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黨旗飄揚在抗疫最前線!高校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抗擊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高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師生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全力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看報道《黨旗飄揚在抗疫最前線》↓↓↓

黨旗飄揚在抗疫最前線

——高校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抗擊疫情紀實

“絕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全力以赴戰勝疫情,帶領兄弟姐妹平安歸來!”大年初一傍晚,接到組建國家援鄂醫療隊的緊急通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馬靖第一個報名,主動請戰。

作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馬靖組織動員全體隊員,細化完善診療流程,與國家隊戰友們密切合作,在同濟醫院開闢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病房,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開展危重病人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高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師生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全力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別是在漢部屬高校各級黨組織和19所直屬高校支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組織帶領黨員幹部衝鋒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用生命守護生命,用行動書寫忠誠,讓鮮紅的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党旗飘扬在抗疫最前线!高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抗击疫情

↑北京大學12名醫護人員成為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首批進駐隔離病房的“排頭兵”

第一時間,義無反顧“我報名”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袁曉寧被大家視為“定海神針”。她曾參與非典救治和玉樹抗震救災,這次參加首批援鄂醫療隊,擔負感染防控工作。在她的帶領下,隊員們精神飽滿,全力以赴,已救治病人139例,做到了患者、醫務人員零感染。

“我有兩次抗震救災醫療隊經驗,新冠重症可能需要CRRT,我有經驗,我是黨員,首選是我!”“我曾經參加過院裡2003年非典病房的工作,選我!”在前方人員緊鑼密鼓開展工作的同時,後方人員也積極行動起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委以黨員為骨幹,組建抗疫醫務人員第一、第二梯隊,時刻準備支援前線。微信群裡,報名請戰的人員已接起了長龍,剛發通知半天多的時間,醫療護理崗位的368名職工積極主動報名,其中黨員244名,佔66.3%。

胡昭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年近60歲的他在醫院組織第一批醫療隊時就遞交了請戰書,強烈要求支援最前線,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說:“我是一名有3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是腎內科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具有35年臨床工作經驗的內科、腎內科醫生。救死扶傷是我從醫的終生使命,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請組織接受我的請戰要求。”

和胡昭一樣,老黨員向忠民也主動要求上一線參加防疫。考慮到任務多、強度大,華中農業大學黨委起初並不同意,但向忠民說:“我既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老保衛幹部,在疫情面前一定要衝在前面,儘自己的一份義務。”在向忠民“軟磨硬泡”下,組織同意了這名57歲老黨員的請求,讓他成為突擊隊一員。

“大家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除夕夜,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臨危受命,率領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前線抗擊疫情。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後,鄭軍華帶領全體隊員把上海醫療服務的精細化管理和操作規範全質量管理的理念不折不扣地“搬”到武漢。大年初三,他代表上海醫療隊向李克強總理彙報工作情況,得到肯定和鼓勵。

“不做英雄,不當逃兵,但是穿上白大褂,對於病人,我們就是白衣天使。”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隔離病房規培住院醫師李曉冉本已返回河南老家,大年初一接到科室取消休假的通知後,立即動身返回醫院。回到隔離病房的第一個夜班,她就收了6個病人。

党旗飘扬在抗疫最前线!高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抗击疫情

↑率領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

主動擔當,堅守崗位“我出力”

除了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外,高校教師、學生、科研工作者等黨員幹部也主動擔當,堅守崗位。

清華大學成立武漢學生第一臨時黨支部,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同心戰疫、從我做起”主題黨日活動,校黨委書記陳旭在線參加。位於湖北潛江的研究生黨員肖雲龍在參與學校線上防疫工作的同時,還作為志願者主動參與社區的線下防疫工作。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度如何?全國網友當起了“雲監工”。這背後離不開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團隊。團隊協調國內外衛星持續觀測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展,從航天遙感視角見證中國速度,回應公眾關切,吸引上億人次關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依託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科技攻關黨員突擊隊,連續奮戰4個晝夜,完成新型冠狀病毒全序列測定並上報相關部門,為我國在疫情早期快速鎖定病原體作出了貢獻。

“比疫情傳播快一點,就是勝利。”武漢大學網絡安全學院研究生黨員秉承這樣的信念,僅用24小時就建立了捐贈人與受捐醫院直接溝通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防護物資信息交流平臺”。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啟動“醫工交叉研究基金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攻關專項”,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員教授古宏晨與徐宏研究員團隊,歷經數年研製並實現產業化的納米磁性載體,實現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全自動、全封閉、高靈敏檢測,為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提供有力支撐。使用了相關技術的試劑盒已被髮往各地醫院、疾控中心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上海交大智能語音實驗室黨員教授俞凱團隊,將基於人工智能的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供社區和有關部門免費使用。從大年初三到初五,即完成第一個社區呼叫,機器人已在湖北、北京、上海等28個省份服務。俞凱表示,正與上海交大公共衛生學院合作,為疫情後期信息調查、重點人員康復和社會心理穩定研發對話系統。

“從戰疫情中看青年學生的愛國擔當”“從戰疫情中領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動員全體輔導員圍繞疫情防控戰役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黨團課、線上組織生活會,引導學生“與家國同心、偕時代同行”。各學院相繼推出假期讀書會、主題網文、原創歌曲、科普視頻等,引領青年學生心向陽光,堅定信仰。

党旗飘扬在抗疫最前线!高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抗击疫情

↑清華大學武漢學生第一臨時黨支部成立大會線上舉行

淬鍊信仰,發自內心“我申請”

2月13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黨員發展會通過京鄂兩地的網絡視頻連線召開。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長庚醫院等機構的11名醫護人員加入北京市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7名醫護人員支援北京市定點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抗擊疫情的第18天,經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成員討論、表決和院黨委審議,同意接收正在戰“疫”前線的護士孫姝妍為中共預備黨員。

25歲的孫姝妍是醫療隊年齡最小的成員。臨時黨支部是疫情防控一線的戰鬥堡壘,在戰“疫”一線的奮鬥和身邊共產黨員的引領激發了許多醫護人員的入黨願望。2月5日、7日、8日,主治醫師王小輝,護士申曉敏、孫雪潔、姚潔林先後向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們全力投入到病患救治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思想彙報。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有19名醫護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一名副主任醫師在支援武漢一線被吸納入黨。各黨支部、科室都收到了請戰書,幾百名醫護人員紛紛要求到最危險的一線工作。

一個在急診一線,一個在負壓病房的一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急診科醫生左仲強、感染科醫生李茉是一對戀人。疫情暴發後,他們放棄了回家過年,站在了抗擊疫情第一線。2019年11月,左仲強已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受到左仲強的影響,加上親歷疫情一線,李茉也再次堅定了努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想法,她在入黨申請書裡寫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上至黨中央,下至每一個普通百姓,戰勝疫情是我們共同的心聲。作為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的醫生,我感到了肩上的責任,我會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完成這次任務,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高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師生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必勝信念,始終走在前列,戰鬥在前沿,為取得最後勝利貢獻力量。

作者 | 歐媚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