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松风阁诗帖》书法好吗?

沙鸥50049919


《兰亭序》俊美,《松风阁》奇伟。构成中国书法史上的双子星座,光耀千古。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书史极品。欣赏此帖是书法鉴赏水平的试金石,临习此帖是书法功力的测评卷!


我本农


一、名垂青史的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官至史部员外郎。宋哲宗绍圣初,因修撰《神宗实录》失实而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1、“苏门四学士”之首。

黄庭坚幼年机警聪慧敏达!早年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学于苏轼门下,史称 “苏门四学士”。才学、声望及对后世的影响堪称为“苏门四学士”之首。

2、“一祖三宗”之宗。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3、比肩苏轼,名扬千秋。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4、书法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与苏轼同为宋“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其书法结构具有“主笔鲜明、长笔四展、结体中宫收紧”的三大显著特点。

(1)黄庭坚的书法,富有创新精神,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以优秀传统进行传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与苏东坡并称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2)黄庭坚的行书极具个性、成就非凡。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字都有极具个性的长画,顿挫而伸展,形成中宫收紧、四周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3)黄庭坚的草书师古而不泥古,特色鲜明、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黄庭坚的草书明显受了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与怀素的的书写节奏绝然不同。在黄庭坚之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他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具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在继承怀素一派的草书中,表现出黄庭坚草书的独特面貌,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曾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4)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

二、千古流芳的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

(一)《松风阁诗帖》之来龙去脉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二)《松风阁诗帖》、释文、世人对《松风阁诗帖》的品读与欣赏!

1、《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3、《松风阁诗帖》品读与欣赏

《松风阁》,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

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体仿柏梁,句句用韵,其主旨是歌咏当时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的书法用笔,明末冯班在《钝吟杂录》中说道:“(黄庭坚)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着意藏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从船夫划船荡桨中领悟笔法,线条一波三折,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休舒展,心手调合。

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通篇笔力劲峭。。

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是尚意书风的典型,其风神洒荡,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

图片与部分史料选自网络,特此鸣谢!如有侵权,通知即删。欢迎留言交流、敬请赐评!


落月湾中垂钓客


《松风阁诗帖》书法好吗?

此贴是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此卷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

这是黄庭坚晚年力作,时七十五岁了,在湖北鄂城樊山云游而创作此卷。


在诗內,黄庭坚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渴求师友以及对贬谪生活的不满。

字大小如拳,笔画长抢大戟,练字则好奇峰危耸,表现了其行书特点。

此贴是黄庭坚自己的诗情籍以书墨形式而表现自己的情志。突出了文学性,又有书法艺术性,诗情画意,具有书墨形质与情性美的完美统一,加之自己的作诗,更是才情横溢,皆知黄庭坚是宋代大诗人,其诗歌具有杜甫诗意风格,表现现实主义的书写风格,因此书墨的挥洒也可以看出一种情怀的丰富想象力。笔画的起伏跌宕,字态或大或小的笔墨法度形式。可以看出抖擞俗气。具诗人的气质,书墨表现的气象,集一统大美。



故从这幅力作可以了掌古人书法的底蕴丰厚。具文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也是今天所提倡的书法的文化性修养。


狂喜淡墨a


晋人的书法尚韵,唐人的书法尚法,宋人的书法尚意。

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那么你就无法去欣赏宋朝的书法。道法自然是中国书法艺术所遵循的哲理,它的结体、用笔、用墨、章法都是从内心流露,如张旭学书,看公孙大娘舞剑得落笔神韵,黄庭坚从船夫划船得用笔之法。

我们说到《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特点是长横、长撇、长捺,用笔遒劲有力,一波三折。


黄庭坚的书法有时候追求朴拙,如上面两个字:拘和挛,不求法只求拙。
脱字的月字旁

,“竖撇”形似鼠尾,是书法最忌讳的,但是在这里却是显得精彩无限。
安字的“横勾”,不见了勾画,而成为墨猪。
这个“僧”显得很丑,不是吗?但是你如果把它放在整部作品中,它又显得特立独行。

看着不是很平稳,但是着实很潇洒!

黄庭坚就是黄庭坚,他敢于写下自己心中有而别人笔下无的东西。写自己的书法让别人去说吧。


水电工老路书法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所作,墨迹纸本,现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帖纵32.8cm,横219.2cm,全文153字。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松风阁位于湖北鄂州之西山灵泉寺附近,公元1102年,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径松林间一座亭阁,并在这过夜,听到松涛而成韵,于是与写下了“松风阁诗”并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此帖风神洒脱,长波大折,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输《兰亭序》,直追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堪称行书之精品。欣赏是很好的,如果要学习,那笔意不易掌握,本人也练习,但终不得法,也许是功力不够!





古今书画那些事儿


松风阁,肯定是好的,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不说其他的了,直接进入技法层面来说:

一,承接二王,将内敛的风格发挥出来,细腻的笔尖功夫,独特的翻笔和行笔路线,二王的笔法,在宋四家这里可以清晰体现,作为宋四家排名第二的大书家,自然笔画线条和行笔路线非常直观,让人容易接受和了解二王,特别是大王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二,突破二王,将二王没有表现出来的空间控制能力更好的呈现。文字不能表达,直接看图片。但是横竖的豁达伸展的空间之大,是此前没有书家能表现出来的,这是黄庭坚的胆大之处,也是他的才华所在。

也因为他的横竖伸展的大,苏东坡要调侃他的字就像是死蛇挂树梢了。

三,对于草书来说,一定要借鉴黄庭坚的行书,因为他的行书作品对于空间的编排很是独特,而草书,行草书都需要对布局进行精心设计,所以聪明的学书者不会放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好不好,谁学谁知道,不能说再多了。

四,更好的在于境界。书法的最高层次不在于技法,在于神韵。黄庭坚的书法展现出来的就是独一无二的书法美感,在绵长的书法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这便是好的地方了。慢慢欣赏吧,不是一些文字就能说的清楚的。



二凯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字体 篆、隶、楷、行、草。字畫三要素,一是画風,二是筆法,三是落款。画风主要体现形态逼真。富有诗情画意。身临其迹,立体感較强。 笔法像书法家。字体以都是非常洒脱的。款识也很规范。正款章,加“闲款”。


古董艺术古玩


好。

你若不喜欢,那就是:不好。


东方神4571775636926


松风阁打破了阁式化的传统 属于书法上的文艺复兴价值。使临帖功底不扎实的书家找到了共振的样本。因此松风阁带了以正儿八经面膜出现的一个丑书的头


知势可不沮日内炒单培训


绝对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