山東人,未婚。

她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律師,精明能幹,事業發展很順利。來到這裡,她對對象的要求只有兩個:受過良好教育,尊重女性。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是的,她沒有提男方身高體重年收入,只有"受過教育"和"尊重女性"簡單的兩個要求。

但是對面回應的答案是:這個標準太高,你性格太硬了,沒有男人會喜歡。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女生失望地離開了。

她身上似乎帶著這個時代大多數單身女性的共同特點:小地方出生,大城市生活,自己很享受現下的狀態,而家裡人非常憂慮。

遠離原生家庭的時候,她可以做自己,但是一旦回到這個養育了5個女孩子的家庭時候,她的一切決定似乎都要經受考驗。

她從一坐在家裡沙發上開始,就得接受家人關於"你怎麼還不結婚"和"你不結婚不正常"的反覆盤問和考驗,像我們的家庭一樣。

奶奶一直盼著她結婚,彈了好多床當嫁妝的棉花被,在家裡已經放了六七年。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父親勸她趕緊嫁人,因為害怕她生病沒人照顧。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親人們也有這種誅心之論:"你是個女孩,說你學習好我哪怕賣血都要供你上學,之前一切都好,就是你為什麼不想結婚呢?"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上一輩人,最喜歡說的話就是"別說你不結婚很開心很幸福,如果你不結婚,你的幸福就不是真的幸福。"

甚至自己沒怎麼上過學的姐姐也拿這個問題來教育自己,女生回懟姐姐:"你現在難道很幸福嗎?"

姐姐抱著孩子坐在門檻上,非常堅決:"對呀!我肯定比你幸福!"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在家人的壓力下,她被迫選擇了一家婚介機構諮詢,這也就有了第一幕的那些難聽的話。

婚介所人員向她闡述利弊,她年紀大了,長相也不算好看,如果談了一年戀愛就得抓緊時間結婚生孩子,那她還算是適婚青年,不然就真的遲了。

隨後,她去了醫院詢問這方面的事情,醫生很專業地向她解答,女性35歲以上在婦科醫學裡算高齡產婦,如果那個時候再受孕,卵子質量很低,而且發生危險的概率是之前的五倍以上。

她提出凍卵的想法,但醫生說是不合法的。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壓力之下,女生真的參與了幾場相親,要麼是別人看到她的年齡就敬謝不敏,要麼和相親對象隨便聊聊就發現對方是自己最討厭的大男子主義者。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讓家人失望,還是讓自己痛苦?她不知道。

她對鏡頭說,她覺得現在周圍人的思想像裹了小腳一樣束縛著他們,也束縛著自己。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然而因為不結婚,她每天的狀態都在一邊戰鬥一邊奔跑,要拼命抗爭,要勝利,要贏得他們,不能輸給風言風語,要為自己開闢一個自由的空間。

而在有心無力的時候,她會感覺到一種不可言說的溺水感。

說這些話時候,她眼裡噙滿了淚水。

導演很會選擇角度,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是被傳統觀念裹挾的地方。而這個女孩面臨的困境,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很大部分群體的困境。

我們很多人,自己單身的時候覺得沒有問題,在工作的大城市,在遠離父母的地方依然可以精彩地生活,但是往往在兩代人聚在一起、觀念沖洗碰撞的時候總有這種矛盾。

我們被催得煩不勝煩,忍不住問"人為什麼要結婚",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說"正常人都會結婚",我們再繼續問"為什麼結婚就是正常人",他們就不耐煩了"千百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則!"

和別人一樣,就是正常人,這是我們父輩們的看法。

而王安石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正是這樣,現在時代變了,大城市的文化中,早就不是以家人為核心的集體形家長制了,每個人都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和更高的自我追求,那套"相夫教子"的傳統理念和"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思維早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他們時時刻刻在追求自我人生的表達。

尤其是女性。

公認的,在組建家庭中,女方付出的往往比男方多很多,而女性在家庭中需要她們交換的代價,往往就是更好的發展前景、更美好的人生、更宏偉的個人追求。

而在受過良好教育後,很多女性是不願意放棄這些,用"穩定"和"溫馨"的感受,去換取自我成長空間的——這就會產生所謂的"剩女"。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圖片來源於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然而我想問,當用"剩女"這個詞在形容單身女性時,這群女人是被誰剩下了呢?

被男人?被年齡?還是被傳統的規則禮教?

她們面臨的困難巨大,周圍反對的聲音實在太多,哪怕不列舉,想到這裡,你此時腦內一定響起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

但是非常悲哀的是,除了一些看熱鬧的人外,很多父母是真正因為愛你,而在為單身的女兒憂慮的。

他們怕你一個人在外照顧不好自己,擔心你孤獨,害怕你辛苦,害怕你沒法應付,擔心你幾年之後十幾年之後的生活……

沒有丈夫陪伴孩子養老的生活令他們無法想象,一想就會愁腸百結,沒辦法,只能老生常談地催促你走和他們一樣的路,也許不會更精彩,但至少更穩妥。

為了愛,逼自己愛的兒女做他們不願做的事,這就是當下我們面臨的困境。

王國維說的第三種悲劇也正是這樣,這就是"一個人他所處的社會位置和階層等特定的、無法變動的客觀環境所決定一系列可能悲慘的結果"。

由於客觀環境,我們無法在這件事上和父輩達成一致;

但由於千百年來的老觀念,父輩也無法理解我們。

是因為愛嗎?是,但是結果太令人痛苦了,除了隔膜,我什麼也看不到。

硬幣的另一面,是很多所謂獨身主義者的幼稚。

很多年紀小的孩子們會說著"不婚不育保平安",但是卻沒有認真地想過不婚不育後,每個人要承擔的責任。

現在我們是社會的建設者,有工作有尊嚴,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但是我們不總是這樣的。

是人,就會有老的那天,而等到不再被社會需要、變成邊緣群體的時候,有多少人可以確信,自己有足夠的勇氣保證自己不被孤獨擊倒,有多少資本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呢?

你可以選擇結婚或者不結婚,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承擔社會責任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小婦人》裡馬奇姑媽說得一樣:我有錢,我不結婚,怎麼了呢?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紀錄片的最後,女孩子決定離開中國,去法國讀書。

看到她在如茵校園裡騎著單車的身影時,我們終於長舒一口氣,至少她沒有違背自己的內心,也贏得了自己的立場。

高分片《剩女》:大齡不婚的女人,難道真的就不被社會所認可嗎?


同時她和她的家裡人也達成了暫時的和解,她雖然不能照做,但是她理解家人的苦心,爸爸也表示"女兒是我的驕傲"。

我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故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但是它暫時是個完美的結局。

其實"剩女問題"從來就不是某一個人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構成社會中的一員。

我們需要去改變自己的話語體系、不再使用這種自得心理頗濃的詞語評價;

我們需要尊重每一個家人單身與否的選擇、因為他們絕對可以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我們需要不歧視不嘲笑不調侃,至少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對獨身的女性好一點。

<strong>請別在思維裡纏小腳了,讓女性自由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