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今的上海,还适不适合年轻人待?为什么?

属于夜晚的我


我今年22岁刚来上海两个月,学的室内设计,有点后悔没有刚实习就来上海这边学习,因为之前家在郑州,大学也是在郑州读的,工作就留在了郑州。来上海这边工作,面试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合适的工作,觉得在上海对于年轻人来讲真的很值得历练,眼界什么的都跟之前所在的城市不一样,虽然消费水平高,但是最起码的吃住还能负担的起



努力吧845


上海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是很优越的,值不值得待,我觉得要看你的动力以及你自身的实力(家庭条件、学历、朋友圈),我就是之前在上海待了两年多,我家庭条件一般,本科学历,在上海也没有很多人脉,上海买房五年社保,落户更是困难重重,而且上海的房价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所以2019年我毅然决定放弃上海,选择了苏州,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选择也会不一样。


观影知天下


上海从古至今都是外地人的天下,从古至今都是外地人主宰,从古至今的大人物也都是外地人,很多人不了解上海,说上海人有钱,其实真正有钱的都是外地人,企业家都是外地人,上海的上市公司都是外地人创造的,上海本地人有房子优势这是真的,但是这是上海人生在一个好地方,但是房子这些对于真正有钱的外地人来说不值一提。很多上海本地人都很无知,自以为有优越感,其实上海本地男都是废物,真的,相比全国的男人来说,上海男人最没血性,真的是窝囊废!


要做一个好人啊


现在上海消费水平怎么样?最新上海人均消费水平及收入一览

相信很多人对上海这座城市都很向往,都想去上海闯荡,那么,现在上海消费水平怎么样?具体可见下文。

现在上海消费水平怎么样?

上海是国际城市,物价的高低国家会监管到位的。除买房、买车外,在上海生活的原居民:衣食住行样样方便,物价稳定。

如果你是在上海工作,

租房2000(这是指合租)水电煤加电话,

有条件的加宽带1000。

早中晚三餐按一般公司标准10.20.20,就这要1500,

另,休息的8天再加400,

和朋友小聚算月一次200,

吸烟的连自己吸和相互损耗加600。

还有交通费。其他什么都不算要6000千。

如果是上海本地的(按三口之家孩子已经工作的情况下计算,如果孩子不管是在上幼稚园,或者在上大学在这个计算基础上加5500),

自己吃喝玩(其中包括零食,一般的饮料,

看个一般场次的电影,打个30元左右的的)按最基本的算2000。

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不是每月有平均1000。

日常开销,一家人平摊每人,水电煤加电话,有条件的加宽带350。早中按一般公司标准算10.20晚餐平均大概在75,这么计算要7000超出。

最新上海人均消费水平及收入一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8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2万元,其中上海接近4万元,上海以39791.85元位居全国首位。

消费水平高,得益于其收入水平高。数据显示,上海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987.96元,逼近6万元大关,位居全国前两位。

上海工资月薪10000是什么消费水平?

工资10000都至少处于中等水平。

那到底什么消费水平呢?这要看你有没有房贷。如果没有贷款压力,10000收入的消费水平其实已经挺好了,至少能做到“菜场自由”,偶尔买个牛排,三文鱼,鳕鱼片吃吃完全没有问题。买几件上千的衣服,两年左右换一次iPhone级别的手机之类的,差不多在上海能处于中上水平吧。没吃过鳕鱼牛排的也大有人在呢!

很多人觉得一万不多,在上海生活还是辛苦,这也没错!但是有句话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上海,按人口比例来说仍然有很多人生活水平较差。光上海农村居民的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勉强超过两万多,你以为你月收入一万真的少吗?不少了呀!




小缇之家蝴蝶猫


海是一座被青年人爱着的城市

它的节奏很快

房租的压力很大

但是

我们还是无理由地爱着魔都

人们都说:

北上广留不住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在上海

很多时候还是觉得城市拥挤,内心很空

在高楼大厦的掩映下

化作一个又一个疲惫的影子

特别是除了家人没有人会来关心自己的时候

一个人,走走停停

世界仿佛真的只剩下了自己

在上海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作为本地人可能不太能体会

一个月搬几次家、换几次工作

不敢跟爸妈说自己过得惨......

