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些媽媽為什麼那麼依戀兒子?

用戶3687071691596


媽媽依戀兒子,有時候像孩子小時候依戀媽媽一樣,一般具體情況有以下幾種:

第一,有可能是單親媽媽。

單親媽媽把兒子撫養大很不容易,如果是這種情況,這個媽媽的一生可能都是在為兒子而活。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也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兒子身上,當兒子漸漸長大後,媽媽變老,最依賴和最信任的就是兒子,依戀自然多一些。

第二,父母關係一般。

對媽媽來說,生命裡最重要的兩個男人應該是丈夫和兒子。

如果跟丈夫的關係不太好,那從情感依存的角度看,最依戀的人就是兒子了。

第三,媽媽太過於強勢。

有的媽媽性格比較強勢,習慣了管兒子,小時候寵愛甚至溺愛,長大了之後則是想掌控。

強勢的媽媽不允許別人欺負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也不會允許兒子反抗自己,與其說依戀,不如說是掌控,喜歡管著兒子的一切事。

遇到這些情況,往往還是要改變媽媽的態度和行為,分散對兒子的注意力或通過其他方式給到媽媽安全感。


漂靚菇涼


一些媽媽為什麼那麼依戀兒子?

很開心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說說我自己的看法,一些媽媽為什麼那麼依戀兒子?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我認為有以下這4點。

1、傳統贍養觀念,兒子總比女兒親

中國的傳統觀念告訴我們:養兒是防老的,甚至有些話說的“女兒嫁出去了就是潑出去的水”。因此有些社會現象顯示,老一輩的媽媽一般不會近親自己的女兒,即使女兒的家庭有照顧老人的條件,媽媽也要粘著兒子住。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親戚的媽媽已經80幾歲了,每天都要見到兒子才舒服,兒子想要外出旅遊幾天,託妹妹來照顧一下媽媽,老人都會很不高興。老人和自己女兒呆在一起,都不會感覺很親近,只有兒子最親。

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一直在延續著:兒子才是自己人,因此自己的生活也理所當然的依戀兒子,並且會認為這也是兒子應該做的。

2、媽媽內心孤獨,渴望得到兒子的關注

兒子和媽媽一生中會出現3次分離,一次是十月懷胎,兒子離開自己的身體。一次是青春期的叛逆,兒子開始希望脫離媽媽的管控,自己開始交際成立自己的關係群體。第三次就是兒子開始步入婚姻,組成自己的家庭,可以說正是和媽媽的世界告別。

但是有些媽媽無法正常看待兒子對自己的“分離”。還是希望粘著兒子,這是因為這樣的媽媽往往內心比較孤獨,或者和丈夫關係不好,她們可能沒有其他的寄託獲得她們的關注,因此她們會希望粘著兒子,讓兒子對自己多一點關心。這是一種在刷存在感的表現。

3、有過孤獨帶孩子的經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全部

這種通常屬於依戀比較嚴重的那種,容易出現在喪偶式或者單親家庭中,在兒子成長過程中,她把對愛的需要和對兒子的期望和愛全都融為一體。她們從來不把兒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把他當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因此當孩子真正需要成家立業離開的時候,她們會完全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這種有些“病態式的戀子情結”會造成對兒子獨立成人社會交際、組建家庭的困擾。

4、控制慾強,要求始終掌握權力的核心

有些媽媽性格一貫強勢,她們的丈夫也在身邊,家庭初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兒子要結婚,兒媳婦的到來,會讓她感到你是“搶了她的兒子”,這會削弱在她內心對兒子乃至家庭的權力地位。

在她心裡,兒媳婦是外人,似乎在竊取她的勞動果實。因此她會三番四次的干預兒子的行為,製造矛盾。目的是給兒子這個新家庭一個“下馬威”,要求兒子的小家庭要依附於媽媽、丈夫、兒子這個家庭而存在,也就是當她和兒媳婦同時提出需求時,兒子始終得聽媽媽的意見。

這4點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呀!

謝謝你的閱讀。


文瑟說


父母對兒女的養育,其實是一個漸離漸遠的過程,父母要隨著兒女的長大,逐步的放手。該放不放,必有後患。

不管是媽媽過分依戀兒子還是兒子過分依戀媽媽,都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舉例說明

媽媽過分依戀兒子,造成了兒子一生的不幸

認識一位朋友。兒子不到10歲他的丈夫就故去了。從此她和兒子相依為命,考中學考大學工作。對兒子的照顧。比很多家庭多很多,因為他要給兒子的,不但是母愛,還有父愛。他不願意讓兒子感覺自己失去了父親,這樣兒子長大了,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科技人員。

按說這個時候他應該對兒子的各個方面放一些手了,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然後兒子也可以有他自己的,娶妻生子,養育下一代的生活了。

兒子每談一個朋友,在讓他媽媽見面的時候,他都是種種的理由,不滿意。不是長相不好,就是身材不好,或者是對方的家庭不好,還有的時候,是說對方的工作不好。

所以這個兒子就一直處於戀愛之中。去年他又談了一個朋友,也是科技工作者。百裡挑一的漂亮。家裡條件也特別好。

前幾次來家裡,他媽媽也沒有說什麼,兒子就認為,他媽媽這次是同意了。沒想到,女孩又一次來的時候,他媽就衝這個女孩脾氣。說這個女孩兒不愛笑。說你撅嘴給誰看呢?兒子真的沒覺得,女朋友有什麼異常的地方,就說,媽,你想多了吧。

