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北向资金“不行了”,内资重夺话语权?你不知道跟外资赚钱有多爽

最近的市场两极分化,创业板时隔3年之后,重新扛起领涨大旗。但北向资金宠爱的白马股,比如贵州茅台、五粮液、上海机场、三一重工等公司却涨幅有限。

北向资金是不是不行了?北向资金还是聪明钱吗?是不是内资抢班夺权,重新在A股中说上话了?往后,创业板还会不会继续上冲?

北向资金“不行了”,内资重夺话语权?你不知道跟外资赚钱有多爽

更重要的是,身边有很多小伙伴,一度跟着北向资金在炒股,听说还赚了不少钱。既然北向资金已经不能做到,买啥涨啥,是不是就不能跟了?

加上最近爆款基金不断出现,让市场一度产生幻觉,好像内资重新扬眉吐气,成了引领市场的风向标。但实际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北向资金是谁?

北向资金是谁?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被动投资A股的外资;二说是传说中的国家队,三说,是内资机构出口转外销,变成了外资,甚至还有说是外汇储备。各种说法都有,但又没法查证。

毕竟,人家港交所又不会进行穿透核查。

前一段时间,中信证券对北向资金渠道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26.3%的资金托管在外资券商,这部分有一批对冲基金的高频交易。另外68%的资金,托管在外资银行,这批资金,交易不频繁,具有一定的“长期持股”和“价值投资”的特征。

为什么北向资金总是能抄到底,为什么北向大量卖出就跌,北向资金持续买入,大盘就趋势性上涨。做T,做波段,都顺风顺水,这还真不是散户的幻觉。

北向资金和内资有什么不同?

从投资风格来看,北向资金和内资的投资风格也有所不同。一样是机构,北向资金更偏向于“价值”,而内资更偏向于“成长”。

从投资风格来看,整体来看,“长期持股”的北向资金更偏向于传统的价值投资,选择成熟稳定的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持仓主要集中在大消费领域。

当然这并不绝对。

北向资金“不行了”,内资重夺话语权?你不知道跟外资赚钱有多爽

要不没法解释,为什么很多科技股启动之前,都有北向资金的大量加仓,这其中包括京东方、宁德时代等。

而内资公募更倾向于高成长性,基本上和ROE成正比。最近,市场持续向科技股倾斜,外资的表现,稍逊于内资,也在情理之中。

两者有分歧也有一致。比如,2月3日,大盘接近跌停,北向资金净买入180亿,41家公募基金自购接近26亿。在“赌国运”这件事情上,它们表现得很一致。

当然,他们可能都是觉得2700点确实已经是估值的低点了。

散户该信谁?

北向资金买的主要是大盘消费蓝筹,和大盘的表现直接相关。内资做中盘科技成长股,主要在中小创。

当两者情绪一致的时候,当然没问题。市场会走出类似于2月3日的趋势行情。

但如果反过来,北向资金看空,内资看多的话。说实话还是要以北向资金为主。毕竟,我们大多数散户炒股,还是看大盘的。只要大盘稳住,中小创科技股就有表现的空间。反过来,大盘不稳,中小创也还是得跌跤。



疫情还在,我想给你关怀,点红色按钮关注我,开启投资伴侣间的恩爱。

北向资金“不行了”,内资重夺话语权?你不知道跟外资赚钱有多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