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雍正和同母的老十四不合?他妈也不待见老四呢?

朕133478846


虽为同母所生但非同母所养,不同的生长环境加上都比较优秀成为新君热门人选,造成了兄弟二人的互相猜忌,最后反目成仇。至于他妈不待见老四,没有明确证据。


首先,清朝前期是有一个惯例,皇子出生时如果其母身份低微,则交由位份高的后妃,甚至是太后、太妃等抚养。这个制度在康熙早年是非常明显的。雍正之母乌雅氏,康熙十四年入宫,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那时她还没有任何封号。康熙十八年才获封德嫔,二十年才获封德妃。所以,胤禛出生后,被送往时为贵妃的佟佳氏(后晋升皇贵妃,并成为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处抚养。胤禛在佟佳氏身边一直呆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去世为止。这类情况其实不少,比如皇五子胤祺生母郭络罗氏当时位份低,由康熙嫡母孝惠太后抚养;皇八子胤禩生母卫氏当时地位低,就交由皇长子胤禔生母惠妃抚养;皇十二子胤祹生母万琉哈氏当时地位低,交由苏麻喇姑抚养等等。


但是,当皇十四子胤禵出生时,已是康熙二十七年,此时母亲乌雅氏已经是德妃,高居妃位(康熙年间皇贵妃、贵妃非常少,有封号的妃已经是高位)。所以便是亲自抚养胤禵。巧的是,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胤禵出生的第二年,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胤禛回到了生母身边。而这时候,德妃的全部精力显然都用于照顾刚出生的小儿子,这对年仅十二岁的胤禛来说,实在有些残酷。


故而,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兄弟二人是对彼此有明显不满的。哥哥胤禛会妒忌弟弟胤禵得到的母爱,以及自己养母佟佳氏去世的“不公”。童年的阴影应该对胤禛之后的成长有所影响,父亲康熙给他的评语是“喜怒不定”,恐怕真的跟童年的变故有关。胤禵呢,小儿子往往骄纵任性一些,胤禛比他大十二岁,再加上哥哥这个“喜怒不定”的性格,显然也是不能玩到一起。胤禵反而跟胤禩、胤禟、胤䄉这些异母哥哥关系比较好,恰恰这些人也都与胤禛不合,自然越来越远,互相影响,嫌隙更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最后皇位的争端。胤禛、胤禵在康熙众多皇子中都属于出类拔萃的人物。随着康熙两废太子,在储位斗争中,二阿哥废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等先后出局。胤禛、胤禵成了皇位最大热门。胤禛因为相对年长且办事得力,在康熙晚年比较受到重用,也有过受命替康熙祭祀之事;而胤禵因为在夺嫡斗争中豁出性命为八哥胤禩力争脱罪,被康熙认定心性纯良,无害人之心,于是另眼相看,最后还任命其为大将军王,代天子出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种情形就造成了二人各自将对方定位为首要对手。

皇位之前无父子,更不要说兄弟。作为竞争对手,自然是你死我活,谁还管什么兄弟之情。

至于所谓雍正的母亲乌雅氏不待见雍正,这个就有点野史的味道了。作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多过大儿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说多讨厌大儿子也不是很现实。只是雍正即位后伴随着他的即位疑云,加上雍正对读书人不是太友善,就有他“杀父逼母”的传言,说他们母子关系相当恶劣。这个就不是很可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