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父母的權利既是“權”也是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你如何做父母

父母的權利既是“權”也是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你如何做父母

★做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並不意味著做個書呆子、做個盲目服從的人能。

★硬性地壓制孩子的強烈願望會引起孩子極度傷心。

★施用父母的權利是要特別謹慎,要善於體察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孤僻、冷淡的性格,通常產生於成年人沒有分寸、沒輕重地干預孩子的生活世界。尤其不可容忍的是公開地、粗暴地干預孩子有關夥伴、友誼的問題。

★父母的權利,這不只是“權”,而且是一門藝術。

★孩子的首席教養者、第一位教師,這就是母親和父親。應當在中學時代就給未來的父母已教育學的知識。教育學應當成為對一切人都有用的學科。

父母的權利既是“權”也是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你如何做父母

★每個少年男女都應當樹立自己生活的目的和高尚的、豐富的精神需求。書籍,讀書,這應當是最主要的。

★孩子生下來後,對他的智慧、思維的培養,開始得越晚,孩子越容易長成為遲鈍和難於教育的人,這是智力培育方面的金科玉律。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使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可救藥的、是不夠格的。

★假若一個人是淡漠無情的,那就不會有真正的個性。

★教育工作的秘訣在於,要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理想人物。

★心靈的勞動意味著分擔人的憂傷和痛苦。在教育工作中最艱鉅的一件事是教育孩子學會去愛。

★教師的真正藝術就表現在他教育孩子不僅用眼睛而且用心靈觀察世界。

父母的權利既是“權”也是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你如何做父母

★孩子不願意學習首先是從思想懶惰引起的。缺乏思想,雙手是不能激起靈感的。

★一個人從小不僅要用理智去認識世界,而且要用心靈去領會它。

★要想自己成為幸福的人,就應當對別人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赤誠相見。

★鐵石心腸的人大都生長在那些父母過分溺愛子女,對他們百依百順、一味遷就,對他們沒有任何要求的勞動人民家庭,工人、農莊莊員的家庭和知識分子家庭。

★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我越來越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一致的地方開始的,而這種一致性只是在一個人能珍視某種事物的條件下才有可能達到的:開頭是珍視人,珍視自己同人的種種關係,而後是珍視一種思想、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