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即伊克昭盟)

鄂爾多斯市,即前伊克昭盟,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其名稱來自所處的鄂爾多斯高原,政府所在地東勝區。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行政圖

地理位置及環境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東部、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呼和浩特市、山西,包頭、巴彥淖爾市,寧夏自治區、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與陝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座標為北緯37°35′24″-40°51′40〞,東經106°42′40〞-111°27′20〞。東西長約400千米,南北寬約340千米。總面積86752平方千米。截止2008年3月10日,據人口計生部門統計,全市現有戶籍人口150萬人,其中蒙古族16.8萬,外來流入人口44萬。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被黃河環繞,屬黃河上中游地區,黃河境內流長728公里。南以長城為界,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自治區毗鄰,形成秦晉文化與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鄉”。鄂爾多斯市與黃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又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金三角”。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漢意為眾多的宮殿。全市轄東勝區、達拉特旗、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區。

鄂爾多斯市西高東低,地貌主要分為東部的丘陵溝壑區、西部的高平原區、北部的庫布其沙漠區、南部的毛烏素沙漠區、中部的波狀高原區和北部黃河南岸的平原區。海拔在850米至2149米之間。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間為2716﹒4小時—3193﹒9小時。年平均氣溫在5.3℃-8.7℃,平均月最低氣溫為–10℃-13℃,7月平均氣溫為21℃-25℃,全年氣溫日差為11℃-15℃,年差為45℃-50℃。東部地區降水量為300毫米—400毫米,西部地區降水量為190毫米-350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蒸發量大,年蒸發量為2000毫米—3000毫米。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全景圖


1.產業:

礦產資源為主要產業:東勝區礦產均為沉積礦產。儲量最多的礦產是煤,其次有油頁岩、天然氣、黃鐵礦、泥炭、軟質耐火粘土、石英砂、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截至2012年,東勝區境內已探明的礦種30多種,共有礦床、礦點24處

2.農作物牲畜:

2015年,東勝區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24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152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為22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10000噸,其中玉米產量為6957噸,油料、蔬菜產量分別為17噸和235噸。

3.工業企業:

2015年,東勝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529.4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重工業實現產值494.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3.4%;輕工業實現產值37.8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1%。

2015年,東勝區原煤產量達到7976萬噸,同比下降2.0%;發電量54.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5%;供電量21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羊絨衫產量167萬件,同比增長6.4%;自來水生產量308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7%;汽車76602輛,同比增長60.1%。(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見附表一)

2015年,東勝區6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2.2億元,同比下降11.5%;實現利潤總額50.2億元,同比下降48.1%;產品銷售率達103.1%。

2015年,東勝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施工企業148家,全年完成產值112.7億元,同比下降60.3%。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9.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1.8%;竣工面積67.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

2015年,東勝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4.97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房屋施工面積1419.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3%;商品房銷售面積94.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商品房銷售額49億元,同比增長2.1%。

4.其他:

2015年,東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18億元,同比增長8.2%。限額以上汽車類、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分別下降7.2%、26.5%和8.5%,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和日用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1.1%、53.4%和39.4%。

截至2015年末,東勝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327.7億元,佔全市比重達49.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75.43億元;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688.7億元,佔全市比重達62.5%。

2015年,東勝區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3.26億元,其中財產險收入7.42億元;壽險收入15.84億元。各項賠付支出8.46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7.8億元;壽險賠付支出0.66億元。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電廠

文化風俗

1.地方風俗

佳米高拉廟會是由東勝區罕臺鎮灶火壕村民間自發組織舉行的一種民間信仰廟會風俗,佳米高拉廟始建於清朝中葉,是一座喇嘛廟,經過1975年、1990年、2005年三次對廟宇的擴建,已發展到擁有正堂一座、觀音廟一座、玉皇大帝廟一座、小廟宇五個及一處燈遊會活動場地的規模較大的祭祀活動場所。

2.名優特產

豆麵是東勝地區漢族飲食中的一種食品。豆麵的吃法只有一種,就是將煮熟的麵條加入調湯即可,調湯方言叫做“臊子”,臊子最好用豬肉丁、土豆或豆腐丁熬製,放入紅蔥末。

紅醃菜很鹹,幹吃、泡著吃均可,吃起來特別有嚼頭。 紅醃菜較輕,大約0.5公斤重的紅醃菜,其容積就有四五個蘋果那麼大。秋收以後,把圓白菜、蘿蔔、蔓菁、芋頭切成細絲醃起來。翌春,把它撈出來晾到快乾的時候,再用原湯(酸鹽湯)將其煮熟,攥成團,曬乾,便成了褐紅色的紅醃菜。

3.文化遺產

敦花:一種流傳在東勝地區民間的類似於刺繡的一種手工技藝。過去,人們在大小不一的布上敦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當做日用品,比如蒙在被子、箱子、桌子等上,或者掛在室內的門窗上當做門簾或窗簾用,作品反映的題材既有人物、風景,又有花鳥靜物,借用各種圖案,採取象徵隱喻等手法附以其特殊的吉祥含義。

4.燈遊會

東勝民間社火燈遊會是東勝區人民逢年過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是人們祈求平安、幸福的場所,是東勝區人們進步、文明、和諧、富裕的縮影,是東勝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5.秦直道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抵禦北方強大的匈奴族的侵擾,於始皇三十五年(212年)令大將蒙恬徵調民夫三十萬,歷時兩年半修築的一條直道。南起秦都雲陽(今陝西淳化縣北),途徑十四個縣(區)全長一千四百多里,平均寬度約30米,由於這樣的道路寬闊平坦,能適應大隊人馬快速馳援,故稱“馳道”,又因其南北遙遙相對、直線相通,也稱“直道”;秦始皇修建了由都城通往六國的馳道多條,但直道僅此一條,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夜景