直到今天透过文字

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每一张继续努力、保持微笑的脸

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还在继续坚持

01

“住的第一个房间只有6平米”

最开始的时候

来上海做实习生

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K

面对每个月要交接近工资1/2的房租

毅然选择了最便宜的

租过的第一个房间只有6平米大小

坐落在喧闹嘈杂的闹市区

第二个房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

南方的潮湿一直浸到骨子里

第三个房间除了床,空无一物

夏天闷热,冬天湿冷

第四个房间和别人合租

总算不用再掐着表烧洗澡水

直到转正之后拿到了5K+的薪水

才算跟这样的日子作了告别

“吃什么想到的都是妈妈的味道”

曾经连续吃了好几个月的泡面

从不同口味,再到不同品牌

知道了每天什么时候出门上班才会刚好不迟到

知道了楼下便利店哪种口味的面包好吃又便宜

知道了菜市场几点之后果蔬会贱卖

后来学会了自己买菜做饭

尽管味道很一般

一个月却能省下不少

可还是会在无数个瞬间

想到家里妈妈的味道

“想办法让生活和心境变得不一样”

花最少的钱把房间布置一下

尽管墙上门后还有曾经的人留下的痕迹

还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家

养一些植物,给它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出门在外,让自己也有了牵挂

上海的马路很多,人行道和车行道分隔开来

夜晚吹着晚风从这条街跑到那条街

跑掉了一天的疲惫

也带来了每天朝气蓬勃的精神

摆脱无聊

赋予那些闲暇时间各种各样的意义

学弹一首曲子,学画一幅油画

看看书,写下一些心情文字......

这些细小的碎片将生活拼凑的更加华丽

一个人的时候

竟也没觉得多么孤单无助

“对这里的喜欢,早已超越了最初”

慢慢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交到了朋友

有些是工作上认识的

有些是租房、买东西的时候认识的

周末的时候,拉上室友和邻居

一起做饭,一起畅谈

碰杯的声音让心底激起一阵感怀与欢乐

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去清净的酒吧

让笑声抹去一天的疲惫

或是看一场电影,待电影散场后

走过灯红酒绿的街

这座城市不仅有光鲜的外表

还有深厚的底蕴、丰满的灵魂

书店和展览,带给我的除了眼界

还有内心的充盈

趁着周末和假期,看遍了浦东浦西两岸的风景

感慨上海交通的便利与发达

尽管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留下我的足迹

对这座城市的喜欢和依恋

可能已超越了我起初对它的印象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黄浦江景和东方明珠

远望的时候更觉得美丽和璀璨

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梧桐大道

浪漫、有情调

化作内心柔软的一点

仅仅是这座城市

却大到已经让我仿佛看到世界的模样

02

“每天再艰难也只是生命里平凡的一天”

来到上海之后,换了好几次工作

有些不适合自己,有些自己不适合

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生活也事无巨细

每个月都是“拼命挣钱”和“瞬间月光”的循环往复

有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

也有无数次在深夜痛哭

只是,醒来之后

还是把这一天当作一生中平凡的某天

很多次醒来,眼前浮现的

是家乡太阳的模样

“跟时间赛跑,赢得艰难也酣畅淋漓”

某天早起赶回公司的早上

发现这个时间的地铁没有人

不用担心挤不上

就这样泰然自若地坐下

看着晨间新闻,到站

也有加班到凌晨

整个城市都进入睡眠的时候

出租车的司机依旧随叫随到

其实我们都一样在奔波和努力

他为了家人,我为了生活

这座城市,生活节奏快

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

“无论如何,只想尽全力拥抱这座城市”

很多时候都是匆忙到喘不过气来的状态

等车的时候回消息,在地铁上发邮件

熬夜、双休日加班

可是一转头再看周围其他人

谁不是在用心又用力地生活

知道这座城市的节奏,也懂这座城市的状态

每个月的工资都会自己再算一遍

去掉一些日常开销,想留一些存款

尽管想在这座城市拥有一个真正的自己的家

但知道,大多数时候真正能顾及的

还是当下,只有眼前

尽管如此,还是想要拥抱你

尽全力

03

“遇见你之前我是无所不能的英雄”

一直是一个人在清晨、在午夜、在黄昏之后

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去

下雨的时候淋雨一直走

朋友都忙的时候自己去看电影

一个人逛街、走夜路、看展览......

