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碰到一些朋友對買保險這事特別糾結,在糾結中目送一款又一款產品,迎接一波又一波漲價,想買,又搞不清楚那麼多保險有啥區別,看書自然是沒那個精力,但是又必須自己研究,能採用的辦法自然是上網各種搜(這點其實特別理解,白領高知人群的特點,就是自我學習能力強,如果自己不研究,只聽別人的一面之詞,心裡是絕對過不去的,更何況涉及的投入少說也有十幾萬。)但關鍵網上的信息真的都靠譜嗎?如果他真的那麼中立為什麼費勁巴拉的發那些東西呢?寫過文章的知道,隨便一坐大半天就沒了,圖啥呢?

有好多的“理財專家”,或者號稱 “精算師”的,還有一些網頁自動彈出的小廣告,都在言之鑿鑿的告訴你,“消費型重疾險才是保障類剛需產品,而儲蓄型的重疾險白白佔用了你的資金,如果自己投資能如何如何……&*%¥#@*,所以保險姓保,錢要花在刀刃上。”

這句話,是不是炸一聽覺的還挺貼心的,感覺是這麼回事對吧。但要我說,前半句保險姓保一點兒毛病沒有,至於後半句,您那錢花的是不是刀刃上可就不一定了。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既然您的想法是 “我只要保障就可以了,投資我可以自己做。” 那好,我們就從保障和投資這兩部分來說。

一、保障

根據市面上的保險產品,我們暫且把重疾分為這三種:一年期的純消費型重疾險、保終身但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保終身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也就是常說的儲蓄型)

1、一年期的純消費型重疾險

這種重疾險最吸引人的就是保費,很便宜,特別容易讓人感覺自己確實做到了好鋼用在刀刃上,但是它的保險條款您有沒有好好看過呢?

首先,它的合同免責條款和主流重疾險就有很大區別,拿一款此類互聯網保險合同為例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這是網上在售的某款一年期重疾險的免責條款,在這篇免責條款中,如果您在等待期內發生與重疾相關的檢查,那您的重疾是不能賠償的,而在常規的重疾條款中,只要初次確診是發生在等待期以後就可以正常理賠,這初次確診和初次就醫,一詞之差可就謬之千里了。另外,根據這份免責條款,就算您投保的時候身體是健康的,但是後來得了精神上的疾病,免責;未遵醫囑用藥,免責;醫療事故引起的,免責;生育引起的,免責;得了特定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心理疾病等,統統免責;遭武裝綁架,也免責。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說實話,這樣的免責條款真的趕上普通醫療保險的免責條款了,而且就算是醫療保險的免責條款也沒有說等待期有相關檢查也算免責的。

那我們再看看一般重疾險的免責條款是啥樣子的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在一般的重疾險中,除了像戰爭、核爆炸等這種重大不可抗力,其它的基本都是對道德風險及違法行為的免責,對於個人容易發生涉及的部分會有黑體字強調。都是重疾合同,對比一下,您就懂了。

看完免責條款,再看關於變更項。

這是剛才那款網上消費型重疾險,關於職業工種變更的條款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也就是說,如果您投保後,從事的工種發生變化,那是需要告知保險公司的,涉及保費的變化,或者是否繼續給您承保。如果忘了告知到時候賠不賠呢?這咱真不知道,您得問那家保險公司了。成人可能工種變化的幾率不大,但要是給孩子上的,那您可得想著點兒這事。

那主體保險公司的重疾條款中對變更項寫的要求是啥呢?

——您的聯繫方式發生變更了,記得及時通知我們。over

……

繼續重點,關於續保的條款

重疾類的保險最重要的就是保終身,因為風險隨著年齡增長必然越來越大,這是自然規律。我們為啥年紀輕輕的就投保?除了當下擁有保障外,還有一個就是為了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把坑占上,避免將來身體發生問題不能正常投保了,對不對?

如果一款重疾險在我們風險低的時候年年交錢,等風險高了需要它發揮更大作用了,它卻不能續了,你怎麼辦?

看條款,純消費型重疾險的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解讀一下:它不是保證續保的合同,可以續保,但如果這個合同統一停售了那就不能續保了,並且保費是隨著年齡變化的,如果醫療水平發生變化了也可以統一調價。其實漲價不算啥,關鍵就是不能保障合同終身的有效性。

而主流終身合同的重疾險,即使這個產品停售了,也只是不能再賣而已,已經售出的是永久有效的,並且費率定了多少就是多少,定了20年每年都交這麼多,沒半截漲價一說。(個別合同可能有所不同)

另外,在這款一年期消費型保險中對續保還有這麼一條

重疾險,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純消費型

這條要注意了,續保要在這一年合同到期後的15天內執行,才可以算作連續投保,如果您忘記續保,或者正好那會兒卡里沒錢,沒有扣費成功,過了15天,那是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進行投保審核的,並且還需要重新有90天等待期,說白了就是籤一份新合約。

但問題是如果在新合約之前您的身體已經不是標準健康體了呢?不能再續保了呢?就跟剛才說的不能保證續保的風險一樣,那您的往後人生就此“裸奔”了?