名勝風景

1.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他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這裡牧草騰碧浪,羊群卷雪花。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佇立,明黃的牆壁、硃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莊嚴。陵園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2.響沙灣

響沙灣也叫銀肯響沙(“銀肯”為蒙古語,意為“永久”),居中國響沙之首,堪稱響沙之王。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庫布齊沙漠中,距內蒙古包頭市30公里。響沙灣旅遊景區是國家旅遊局推出的“首批國線旅遊景點”之一、中國AAAA級風景區。響沙灣是一個彎形沙坡,背依蒼茫大漠,面臨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為45度,寬度400多米。天晴無雨、沙子乾燥時,人從沙丘的頂部往下滑,沙子會發出飛機轟鳴般嗡嗡聲,也因此而得名

3.恩格貝

恩格貝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腹地達拉特旗烏蘭鄉鎮內,總面積30萬畝,恩格貝為蒙古語,意為平安、吉祥,歷史上是一塊水草豐美、風景秀麗的地方,曾是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有默默無言的秦磚漢瓦,這裡有穆桂英徵西時築起的西元城;這裡曾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獨貴龍”運動領袖阿堯爾色那的大本營,這裡有五百抗日將士的忠烈魂;這裡的“天外神石”令人遐思萬千,這裡的“龍泉聖水”讓你氣爽神清,這裡的恩格貝召曾經經燈長明……

4.世珍園

世珍園旅遊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重要保護溼地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世珍園旅遊區內除湖泊、島嶼外,分佈著大片的溼地、沙漠、草地、丘陵,是典型的餓高原荒漠、半荒漠溼地生態系統。水面面積約10.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

這裡生活著遺鷗、東方白鸛、白天鵝等鳥類80餘種。

世珍園由三大景區組成: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鄂爾多斯神光響沙景區;鄂爾多斯草原蒙古族風情區。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109國道鄂爾多斯市西45公里處,佔地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為10.2平方公里。是世界珍稀瀕危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的棲息繁殖地,並佔到全球已知遺鷗總數的75%以上。其它國家級保護動物大天鵝、東方白鵝、鴻雁等也在這裡駐留,各種鳥類達百餘種之多

5.油松王

蒼茫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棵形單影隻的古樹,其形態好似大鵬展翅,枝葉如垂天之雲,人稱中國油松王。 經專家們考證,它的樹齡已有908年,即生於公元1089年。樹高25米,胸徑134釐米,材積13.5立方米。 它是鄂爾多斯高原的一顆活化石。 有很多人不遠千里萬里來參拜它,並尊稱它為神樹。它在準格爾旗西南的一座山頭上,經受住了殘酷的環境,而今仍無衰老之意,枝繁葉茂,顏色濃綠,枝頭松果累累。已被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之列。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大草原:

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興建於2004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騎射之地、遊牧之所”的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佔地面積16000畝,是內蒙古中西部接待規模較大的草原休閒度假目的地之一,也是鄂爾多斯市重點項目扶持單位、自治區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單位、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單位。多次被主管部門評為“民族團結示範企業”及“旅遊服務優質獎”。

鄂爾多斯草原有最具民族特色的五大文化旅遊產品:那達慕實景馬術劇、詐馬宴、草原之夜篝火晚會、飛天草原以及鄂爾多斯婚禮表演。那達慕實景馬術劇,它是鄂爾多斯草原重點旅遊產品。全場表演45分鐘,整劇以馬背為舞臺,內容包含敖包祈福、單人單馬、多人多馬、馬上騎射、蒙古族男兒才藝表演等內容。詐馬宴是古代蒙古民族最隆重的宮廷宴會,也是蒙古族特有的慶典宴觴。在詐馬宴中,您可以穿上王爺、大汗的華麗服裝,品嚐美食、參與競技,體驗做王爺、大汗的尊貴享受。草原之夜篝火晚會是草原蒙古民族獨有的盛大聚會。夜幕降臨,老阿爸唱起悠長的祝詞,薩滿法師點燃聖火,跳起薩滿舞,虔誠的向長生天祈福,草原上的人們相聚在聖火旁,與親人、愛人、朋友一起,跳起安代舞,接受聖火的洗禮和祝福。飛天草原是目前國內雜技界中表演難度最大、危險係數最高的項目之一,飛速旋轉的大飛輪、空中跳繩、空中飛人及大變活人魔術等,帶給您不一樣的驚險刺激。鄂爾多斯婚禮展現了獨具民族魅力和鄂爾多斯地域風情的婚俗文化,表演中濃縮了鄂爾多斯蒙古族娶親過程中的精華內容,有分發出嫁,母女惜別等感人情節,處處洋溢著迷人的蒙古族風情,同時也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景區日接待遊客量近8000人次,可同時容納1500人用餐和住宿,核心區是由兩個蒙古金帳和399頂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一心、兩翼、六區”的佈局突出了景區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一心,即遊憩集散中心;兩翼,即民俗人文體驗翼、草原自然風光翼;六區,即綜合服務區、汽車營地區、民俗文化體驗區、草原休閒娛樂區、草原休閒度假區、草原生態觀光區六個功能區,整體景觀如同一隻展翅雄鷹翱翔在鄂爾多斯草原上。  觀鄂爾多斯婚禮、看實景馬術劇、騎馬、射箭、祭敖包、訪牧戶,領略草原深處最原始、最淳樸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炒米、奶茶、手把肉,銀碗、哈達、烤全羊,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邀您相約草原!

<strong>鄂爾多斯市是集綜合文化的一座城市,具有其別具一格胡特色,除介紹之外還有很多它的獨特之處。歡迎大家來做客,小編給大家當免費的導遊


煤礦之都鄂爾多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