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1月25日深夜,江蘇首批147名醫療隊員抵達武漢,江蘇援湖北戰“疫”大幕就此正式拉開。迄今,他們在湖北戰鬥已整整一個月。

一個月來,11個批次共2480名江蘇醫護人員先後抵達武漢,他們在億萬人矚目的湖北保衛戰主戰場,衝鋒陷陣,治病救人。

一個月來,江蘇援武漢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4653人。其中,搶救危重型病例135人、重型病例890人。累計護理患者人數4698人,累計治癒出院人數979人,累計培訓省內及武漢當地醫務人員過萬人次。他們用血肉之軀、赤誠之心和精湛技藝,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一個月來,按照黨中央“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的指示精神,朝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零感染、打勝仗”戰略目標,他們以異鄉為故鄉,視患者為親人,前進、前進、再前進!在2020年的春天,在武漢戰場上,書寫一闕蕩氣迴腸的戰疫史詩。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2月24日下午1點多,武漢漢口火車站,江蘇派出由31名心理醫生組成的第十一批援武漢醫療隊抵達火線。這支“特種部隊”既治病,又療心,激戰正酣的“武漢戰場”再添生力軍。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報名、集結、出發、會師——目標武漢。過去一個月,江蘇醫療衛生系統頻繁上演著這樣激動人心的一幕又一幕。

自首批江蘇醫療隊抵達武漢,短短一個月,江蘇“白衣軍團”集結出發的頻率以“天”為單位——1月28日,江蘇第二批139名醫療隊員抵達武漢,此外,江蘇重症護理隊20名護士抵達武漢,進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2月2日下午,江蘇第三批120名醫療隊員從南京飛往武漢;2月4日下午,37名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出發馳援湖北;2月9日下午,江蘇第五批958名醫療隊員整裝出發;2月10日中午,第三支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44名隊員奔赴武漢方艙醫院;2月13日,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705名隊員集結完畢,奔赴武漢;2月20日下午,第八批江蘇援武漢醫療隊178名隊員在鹽城集結啟程;2月21日上午,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31名隊員奔赴武漢,增援江夏方艙醫院;2月23日上午,江蘇13名疾控專家集結完畢,趕赴武漢市經開漢南區支援;2月24日上午,第十一批江蘇援武漢醫療隊31人啟程,再赴武漢。

沒有不害怕疫情的人,但總有人越是艱險越向前。他們是真的勇士,是真心英雄。

“疫情當頭,義不容辭!”除夕夜,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漢鵬悄悄收拾好行李,為了不讓上了年紀的父母擔心,他瞞著老人“偷偷”出發。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護士孫春,與相戀6年的女友推遲了婚期,星夜出發,慨然奔赴前線。他說,“國有危難,扶危渡厄,救死扶傷,本就是醫者使命。”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軍令如山!與時間賽跑,就要兵貴神速。

在武漢戰場,江蘇隊屢創“奇蹟”。2月13日晚,首批“挺進”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江蘇醫護人員——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轉到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與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省隊的300位醫護人員“會師”,當晚開始收治患者。

憑藉一週前建設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經驗,江蘇隊快速推進架構建設、物資梳理、功能運作等建艙流程,將武漢體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國家收治標準的方艙醫院,並順利收治患者,全過程不到24小時。江蘇隊以倚馬可待、開局就是決戰的行動,精彩詮釋什麼叫“疫情就是命令”!

武漢安則全國安,武漢勝則大局勝。在武漢,江蘇盡銳出戰,集重兵,打大仗。“全省80%的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和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都到了湖北前線,江蘇省委省政府幾乎是傾其所有、精銳盡出。”江蘇援武漢醫療衛生隊總領隊邱澤森說。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民戰爭,對手是“狡猾”而兇險的新型病毒。看不到硝煙,瞧不見敵人,但一次疏忽,或許就會遭受挫敗。踏上沙場,江蘇白衣戰士枕戈待旦、夙興夜寐,一次次熱血衝鋒,一番番迎難而上,與病魔較量,與死神掰腕。

“進駐15天,我們所有的患者零死亡!”2月23日,湖北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大門口,江蘇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蘇州二隊隊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強底氣十足地對記者說。

前線屢立戰功,江蘇隊靠的是“豪華陣容、先進武器”的裝備,憑的是“上班看病,下班議病”的敬業,使的是“多科協作,特色管理”的智慧,更多是“拔管插管我先上”的勇氣與擔當。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

江蘇隊人員總規模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首,且遙遙領先。戰場上能發揮多大作用,關鍵看“排兵佈陣”。

看“指揮系統”,江蘇醫療隊武漢指揮部就是武漢戰場的前線“司令部”。江蘇援武漢醫療隊批次多、單位主體多,分散在全市十多個點,駐地賓館星羅棋佈。武漢指揮部通過建立臨時黨組織,推選有威望的名醫任黨支部書記,實時信息彙總,統一指揮調度。握指成拳,合力出戰。

觀“作戰地圖”,江蘇隊在武漢的11個批次共2480名醫護人員,主要分佈在6個重症醫院和2家方艙醫院,擔當這8個“江蘇陣地”上的中堅力量。特別是武漢全市5家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重點醫院,江蘇主要參與了其中3個。另外,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中南醫院,同樣忙碌著江蘇“白衣戰士”的身影。

