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防控不誤農時 興安縣復工復產促脫貧增收

桂林生活網訊(通訊員楊長波 李純潔)“這一批砂糖橘有4萬多斤,準備運往四川綿陽等地銷售。年前我們就已經打通了那邊的市場,這個口感的柑橘在當地不愁賣!”蔣朝生說,眼下疫情雖然還沒結束,但是農時不能耽誤,砂糖橘是應季時令水果,再不摘就會爛在田裡。

疫情防控不误农时 兴安县复工复产促脱贫增收

蔣朝生是興安縣崔家鄉2015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家中兩個老人患有慢性病,因病致貧。為了脫貧,2014年,他開始種植砂糖橘,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種植的砂糖橘由之前的2畝發展到現在的47畝,並於2018年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去年冬天基本上都在外面跑市場,與三四個外地老闆都達成了協議,我從這邊發貨,他們就負責在當地銷售。”蔣朝生表示,儘管當前面臨柑橘採摘用工難的問題,但是疫情防控大意不得,工人只請本村的,而且要佩戴口罩分不同時段下地採摘。

初選、洗果、打蠟、分揀、包裝……在崔家鄉果樂園果業加工廠,工人們分工明確地幹著手中的活兒,他們戴著口罩,保持著1.5米的間隔距離,正在有條不紊進行“流水線”作業。

“為保障員工的生命健康,在復工前我們購買了大量的口罩和消毒水,並專門設立了體溫檢測點,對外來人員和車輛都進行了嚴格登記和消毒。”據企業負責人崔財華介紹,從復工到現在,每天從加工廠運往外地銷售的柑橘有40噸左右,最多時達100噸。面對如此量大的加工,必須要時刻關注工人們的身體狀況,實在忙不過來就讓工人分時段上崗,避免人員扎堆聚集。

46歲的崔家軍是興安縣崔家鄉崔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在加工廠專門負責消毒和裝卸工作。2016年,他成功實現脫貧,這兩年一直在外打零工,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由於都是本村人,所以我們在招工時也有意往貧困戶傾斜,只要是他們有時間又願意來就可以一直在這幹下去。”崔財華說,今年以來共有6名貧困戶在這裡做工,按照80元/天標準來發放工資。在幫助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的同時,他還鼓勵大家要自力更生,多勞多得。

據瞭解,興安縣委政府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切實抓好農業生產,確保疫情期間“菜籃子”供應充足。同時,充分了解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結合企業復工復產帶動他們實現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