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業績堪憂、吃相難看 飽受爭議的太龍藥業壓力重重

自從上月底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發佈之後,全國各地就掀起了一股搶購雙黃連口服液的風潮。雖然很快就被各方面科普為“智商稅”,但這還是讓此前一直低調的“涉雙黃連”企業登上了C位。

就在雙黃連口服液搶購最熱的那幾天,哈藥股份、太龍藥業、福森藥業......多家生產銷售雙黃連的藥企股價一路飆升,但很快,隨著官方闢謠信息的接踵而至,相關企業的股價又開始驟降。

其中,太龍藥業可謂是“表現”最跌宕的那一家。它先是連續收穫了五個漲停板,股價漲幅明顯,然後二股東火速宣佈計劃套現六百萬股離場,捲入“國難財”爭議,再然後就是太龍藥業股價在近期的下跌了。

這讓太龍藥業這家傳統藥企難得地登上了輿論漩渦中心。

疫情中,太龍藥業被質疑吃相難看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與相關官媒的一個“烏龍”,造就了這場疫情中的醫藥股“盛事”,在“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等權威人士或機構闢謠之前,國內醫藥股、特別是雙黃連相關股迎來了大爆發。

相關數據顯示,在疫情發生之前,國內股票市場的醫藥板塊在去年一直處於相對比價萎靡的狀態,但疫情期間,醫藥股異常活躍。

農曆新年之後的鼠年首個交易日裡,受到疫情的影響,滬深兩市三千多隻股票“齊跌停”,總市值蒸發超過五萬億人民幣。但就是在此背景下,在雙黃連的“加持”之下,以太龍藥業等為代表的醫藥股一路漲停。

面對這種“意外”的連續漲停,最“冷靜”的反而是太龍藥業的內部人士,因為相關大股東嗅到了套現的好時機。2月3日,太龍藥業官方發佈的一則股東減持計劃顯示,太龍藥業持股超過6%的第二大股東吳瀾,計劃在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六百萬股,按照當時的股價,涉及套現金額超四千萬元人民幣。

疫情中,大股東在股價瘋漲時馬上計劃拋售,這看起來似乎顯得有些“吃相難看”,有鑑於此,網絡上開始有很多人質疑此舉是“發國難財”的行為。

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於太龍藥業的“負面關注”越來越多,另外一則負面新聞更將太龍藥業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悉,太龍藥業和上海醫藥所竟然有著關聯關係,而上海醫藥所就是雙黃連能預防新冠疫情“謠言”的始作俑者。

從發佈抗疫“謠言”到股價暴漲,再到大股東套現,這看起來怎麼都像是一場環環相扣的“套路”。

公開信息顯示,太龍藥業旗下的全資控股子公司“新領先醫藥”就是改制於中科院下屬研究院,而上海藥物所同樣隸屬於中科院,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藥物所、新領先醫藥、太龍藥業關係匪淺。

更有意思的是,太龍藥業正是從此次減持的第二大股東吳瀾以及另一關聯人處購得“新領先醫藥”的。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個答案,而如果真的是故意操作的話,那麼上海醫藥所明顯就是為了營銷才發佈了雙黃連口服液能夠預防新冠疫情的消息,這毫無疑問就是板上釘釘的“發國難財”。

另外,與太龍藥業有著諸多關聯的上海醫藥所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專業的官方機構,但鑑於它此前遭遇的種種爭議,其專業性嚴重存疑。

就在不久之前,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還陷入知名學者對她的數據造假舉報。

如此看來,太龍藥業被質疑吃相難看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業績壓力之下,太龍藥業日子並不好過

而除了在“操守”上所面臨的巨大爭議,人們同時也發現太龍藥業本身的業績表現並不怎麼樣。

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在最新的2019年業績預估中,太龍藥業預期的淨利潤不到五千萬元,扣非淨利潤更是隻有兩三千萬。而且,這還是太龍藥業預計實現的一次“扭虧為盈”里程碑。

在過去幾年,太龍藥業的盈利表現非常堪憂,2016年到2018年期間的淨利潤分別只有0.04億元、0.05億元和-1.15億元,2018年“鉅虧”1.15億的背景下,太龍藥業的盈利壓力顯然非常大。

而從營收表現上來看,太龍藥業在2016年到2018年的總營收分別是9.53億元、11.68億元、11.95億元人民幣,同樣增長緩慢。

相關財報分析顯示,在研究了太龍藥業發佈的2019年半年報之後發現,太龍藥業旗下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是常規的藥品製造,2019年上半年有超過八成的營收都是由其貢獻。但與此同時,該業務毛利率水平只有34.73%,這個數字遠低於藥品製造行業的平均值53.86%。

營收表現、盈利表現、毛利率水平表現不佳之外,太龍藥業還在面臨著較大的債務壓力。相關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太龍藥業賬上有高達5.43億元人民幣的長期借款,而前年太龍藥業全年實現的總營收也就只有11億多,這顯然是壓力比較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太龍藥業還被“扒出”在2019年前三季度存在應收票據、預付款同比增長較高的問題,這顯示的是太龍藥業在整個醫藥製造行業中的地位正在不斷下滑、議價能力有限,這更會加劇此後太龍藥業的業績壓力。

“幸運”的是,一次雙黃連口服液的謠言讓太龍藥業省去了很多廣告費。但不幸的是,它在這次輿論狂歡中所顯示出的實際實力卻不能讓人滿意。再加上企業“操守”方面的質疑,未來太龍藥業的業績表現只會更加壓力重重。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