看“戰略戰術”,江蘇隊應武漢戰場之需,揚隊伍力量之長,主要採取兩種“打法”:一種是與當地醫院“混編主導”。例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第二批江蘇援武漢醫療隊進駐後,與當地醫院原有醫護力量混編,但從治療到查房、護理環節,都由江蘇隊主導;另一種是“整體接管”醫院病區。例如,第三批整體接管同濟醫院中法新城病區的重症病房,第四批等隊伍接管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號艙等。

一個月下來,“江蘇打法”經受住了“武漢戰場”的檢驗。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重症病區是武漢保衛戰的“要塞高地”。剛抵達武漢,江蘇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領隊王寧就發現物資倉庫裡只有一臺指脈氧儀。緊急向後方“求援”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調度,在最短時間為每位救治患者配上一臺指脈氧儀。

在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遇到原有心臟疾病的複雜病例,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成員王洵通過“互聯網醫院”,連線請教後方無錫第二人民醫院院長韓曉楓,遠程會商最佳治療方案,使得患者化險為夷。

在武漢全市五大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金銀潭醫院,2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急需實施氣管切開手術,國家醫療救援隊隊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謝劍鋒博士立即穿上防護服,趕赴ICU,在近視眼鏡、護目鏡、防護頭罩三層隔離下,用套了三層手套的手,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迅疾而準確無誤地完成整個操作,令當地同行讚歎不已。

“主動請戰、能征善戰、團隊作戰,是江蘇醫護人員身上的共同特徵和鮮明標識。”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王薇說。治療時,醫術精湛的“江蘇大夫”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護理時,細心勇敢的“江蘇護士”同樣不怕髒、不怕累、不懼險。比如說,當下武漢各大醫院奇缺工人,江蘇護士們主動幹起了清潔工、搬運工、護理工的髒活累活。上了戰場,一大批嬌氣的90後“江蘇姑娘”變身“女漢子”,給武漢院方留下深刻印象。

“江蘇軍團”帶來的不僅是“生力軍”,更有“新武器”。江蘇省醫療隊支援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第一件事就是推動醫院劃分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區,開通醫務人員通道和患者通道,這是防止醫護人員感染的重要功能區。如今,“三區兩通道”模式已經在武漢全市推廣。

江蘇是中醫藥大省,在眾多方艙醫院,江蘇省中醫院特色的荊防敗毒散顆粒劑、上感顆粒等中醫藥藥方一經應用,效果明顯。中醫“辨證論治”與西醫治療相結合,釋放“1+1>2”的融合力量。

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

艱苦卓絕的“武漢戰場”,一往無前的白衣戰士當中,一個個特殊群體的身影,令人難忘。

前進!朝著“零感染 打勝仗”的戰略目標——江蘇醫療隊武漢戰疫“滿月”記

袁濤

2月25日清晨,武漢市江夏區聯投廣場,第二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駐地賓館,每個房間都已忙碌起來。6點多,記者敲開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主管護師袁濤的房間,她正在忙著洗漱。因為戴眼鏡的原因,護目鏡和眼鏡已經將她的鼻樑勒出了一道血痕。面對鏡子,貼上了鼻貼,袁濤說,“哪有時間梳妝?洗一把臉就走。”為了打勝仗,她們顧不上形象。

防護服安全防護時間一般是連續工作4個小時,穿脫都很耗時間。張家港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朱亞軍說,為了節約物資,不少醫護人員提前一天晚上就不喝水,早上也不吃早餐,這樣可以整個工作時間一次廁所都不去。為了搶救生命,他們兜上了“尿不溼”甚至“姨媽巾”。

“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護90後。2020年,90後守護這個世界!”已經抵達武漢滿月了,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南京鼓樓醫院重症醫學科90後護師劉驪娟,依舊忘不了第一次走進病房時,看到患者們焦急渴望的眼神。“哪裡有什麼英雄啊,只不過是一群孩子義無反顧地往前衝,拼命地從病魔那裡搶人”——經歷武漢保衛戰的檢閱和磨礪,90後的肩膀“硬”了起來。

“我是黨員我先上!”踏上武漢戰場,每逢危急時刻,總聽見這樣一句鏗鏘話語。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宜興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萬國強說,平時用一倍的力量,這裡要用十倍的力量去做。特別是插拔管環節,感染風險極大,醫療隊中的黨員都是想都不想,奮勇向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他們以行動擦亮黨徽,以實踐踐行諾言,在全國戰疫“最前線”立起江蘇醫療隊的“先鋒群像”……

“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2月23日,黨中央發出了新的戰鬥命令。當晚,江蘇醫療隊數十名分隊領隊在微信工作群裡紛紛表態:“越‘吃緊’越咬緊牙關,越‘吃勁’越要鼓足幹勁。”“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奮勇爭先、敢於擔當、服務大局的“江蘇精神”,歷經戰場淬鍊,浴火更顯!

談到馳援武漢,國家衛健委重症救治專家組成員、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朱佳教授萬分感慨:“我親眼看到,在後方,醫院裡報名去武漢時一呼百應;在前線,插拔管這些最危險的事大家都搶著上前。江蘇人身上有這樣一種精神:我們戰‘疫’必勝!”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