我覺的如果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存在這樣的bug,那您圖啥呢?就圖便宜嗎?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選擇這種保險真的不是因為那點兒保費的事,真的就是霧裡看花,未見真相。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是剛畢業的學生,真的是沒錢,那我覺的你還不如趁年輕趕緊給自己占上一個百萬醫療險來的更划算,要知道醫療險的核保比重疾險更嚴格,別看保費便宜,還真不是誰都能買的,趁身體好,趕緊上。

一年期的純消費險先暫且聊到這兒,再看看另一類消費型重疾險,保障責任與主流重疾險相似,也是20年分期交費,也是保終身,區別就是沒有身故責任,我們來講講這種保險有啥問題。

2、20年交費,保終身的重疾險,不帶有身故賠付責任

很多朋友也相中了這種重疾險,畢竟合同是終身的,不存在一年期的斷保問題,同樣20年交費,保費要比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低些。

“反正我就想保個大病,也不想身後給誰留錢,不需要身故責任的。”

有剛才這個想法的朋友應該也不少吧。好,現在我來跟您講講如果不帶身故責任,這份保障會存在哪些問題。

先說保障,那就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的25種大病來講,因為不管你買的重疾合同含100種還是200種疾病,這25種都是全國統一的。在這些疾病中,有一些是隻要確診,滿足疾病指標要求,拿著確診報告就能申請賠付的。但是還有一些,是需要滿足一定時間後,身體還存在某些症狀,這些症狀達到要求才可以申請賠付,但是如果在這個時間的中途,病人離世了,那不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是無法理賠的,因為就疾病而言並沒有達到合同條款的要求。

舉個例子:重疾險中有一條叫“腦中風後遺症”,它的疾病條款在合同裡是這樣寫的,“因腦血管的突發病變引起腦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並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指疾病確診180後,仍保留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障礙: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體機能完全喪失;2.語言或咀嚼吞嚥能力完全喪失;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無法獨立完成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三項或三項以上。”

看了這條疾病的條款您就知道了,這條疾病賠的不是腦中風,賠的是腦中風的後遺症,這裡面有個重點就是這個180天的時間要求,要滿足了才符合本條重疾的賠付標準。但是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在我國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如果在180之內因為這個疾病去世了,那您的受益人是無法拿到賠償的。

再舉個例子:癌症,幾乎是我們重疾中賠付概率最高的病種,重疾險保險中的第一條就是“惡性腫瘤”,這屬於典型的確診即賠付的疾病,只要拿著醫院的確診報告,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問題的關鍵是醫院怎麼給你確診?有的腫瘤可能通過穿刺結果來確診,但有的腫瘤只能通過手術,對病灶切除後進行活體切片才能進行確診,而CT等影像學報告對於醫生來講只能作為參考結果,也許醫生會拿著影像結果跟你說這是癌,但是出確診報告恐怕是出不了的,這點您也可以諮詢您周圍的醫生朋友。那問題來了,如果說一個癌症病人,他的確診報告只能通過手術後對病灶切片出病理報告來獲得,但是他的身體狀況又不允許做手術了,或者已經失去手術意義了,那怎麼辦呢?

如果這位病患的重疾保險含有身故責任,根據合同內容肯定會拿到一筆理賠金,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不帶身故責任,又拿不到確診報告,那能否申請到理賠金呢?

再說價格,這種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之所以便宜,無外乎就是減去了一個終身壽險的責任,剛才對於身故責任有沒有用這點我已經說完了,現在講講保身故責任的險種——終身壽險,這個險種本身就是不便宜的,這很正常,您想想,就算意外、重疾發生率再高,也高不過100%的,人活一世終究是要走的,對一件肯定會發生的事我們也沒啥好避諱說的,有些高淨值的客戶會專門為自己配置大額的終身壽險,為以防萬一,也為資產傳承,這點我們以後有機會詳說。那主體保險公司給的那種重疾險一般就是將重疾和終身壽做了個合併,二者賠其一,保額遲早都會給,對於家庭來講,又有什麼不好呢?

