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近些年随着中国科技的崛起,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像我们平时关注比较多的移动终端领域有三家企业不得不提,这三家企业也是近些年走出海外的代表,他们秉承不同的企业文化,所经历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尽相同。然而三家企业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里,但由于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所以他们深信培根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走出山村,即使在3年自然灾害期间,也让任正非好好的读书。任正非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时期他不光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动学完,还自学了3门外语。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一言不合就集资2万多创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业初期,在国际市场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的竞争压力下,华为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在于郭伟巨头竞争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1992年,任正非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到美国。身揣5万美元,从纽约到硅谷到波士顿到达拉斯,深刻的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95年,华为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对于国外电信巨头,这点营业额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华为这是一笔巨款。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1996年,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与华为合作,加速华为发展。同年,中俄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华为乘势进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华为真正国际化之路。

1997年,华为销售收入41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百强前十名,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任正非明显感觉管不动了。

1997年底任正非再去美国,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一口气考察了休斯顿电子、朗讯、惠普、IBM。其中IBM的管理体系让任正非甚是惦记,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1998年,华为誓师大会,50多位IBM顾问进驻华为,300多名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变革。任正非拍桌子喊道:谁要是地处变革,就离开华为。

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任正非显然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与当时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了华为三康合资公司,于是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先后又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国际化再次加速。

2009年发威率先发布了100G通讯传输解决方案。将由路由端口传输到设备端口提升到100G水平。

2010年,华为超过电信巨头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

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任正非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对公司有一定的掌控权,给员工持有的股份接近了公司股份的99%,而他自己只持有公司股份的1.4%。不过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任正非有一票否决权。

近十年来,华为再次爆发式增长,凭借手机和平板市场成了电信行业“大佬”。为全球170个国家提供超过1500种的手机通信服务。

相信很多的国人都对于 小米 手机有很多的了解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手机品牌,小米手机的粉丝也特别的多,那么大家对于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多少也都会知道一些,作为一个资深的米粉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米手机以及创始人雷军的故事。

  1.   1、雷军的创业故事

  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雷军,他的创业史也是非常的丰富,雷军最初创业是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是受《硅谷之火》中的创业故事的营养,最初和同学创立了三色公司,但是之后被人盗取,后来雷军加盟金山公司积累经验,后来出任北京近十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金山工作了16年,2007年38岁的雷

军从金山辞去CEO职务,2011年正式被通过了金山公司的董事长;40岁的时候雷军创立了小米科技,40岁又开始创业的雷军这次的创业特别的成果,但是小米科技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

  2、小米的发展史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小米手机是由小米科技研发的由英华达和富士康代制造的MIUI平台智能手机,小米的品牌标志是“MI”的标志,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小米公司的全称是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手机主要是采用线上销售的模式,小米公司坚持“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小米手机第一次亮相是在2011年的小米科技在北京的发布会上,后来小米公司又推出了米系列的其他产品,像红米、黑米等手机,在2015年初又一大突破的发布了小米新品——小米NOTE,这款手机在国内的智能手机的行业是一项非常突出的代表作品。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3、小米手机的发展前景

  在最新的小米NOTE发布会上雷军说到:小米科技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完善,所以小米团队也在不断的完善,小米手机的ID设计全部是由小米团队完成的,这个团队有来自世界很多的尖端科技的人才,都是年轻尤为的人才,这个团队对于小米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提供着新的创意。雷军作为小米科技的董事长兼任CEO,也是天使投资人,他投资了很多的不断的在更新着的APP,而且都非常的成功。

  作为一个在别人看来非常成功的人士,雷军向来非常的谦虚,他说到小米科技最大的功臣是小米团队而不是他这个创始人,我想只有不断的开始不断的失败后才会真正的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着,才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士。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联想发展史

据柳传志介绍,联想发展至今,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从1984年至1994年,这一阶段联想主要是做自由品牌电脑;1994年至2004年,在这一阶段,联想坐上了中国PC市场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08年,联想通过并购IBM PC,进一步拿下全球PC市场的最大份额。2009年至今,联想正向新的愿景挺进。

柳传志指出,联想在各个阶段都遇到过不同的风险和挑战,即便是现在,联想依旧面临新的风险,但也还是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创业初期遭遇来自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打击

柳传志回忆创业初期时称,联想曾经面临过诸多困难。由于联想要走的市场经济之路与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并不吻合,导致联想迟迟拿不到政府批文和外汇指标,而这类政策风险就是联想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

“当时在咱们国家做制造型的业务,必须得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你批文。但科学院的企业是体制外的,当时是不被允许做这项业务。”柳传志回忆道,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曲线救国”。

最终,柳传志选择绕道香港,花一百万美元在香港买下一个小作坊,并从国内调去了几个研究人员,研发主机板、声卡、显示卡等产品。在国际展会上,柳传志带着这些产品对外展示与销售。

幸运的是,在国际展会上,联想的产品引起了当时电子部计算机处官员的注意,之后联想便拿到批文,在国内才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而才开始有联想电脑。

“第二个大的问题,还是资金缺乏,以贸养技实际上也是非常困难。”据柳传志透露,早期联想在做电脑板卡的过程中,由于不懂如何运营企业,连续亏了三四年;之后,靠代理美国电脑公司AST的产品才积累了一定资金,用于补贴联想自建品牌,这以后才有了联想的后续发展。

“所以说志存高远,必须得脚踏实地。”柳传志如是称。

文化磨合曾给并购IBM带来巨大风险

在冲击全球PC市场第一的阶段,联想走的也并不轻松。据柳传志介绍,联想当时做到全球第一,主要是依靠以“蛇吞象”的方式并购了IBM PC。从结果来看,这起最初不被外界看好的并购案还是给联想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不过在这期间,联想也的确面临不少风险。

“第一大风险,我们买的就是Thinpad的这个牌子,你买了牌子以后,以前的客户认为你中国人买了这个牌子以后,还是不是以前的牌子?”柳传志称,“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是员工流失。我买这个公司买的就是这个组织,没有什么更多的厂子值这么多钱,但是这些国际员工他们认不认你当老板,行还是不行,这是第二个风险。”

华为、小米、联想三种企业发展模式,你更认可哪一种?

第三个风险就是文化磨合的风险,而这在金融危机时期给联想带来了巨亏问题,一度将联想置于悬崖边上。柳传志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个是并购后的企业管理文化有问题,文化上冲突很大,另外一个是原来管理层有非常强烈的短期行为。

据柳传志介绍,联想当时希望将其在中国战胜戴尔的双模式推广到全球,但是担心与IBM合并后第一年的业绩压力会迫使杨元庆等中国管理者退出,于是决定第一波CEO由原IBM高管担任,杨元庆则担任董事长。

此后,随着电脑市场的消费主力从机构、企业转向个人购买时,IBM不得不面临调整战略和IT系统的抉择,而这遭到当时CEO的抵制,直接引发了杨元庆和CEO之间的碰撞。最终,为了支持杨元庆出任CEO,柳传志选择在近70岁高龄时还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

“今天联想也遇到了新的风险,但还是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事要细细的抠,细细的品,才能渡过难关。”柳传志最后总结道。

三家企业都是国内科技产业的代表,也是中国产业发展几十年的果实。那么你们更认可哪一种模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