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小零件”大用途,走進遼博,帶你探尋“小零件”背後的故事

隨著《國家寶藏》節目的熱播,博物館裡越來越多的古物逐漸被大家熟知。它們有的小巧玲瓏,有的生動可愛,有的抒寫了人生感悟,有的透漏著世間滄桑。

每一個古物都是一段故事,它們是時空的穿梭者,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因有了它們,我們才能知曉每一段真實的歷史事件。

我從小就喜歡古物,和古物相關的書籍也讀過不少。古物雖是靜止的,但它們對於我來說,卻是鮮活的,有生命的。通過它們,我們可以得知屬於它們的那段歷史時期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以及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所以我說,它們是鮮活的,有生命的。

身為遼寧人,家鄉的博物館必然是不能錯過的。在《國家寶藏》節目中,遼寧省博物館向我們展出了一個“小零件”,而這個“小零件”竟然能扭轉乾坤。懷著好奇之心,我來到了遼寧省博物館。

此次遼寧省博物館的展品是—銅鎏金木芯馬鐙。雖然馬鐙出土後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縮水變形,但專業人員經過考古研究復原的版本也足以令我們驚歎。

這個小小的馬鐙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遼寧省博物館裡展出的展品有很多,為什麼偏偏會選擇馬鐙這樣一個“小零件”走上《國家寶藏》的銀屏?在它的身上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同走進遼寧省博物館,一同見證馬鐙的前世今生。

“小零件”大用途,走進遼博,帶你探尋“小零件”背後的故事

拍攝於遼寧省博物館

一、“小零件”扭轉乾坤,堪稱“國之重器”

銅鎏金木芯馬鐙,1965年出土於遼寧省朝陽市北票縣北燕馮素弗墓,是我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副有明確紀年(公元415年前)的最早且完整的雙馬鐙實物。

銅鎏金木芯馬鐙通高23釐米,木芯由桑木條揉成,外裹鎏金銅片。古時騎馬是沒有馬鐙的。雖可以縱上馬身,但對於作戰而言卻是極其不便的。

沒有馬鐙時,在馬上作戰由於雙腳沒有強有力的支撐,騎兵雙手得不到解脫,與敵軍交戰只能先下馬。有了馬鐙,騎兵的雙腳就有了強有力的支撐點,雙手得到解脫,即便身披重甲,也能在馬上殺敵自如。

馬鐙出自北燕時期,那時的北燕充滿了戰爭與殺戮,出征上陣時,騎兵需穿戴全套鎧甲,若是沒有馬鐙,根本無法在馬上迎戰。馬鐙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英百科全書》中對馬鐙有過這樣的描述:

讓人無比驚訝的是,人類騎兵時代的實現居然是因為馬鐙的發明。

別看馬鐙普通,這個“小零件”在軍事上的地位卻是顯而易見的,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也是無可厚非,堪稱“國之重器”。

這也許就是遼寧省博物館選擇讓銅鎏金木芯馬鐙登上《國家寶藏》銀屏的原因吧。

試想一下,在古戰場,騎兵縱身戰馬之上,腳踩馬鐙,雙手靈活地揮舞著長矛,分分鐘將敵軍打得落花流水,那是何等的榮耀。也不知那時,敵軍在戰敗後是否會知曉,原來,他們竟然會敗在一個小小的馬鐙身上。若是他們知曉,他們又會是怎樣的心裡狀態,是不屑,還是驚歎?我相信,一定會是後者。

“小零件”大用途,走進遼博,帶你探尋“小零件”背後的故事

銅鎏金木芯馬鐙—拍攝於遼寧省博物館

二、“小零件”邁出國門,全世界為之驚歎

四大發明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對全世界而言也是影響深遠的。但在人類軍事史上,馬鐙的發明也同樣具有劃時代意義。很多學者認為,馬鐙成為了創造和傳播現代文明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是可以與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相提並論的。甚至還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馬鐙的使用,直接影響了歐洲騎兵史。

在公元6世紀阿瓦爾人(柔然人的後代)的墓葬中,歐洲發現了最早的雙馬鐙實物。而在中國,雙馬鐙最遲於5世紀就已經廣泛普及了。這個時期,北魏與柔然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交戰,而柔然人最終西遷至歐洲,很有可能,柔然人是通過絲綢之路將馬鐙傳了出去。

難怪,馬鐙還被稱為“中國靴子”,這是除四大發明外,中國創造的另一個奇蹟,這可是被世界承認的。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副雙馬鐙出土於北燕的馮素弗墓,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有絕對年代可考的雙馬鐙,它的出現,改變了中國的騎兵史乃至世界的騎兵史。

我們不能僅從外表來判定一件文物的價值。馬鐙雖小,小到它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零部件,但它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小覷的。它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

“小零件”大用途,走進遼博,帶你探尋“小零件”背後的故事

拍攝於遼寧省博物館

三、“小零件”以夢為馬,不負華夏

馬鐙在軍事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實,現代的馬術比賽項目也是源於軍事,因此可以說,馬鐙與今天的馬術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現代奧運會中,不同的馬術項目因為比賽興致的不同,所有的馬鐙也是不同的。

馬鐙穿越千年,依然流傳於現代。現代的馬鐙經過改良後,更加輕巧、牢固,但大體形狀和千年之前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再次證明了古文物在當今社會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四、“小零件”穿越千年,世代流傳

很多人參觀博物館都是為了欣賞古文物而來,我也如此。但除此之外,我還對周邊商品特別感興趣。每次參觀博物館,我都會買回來許多周邊商品收藏。

也許有人會問,古物的確有收藏價值。但那些從古物衍生出來的周邊商品,有什麼收藏價值呢?

我想說,周邊,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傳承於歷史價值,傳承於古物本身,它將老祖宗在千年前留下的東西,引入現代元素,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刻被人們記起,記起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創造,這對國人來說,也是一種驕傲。

什麼是文化傳承?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文化傳承就是指這兩種財富在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的過程。

沒有傳承,何來發展?傳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有些古物的周邊,的確是需要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慢慢發掘。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銅鎏金木芯馬鐙,也許它的周邊,僅存在於明信片中。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發掘出最適合它的周邊商品,或許是一對兒耳環,或許是打火機上的一個圖案,雖然現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會親眼所見。

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