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半生緣女主角曼楨,最苦的時候沒放棄過希望,卻在另一時刻想過死

張愛玲的《半生緣》,寫曼楨和世鈞的愛情,<strong>心理刻畫最是蕩氣迴腸

。如果沒有那麼細膩動人的心理描寫,單從兩人的言談舉動來看,曼楨和世鈞得戀情似乎也很平常,可歸之為日久生情的類型。

世間愛情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美好的感情都值得珍惜,但多數時候,這份珍藏,只屬於當事人。比如一對戀人,旁人看他倆談戀愛,美則美矣,也不過是小兒女眉來眼去、打情罵俏,有些舉動甚至幼稚、可笑得很。只有在當事人心裡,他們的戀愛是天地之間獨一份,纏綿繾綣,永生難忘。

半生緣女主角曼楨,最苦的時候沒放棄過希望,卻在另一時刻想過死


說到《半生緣》中的人物,曼楨給人的印象至深。

顧曼楨因為家庭原因,性格中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剛強、堅韌。

如果沒有這份強悍,她大有可能循著她姐姐曼璐的路子滑下去。但她沒有。她讀書、工作,不聲不響地承擔著生活的重壓。

曼璐結婚後,曼楨為了養家,除了上班,還要兼兩份職,回到家裡吃飯的那會兒功夫,也是忙著做各種零碎瑣事,連跟世鈞好好說幾句話,都只能在去往另一個兼職處的路上進行。

總體來講,曼楨為人處世很大方,但有時又比較羞澀。

落落大方是因為她的心理很健康,不因自己的家庭環境而自卑。姐姐曼璐為了養家,不得不去做舞女,曼楨對她只有感激和憐惜,絕對沒有因此而嫌棄姐姐並感到羞恥。

這充分說明曼楨是有思想、有見解的女人,不會因世俗偏見而改變自己的看法,絕不是軟弱之人。

羞澀,是曼楨的女兒本色。在自己喜歡的男子面前,曼楨才會露出這樣的羞澀,展示她最嬌羞動人的一面。

總體而言,<strong>曼楨的性格很強,生命力也很強,不是一個容易被命運壓垮的人。

半生緣女主角曼楨,最苦的時候沒放棄過希望,卻在另一時刻想過死


換了性格軟弱或脆弱些的人經歷發生在曼楨身上的那些事,被姐姐、姐夫陷害,很有可能會被逼 瘋或被逼 死。但是曼楨熬了過來。

曼楨被曼璐、祝鴻才關在祝家的那一段日子,堪稱生不如死,但她從沒有放棄過希望。

可是,當她從叔惠那裡得知世鈞結婚的消息時,曼楨的心,真的死了。

猛然聽到世鈞結婚的消息時,“曼楨兩隻手撳在窗臺上,只覺得那窗臺一陣陣波動著,也不知道那堅固的木頭怎麼會變成像波浪似的,捏都捏不住。”

但她表現出來的不過是彷彿怔住了的樣子。

張愛玲寫曼楨的反應,寫的是窗臺,其實是寫她的內心波動。讀者讀之心裡一緊,恐怕也會變了臉色。

曼楨從叔惠家走出來後,亂走了一氣,搭錯了車,下來走到橋頭。看到大橋和水面時她想:

“這裡的水不知道有多深?那平板的水面,簡直像灰黃色的水門汀一樣,跳下去也不知時摔死還是淹死。”

“橋上一輛輛卡車轟隆隆開過去,地面顫抖著,震得人腳底心發麻。她只管揹著身子站在橋邊,呆呆地向水上望去。不管別人對她怎樣壞,就連她自己的姊姊,自己的母親,都還沒有世鈞這樣的使她傷心。”

這是曼楨唯一一次想到死,是真正的心死了。

半生緣女主角曼楨,最苦的時候沒放棄過希望,卻在另一時刻想過死


後來她在學校裡找到事做,連學校門都不出。這是心死後純粹只是活著的生存狀態。

直到曼璐帶著曼楨的兒子找上來,曼楨的心才有了受刺激後的狀態,之後辭了學校的職務,另外找了事做,卻遇到了一個女傭,給她講了她兒子榮寶的一點情況。正是因為這個孩子,曼楨彷彿才從麻木的活著的狀態中甦醒過來,對生活有了一些想法。

儘管榮寶是曼楨一切苦難的根子,榮寶的父親是令人

半生緣女主角曼楨,最苦的時候沒放棄過希望,卻在另一時刻想過死

憎惡的祝鴻才,但是曼楨畢竟是女人,是一個有著正常的母性的女人,對於她的親骨肉,她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

所以,她會因榮寶而重新生出力量和勇氣,幾乎可以說是本能,完全可以理解。

只是,這卻是她悲劇命運的延續。

《半生緣》之所以會讓人嘆惋不已,也正是因為發生在女主角身上的悲劇,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愛情讓曼楨心死,骨肉親情又讓她活過來,卻只是讓她繼續痛苦。

死,並不是最痛苦的事,像曼楨這樣反覆被命運碾壓才是。

可憐的人!讀者怎能不為她掬一把淚?

參考書目:《半生緣》(張愛玲)

  •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裡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賬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