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環洋新材料“出海”化解停產危機

對於不少企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危機。但是,危中有機遇,這種機遇,可能來自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可能來自新技術、新產業的帶動,也有可能來自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機遇稍縱即逝。如何用好窗口期,主動搶機遇,用機遇,走出一條危中求機、轉危為機的新路子?寧波日報報網端與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聯合推出“化危為機,寧波民企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本報訊(記者馮瑄 通訊員何清 徐關金)“如果不是疫情讓我們面臨停產危機,真沒想到要進軍海外市場!”昨天上午,在大榭開發區環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裝卸區,儲罐車排隊充裝環氧氯丙烷,公司副總經理餘誠誠終於不用再為越來越多的庫存犯愁了。按照計劃,3天內,300噸環氧氯丙烷將裝船運往韓國。

環洋新材料主要從事環氧氯丙烷研發、生產和銷售,年產能6萬噸。“我們的產品一直是面向江蘇、安徽等國內市場,銷量也是國內領先。”餘誠誠介紹,公司的產品主要是生產塗料的原材料,“在國內就已經擁有很大的市場,無論從利潤還是銷路上,企業沒有想到與海外客戶合作”。去年企業的產值約10億元。

然而,讓餘誠誠沒有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國內道路運輸管制,竟然讓企業庫存積壓日趨嚴重,幾乎面臨停產危機。原來,作為萬華工業園產業鏈下游末端的企業,環洋新材料屬於連續性生產企業,主要來自萬華產生的氯化氫。截至2月3日,環洋新材料的庫存近七成,為此企業將生產負荷降至25%。

“如果產品再運不出去,我們只能停產了,如果我們停產,將會造成整個工業園的停產,到時候影響和損失會更大。”餘誠誠告訴記者,那兩天的心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消化庫存?“我們預設了很多種方案,把所有有聯繫的客戶資料都翻了出來。”營銷部負責人吳躦鴿回憶,2月3日當天環洋新材料經歷了一場最大規模的“頭腦風暴”。最終,環洋決定,在國內道路受阻海運暢通的情況下,不妨試試進軍海外市場。

“儘管我們之前沒有開拓海外市場,但一直與日本、韓國地區的客戶保持著聯繫。”刻不容緩,吳躦鴿和整個營銷部開始一一聯繫這些客戶並瞭解產品需求。後來,他們獲悉,韓國一客戶正好對環氧氯丙烷的需求量較大,有五六千噸。經過數個小時的溝通,這家韓國客戶與環洋新材料達成了合作意向。2天內雙方正式簽訂1000噸環氧氯丙烷、價值142萬美元的合同訂單。

按照合同,1000噸環氧氯丙烷要在一個月內完成出貨。“因為是第一次出口,時間緊迫,多虧了大榭管委會和大榭海關、銀行等部門為我們開闢綠色通道,急事急辦!”餘誠誠說。危機之中,企業搶抓國外市場拓展的機遇,實現“化危為安”的同時,也讓自身的產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截至2月20日,環洋新材料生產負荷已經提升至100%。

眼下,環洋新材料已經與日韓等地的其他客戶展開密切業務洽談。

點評

受疫情影響,環洋新材料公司的產品難以運抵國內市場目的地,造成庫存嚴重,面臨停產危機。危機時刻,公司不等不靠,開展“頭腦風暴”,打開了充分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新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危機蘊含商機。第一張來自韓國的海外訂單簽訂了,第一批貨物從寧波舟山港出海了。環洋公司化危為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加快發展寧波“246”產業的龍頭——綠色石化產業,就是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做大產業蛋糕。而寧波的口岸優勢、港口物流優勢,更是企業“出海”堅強有力的保障。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 陳少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