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词意境

这是一首寓庄于谐,借题发挥,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咏的是酒卮一类的盛酒家具,而矛头所指却是勾画南宋那帮主和分子的丑恶嘴脸,和由他们彼此迎合吹捧所造成的极其腐朽的政治风气,大家只图保住个人的官职禄位,那管国家的兴废存亡,讽刺得十分有力。为什么说是借题发挥?因为本篇写作的主题是由一个“”字引出来的。卮,是古代一种圆形的盛酒具,相当于后代的酒壶。它的特点据说是空着的时候仰起,装满酒就自动下倾,本身不能自主,完全靠外力决定它的起伏。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辛词意境

所以哲学家庄子在他写的《寓言》篇里,把那种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所说的话叫“卮言”,这种应世态度和庄子提倡明哲保身的“谨言”主张是相适应的。稼轩的朋友,那位“此老自当兵十万”的郑舜举,在信州他的公馆蔗庵里修了一座小阁,取名叫“卮言”,用意一方面是警惕自己说话要当心,不要轻易暴露抗金主战的政治观点,为了避免被人抓住辫子,只好跟着别人的话说,同时也带点消极反抗的讽刺意味。稼轩深解其意,特写此词,用诙谐笔调对那些安心以卮言混世求生的人进行有力鞭挞,表面是和朋友开玩笑,其实是针砭世态俗情。前面送郑舜举的词里有“莫向蔗庵追语笑”一句,也许和这首借题发挥的词有关吧。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消极的意境

从“卮言阁”这一命名,可见当时主和派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和爱国志士处境之艰难。稼轩为卮言阁主人的苦心和处境感到愤慨,因此借酒壶作象征,痛骂了那些污染社会风气奉行混世主义,没有灵魂的僵尸,一群偷安苟活的当权奸,但这一比兴手法却给了他安全的保险系数。词句写得通俗明快,讽刺力强,有点近似散曲风格。在嘲笑的语气中,不难看出诗人痛恨主和派的愤怒火花。上片开始两句,就刻画酒卮面对坐客,以和气讨好的媚态向人劝饮,让对方不能不欣然接它弓腰屈背献上的香醴。这里的“卮酒”既指酒壶也指象酒卮一样奴才相的人,是一语双关。它象征一个酒囊饭袋式的人物拿着酒卮向人躬身敬酒,笑容满面把酒倾倒出来。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愤慨和苦闷的意境

​然后写它(他)的逢迎哲学“最要然可可,万事称好。”“”和“”都有“”的意思,就是要在人前一迭连声地说他个“”字,顺着人家的话头不断说好。这就叫“然然可可”。卮酒的这副神气,引起座上另外两位同行一滑稽和鸱夷相视而笑。滑稽也是一种酒壶,斟完再添,长流不断。鸱夷是装酒的皮袋,也是常满不空。它俩笑什么?笑这个善于卖弄的酒卮跟自己是一路货色,笑它一连串谄媚奉承的表演也和滑稽、鸱夷盛满的酒一样,永远流个没完。它俩的笑也许是得意在他们酒囊饭袋队伍中又新添了一个伙计吧。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古代酒风

这里的潜台词是:满座的都是些酒囊饭袋,他们恬不知耻地嬉笑行乐,没一个好东西!然后转过笔锋,用形象概括这种奴性的特点是:象中草药里的甘草(甘国老)一样,任何热性或凉性的药,它都可以调和适应,使人对它满意。这是上片对各种盛酒器的特点刻意描画,作为在国难期间一般混世主义者形象的象征。下片就对比着这些特点进行反批评。头两句先写自己从来就有爱打拗卦,被人讨厌的个性。接着说:“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意思是自从进入社会一久,看了不少这些丑恶现象,近来才懂得一点处世的诀窍。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盛酒器

什么叫“和合道理”?原来民间传说里有一位叫和合神的,他的模样是蓬头绿衣,左手拿着荷花(和)右手捧一只圆盘(合),取和谐好合之意可是这道理虽已明白,诗人哪肯去同流合污,所以说:“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他表示:我学不会,也决不想学。为什么?答曰:“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们是谁?当然是指那些为了当官保位,不惜出卖祖国,出卖灵魂的卑鄙家伙。只要能善窥方向,逢人讨好,有奶是娘,他们是一切都不在乎的。

辛弃疾有一首词是以嘲笑酒囊饭袋为主题的咏物词

辛弃疾

象稼轩这样满怀大志的铮铮铁汉,他能受得了么?“秦吉了”,是一种象八哥一类能学人说话的鸟,被人当作玩物饲养着。然而它毕竟是供人玩乐的工具,是鸟而不是人。正因诗人鄙弃秦吉了,不愿作统治阶级的玩物和应声虫,才有这六百多首说人的话,说自己的话,说时代和人民的话的稼轩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