一直到,相册里的照片都是风景

却没有自己

一个人的时候,积累了无数生活经验

学会了修电灯泡、处理各种紧急事件

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

对独立的自己充满自豪感

或许早就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却还是希望有一天可以遇见你

让生活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有点不同

“遇见你以后世界变得有点特别”

你好哇,这么多年后

还是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感觉自己是这座城市里最普通的那群人了

能在你的世界里变得有点特别

还是很高兴

相册里有了你和我

但我依然独立,能自己完成的就不对你说

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让你专程跑一趟

每天向你诉说一些好玩的事情

剩下的就是偷偷想念

我们同样是在这座城市打拼

经历了同样的风雨和打击

最终让灵魂在魔都绮丽的天空下相遇

不去想未来

也不对爱情设置太多限制

只希望未来的每一步

你我都能走得稳、走的久

单身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而你,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从容的

04

“终究难逃那些过得‘很好’的日子”

我拿着每月3K的工资省吃俭用

电话里对你们说每天都吃了大餐

我住着没有阳光的潮湿房间

电话里对你们说房间宽敞明亮

我早起贪黑赶地铁加班工作

电话里对你们说领导十分欣赏我

我还对你们说了很多慌

成为了不能揭穿的、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电话那头你们俩一直在笑

叮嘱我多吃点,天冷多穿点,家里一切都好

让我放心,好好生活

我用爽朗的声音和你们说上海的好

自己一切都好

挂掉电话后,还是把眼泪抹的一干二净

“一个电话拥挤出无数眼泪

爱走的再远依旧不抵父母一句唠叨

是在远处的思念 带着血泪祝福”

第一次给你们俩买礼物

“不再是我的铠甲,依旧是我的软肋”

我走遍了上海无数个地方

默默想象了无数次你们开心的样子

这么久才真的有能力给你们买东西

有些惭愧,却也开心

再没有最开始时的不适应和紧迫感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

在这座城市总算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为了你们,也为了自己

你们是我最深的牵挂

也是心底最有力的力量

不再是我的铠甲,却依旧是我的软肋

清醒不放弃做梦的确是场比较难的修行,有些事情需要一些努力也真的需要一些命运馈赠,祝我们都有好运啦~

——by SASA要上进

有时会在早上睁眼醒来的一刹那,特别的想家。

——by Guilty

上海的生活简单而单调,每个人匆匆忙忙,刚来的时候也没有朋友,只知道宅在家里,后来发现那么美好的城市,如果不去利用就太可惜了,所以逐渐探索了很多消遣的方式。

——by Mingming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我选择的路。

为什么我要放弃一条顺水推舟随波逐流就能安稳度日的道路,自己砍出一条不一样的小径,却过上一样的生活?

明明是因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乏味,为什么现在却沉醉于一样的风景?

我不知道我怎么了。

也许这叫适应,也许这叫衰老。

——by 知乎用户

这些年,从无到有,辛苦了

这些年,从茫然到了然,辛苦了

这些年,从成长到蜕变,辛苦了

愿这些年努力打拼的时光

终成为这条漫漫人生路上

最永恒的纪念。


樱桃番茄GO


上海,不仅是上海,一线城市都是这样,从来不是对年轻人这个群体关上大门,而是对某些产业关上大门。题目本身,就问错了。

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布局,由复杂的宏观经济因素决定,并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全球制造业聚集到中国。上海淘汰利润不够高的产业,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当年纺织工人大量下岗的时代仿佛昨天。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当然政府也在推波助澜。 市场经济的竞争并不只有同行的竞争,各行各业都在争夺资源,人才,市场,男怕入错行,正是血淋淋的经验。

不同产业依据自身竞争力和其他特点,分布于不同的经济区和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给了多数人多数产业更广阔的机会。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北上广深纽约伦敦,更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有成功机会和精彩的人生。





叫我逗比


大城市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观点不保守,感想敢做。貌美发达的城市都是年轻人经过多年打拼出来的,是他们创造了新科技,驱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老年人就会变成旧守农村的模样。所以这就是国家为什么要重视祖国的花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鲜的血液。


哈哈神


我就是一名待在上海的外地人从少年到青年
差不多20年了吧,个人觉得如果还没来过的
想过来锻炼一下自己的,来见识一下上海这个魔都的,还是挺适合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9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230008d5ff816745e6\

正宗江西表哥


深圳,当之无愧是最适合年轻人创业发展打拼的。当然如果你只想打工干苦力每天只赚工钱,那上海也不错。深圳包容性非常好,没有人看不起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国家发展前沿标杆城市,在深圳生活过的人明白,人的素质都很高,比老家强十倍百倍。年轻人,来深圳吧,来了就是深圳人。


用户75269752668856


自08年以耒国民经济一直不是很好,上海的厂不是掉就是迁出去外地,经济萎缩了许多,百姓消费能力一年不如一年,故造成就业明显减少,巳经不大适应外耒年轻人在上海赚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