3、20年交費,保終身,帶身故賠付責任,並且具有現金價值的重疾險

就是主體保險公司通常推薦您的那種,保終身、帶身故責任、有現金價值的重疾險。也是互聯網上經常被人黑,表情誇張的告訴你“小心入坑”的那種保險。其實剛才說完前兩種,我突然覺的沒必要再講這種保險了,如果您把我之前寫的看明白了,自然知道了這種保險的好處。

我只談現金價值這一點吧。現金價值就是您在某一年,打算退保能退出來的錢。通常來講一箇中年人投保儲蓄型的重疾險,等他老年的時候現金價值都會覆蓋他的全部已交保費,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如果這個人到老年的時候,突然需要用到這筆錢,那他是有權利解除這份重疾險,拿回自己的已交保費,甚至還有一部分收益。當然不同的產品現金價值的高低有所差異,投保的時間越長,現金價值也越多。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買重疾險就是要保重疾,要不就是身故了陪給孩子,我根本不考慮把本金再拿回來的事。這個想法也沒有錯,但是站在一個就風險論風險的角度,凡事都不能說的太絕對。人一輩子長著呢,誰又說的準三五十年後的自己到底怎麼樣呢?自己一定不會用到那筆錢嗎?將來留給子女,但是子女本身也是人,他們就一定不會有風險嗎?凡事都有個萬一呢,對不對。

消費,那就是把錢花掉,不出險,那這筆錢就純給了保險公司。

儲蓄,就是把錢存起來,出險,賠付,不出險,將來或取出來自用或身故留給孩子,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二、投資

講到投資,這領域的專家就更多了,我不敢妄論,所以分享一些大咖總結的果實吧。巴菲特,世界頂級的投資大師,大師啊,1965-2018他控制的伯克希爾複合年化收益率是18.7%,可能這數您聽著也不是多激動,好像您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投資回報比他高對吧?我相信這是肯定的,但您別忘了,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是有個五十多年的時間維度做衡量的,不是看十年二十年,更不是看三年五載,如果看短期,那英雄到處是,但是真的把視線拉長到50年呢?又有幾個人能保證到那時候自己的投資一定能達到年化7%?5%?3%?拍著胸脯捫心自問一定能做的到嗎?恐怕幾十年後的本金是不是一定安全都未必確定吧。

股票、基金、外匯、期貨、黃金、這些行嗎?

房產,行嗎?您能確定50年之後的房產值多少錢,能變多少現嗎?

銀行的理財,行嗎?您打開過合同看過裡面的風險提示嗎?您知道銀行理財不在剛兌範圍,不受存款保險基金保護嗎?更何況現在的理財收益只能代表現在,未來什麼樣根本無法預知。

再說銀行的存款,是,大銀行的存款相對安全,那存款的利息對您追求的增值又有什麼意義呢?

銀行的存款作為一種儲蓄,解決的是我們資金的安全和流動性,但是它沒有保險的槓桿作用,同樣保險也是儲蓄,它解決的是當我們遇到風險加槓桿賠付,何樂不為呢?

所以我對前文提到的某些網絡言論,把儲蓄型重疾省下的錢用於投資,可以回報多少多少,真的不敢認同,因為他們所有的分析都放在一個純理論的環境中,就像我們做實驗一樣,一切都在一個理想的假設條件下進行。然而生活是現實,現實就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政商環境的不確定,自然災難的不確定,以及我們自己人性中的不確定等等。

我們身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本就有人性的弱點,本就容易貪婪、容易逐利、容易漠視風險、容易有賭性、容易隨性懶惰,容易把自己規劃好的儲蓄計劃輕易打破……這不是誰的缺點,這只是人性而已。

自我對抗嗎?與人性對抗必輸。只能用一個人性去對抗另一個人性。比如你健身減肥很難堅持,但是如果瘦下來後完美的身材帶給你的滿足感足夠大,或者利益足夠大,那人性的貪婪自然就剋制了懶惰。同樣讓你無論如何都每年堅持儲蓄很難,但是保險的合同約束,如果您不堅持就會面臨損失,人性的貪婪和對失去的恐懼同樣也會戰勝隨性,說著說著感覺要講年金的節奏了。

好了,本文到此,對重疾選消費型還是儲蓄型,保障責任有什麼差異,怎麼看待保險和存錢這件事,前文您仔細看一下,還是那句,多瞭解沒壞處,最終的決定權在您那兒。

最後再跟很多站在門外的專家們說一句,保險雖不是什麼高科技產業,但也真不是看幾本保險合同,對比下幾家產品就能號稱懂保險的,投保、核保、體檢、續保、理賠、保全變更……這些東西,都跟您對比的什麼性價比扯不上關係,這條路漫漫而修遠,需要不斷的學習、浸泡、實踐。

如果有哪些闡述不周或有錯漏的,也歡迎您指正。各位,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