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任何時候,都要擁有把日子過好的本事

我們從劉力紅老師過去近百場分享中,精選製作了《劉力紅中醫文化30講》在線音頻課,希望能夠幫助中醫愛好者建立起對中醫文化的系統認知,開啟自己自主健康之路。以下為其中一講的文字選編,在疫情的當下,推薦大家體會此文,也許有著特別的意義。

任何時候,都要擁有把日子過好的本事

我很希望大家讀《論語》,從《論語》裡面,你就可以看到——學問是什麼?真正的學問是什麼?

學問是要過日子的,是要過好日子的!

我講的這個好日子,是真正的好日子。不是說你有錢就能過好日子,也不是說你沒錢就不能過好日子。

這個學問指的是,能夠真正過上好日子的能力——任何的環境他都能夠適應,他都能夠做出好的東西來,這才叫能力!學問就是為了這個能力。

有了這個能力就好辦了,任何的環境下,他的日子都是好的。古人的學問,訓練的是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讀《論語》的時候,一開篇你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樂)乎。”

樂是什麼?不就是好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又是”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慍是什麼?不生氣,不惱火,也是樂嘛,對不對?

這裡講了三個樂啊!

中國文化在教大傢什麼本事?

實際上《學而篇》講的是學,為什麼把三個“樂”當開頭呢?

就是說,不管怎麼樣,我都可以樂,這個才叫本事。中國文化,訓練的就是這個本事!

孔子了不起的就在這個地方。其它本事他沒有,但是這個本事有了,他就可以做萬世的師表,他就可以做大成至聖先師,他就可以做永遠的文宣王。

因為確確實實,由於地域,由於環境,由於方方面面,外在的東西是要變化的呀——GDP它要有高的時候,它就有低的時候;有豐收的時候,就有災害的年啊;有和平的時候,就一定有戰爭的年代,對不對?一定會有變化,我們學陰陽,對此太清楚了。

如果我們所有的好都建築在這些基礎之上的時候,那你就跟著完。對不對?

那只有祈禱上帝保佑,讓我降生在一個有錢人的家庭,對吧?但他也生不了太多啊。過去皇帝三宮六院也就幾十個孩子而已嘛,也容不下那麼多啊。那怎麼辦?

所以根本的不是這些東西,根本的是內在,就是你的這個能力——過好日子的能力,你的不亦樂乎的能力。

當你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跟任何人相處,你都能不亦樂乎的時候,這就有本事了。

所以中國文化,我們講究大家認識這個本事。

本自具足,故名“本事”

我們都稱某某某人有本事,為什麼叫本事呢?為什麼不叫末事呢?

我們想想就知道,這個本事是大家天生就有的,就是這個過好日子的能力,大家是天生就具足的。

這個是你本具的東西,本具的能力。雖然你現在這樣渾渾噩噩,雖然你現在這樣孜孜汲汲,但是怎麼樣啊?你的本事是什麼?就是那個東西。在本事上大家沒有差別。

有了這個認識,你的努力就永遠不會白費。

所以我想就是,我們這樣一個課程,我們實際上就是圍繞著怎麼樣去認識這個,怎麼早一點意識到“唉呦,我就是這樣!”,就OK了,萬事大吉!所以我們一切一切的,都是指向這樣一個目標,或者說是回到這樣一個目標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