這下他媽大發雷霆,說還沒有結婚,就這麼護著女朋友,將來還會怎麼樣呢?再也不同意他們交往下去。

這個兒子跟他媽說,你怎麼都不滿意,那好,誰都不行,我也不結婚了,永遠不結婚了

到現在,這個兒子也沒有結婚。實際上,這是他母親一種心理變態。這麼多年她和兒子朝夕相處,他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女人,以任何關係,和他兒子相處,超越他和兒子的關係。這樣的母子關係,會導致兒子終生的不幸,母親也不會開心。

建議有這種情況的母親,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想開,兒子長大了該放手就放手,他有他的生活,你也有自己的晚年,這樣才能讓你和兒子,都能過得比較開心。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歡迎關注我


寧老師說


媽媽對兒子的過度依戀,自己是非常脆弱的;兒子要麼非常順從,要麼叛逆!是什麼原因會這樣呢?我想可能是:

一是這些媽媽小時候也是缺乏愛或關心,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孤獨和好強,一直也未得過鼓勵和幫助,心靈從未有寄託。

二是媽媽在婚姻家庭中,沒有安全感。很少感受到或者甚至沒有丈夫的愛,而兒子是除了丈夫以外的最親近者,也是一個小男性,媽媽可能會無意間把兒子當成了最忠實的陪伴者。

有一位媽媽,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這媽媽獨自在家一邊要工作,一邊要帶孩子非常艱辛。但兒子就像是媽媽的開心果,有時兒子的小手會放在媽媽的肩膀上使勁揉著,歪著小腦袋說“媽媽,我幫你按摩舒服嗎”,此刻的媽媽心是溫暖的。

三是媽媽在兒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是主體。充分感受到兒子對自己的依賴。我們通常覺得有人需要自己,自己才有價值感。媽媽也在兒子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這是我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他是我的,對,兒子是我的一部分!他不能離開我,他不能不管我。


近在遠方默默


可以說,天下所有的媽媽對孩子都有依戀的天性。只是因人不同而依戀的程度不同而已。而一些媽媽對兒子那麼依戀,除了天性,多少附加了重男輕女的成分。

做過母親的人都懂,一旦看到自己懷胎十月生出的孩子,瞬間母愛爆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至生命結束。

母愛,無私而偉大,無所謂生兒生女。在此,為答題所需,只寫兒子。

兒子小的時候,母親傾其所有的愛,給於他最全力以赴的照顧。毫不誇張地說,兒子,幾乎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兒子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餐一衣都是她最大的事。當然,兒子也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情感依託,事業動力。

兒子在她的愛中長大成人,那份付出的愛,會成為習慣。只不過這種習慣,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漸漸變為對孩子的依戀。

一些媽媽,將這種依戀,變為一種自私的佔有而毫無意識。認為,兒子是自己的,自己花費了近二十年的心血,理應有支配兒子人生的權利,兒子也必須對自己年老時負責。有的甚至把兒子培養成毫無主見,對媽媽的話言聽計從、僅圍著媽媽轉的“媽寶”。有的會因為媽媽的強勢,與媳婦結盟,站在了媽媽的對立面,成為終生的遺憾。以上這些做法,真的違背了當初撫養兒子的初衷。

在我看來,對兒子的依戀要理智、有分寸。長大了的兒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應由他為自己做主。做媽媽的要懂得及時放手,讓兒子走自己的路,只做堅強的後盾與喝彩者。從容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有依賴兒子養老的做法。老了,就要有老的尊嚴與骨氣。這對兒子,對自己都是最明智的選擇。你說對不對?

願所有的媽媽都是智者。


綠遍天涯


媽媽的焦慮是出於對未知的擔心和害怕,過分依戀/過分保護的媽媽經常無理由擔心,甚至到了強迫思維的地步。離不開孩子的媽媽並不一定是對孩子過度保護、或者有極強的控制慾,而是隨時想跟孩子在一起,不願意分開:從身到心,從行為到思想,時時刻刻圍著孩子打算。

孩子與母親間的情感紐帶是哺乳動物最為基本的情感紐帶,嬰兒和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和社會化發展、甚至在成人後影響其他重要的人際關係,比如戀愛關係等等。

幼兒在一兩歲的時候,常會出現分離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媽或者其他照顧者,幼兒就會感到特別焦慮、甚至哭鬧不止。幼兒覺得家長走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因而感到焦慮。幼兒分離焦慮的部分原因是幼兒的認知發展還不成熟,他們認為看不見的就是不存在,不知道事情可以變化。分離焦慮是幼兒的正常反應,也是心理發育的重要過程。但隨著認知的發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克服分離焦慮。

有人認為,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依戀,可能由於不健康的自我概念——必須依靠其他的事情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將自我的身份概念捆綁在孩子身上,如果離開孩子就有強烈的喪失感和被拒絕感。有研究發現,母親的分離焦慮會傳染給孩子,使得孩子產生不正常的分離焦慮(比如在較大的年齡依然有分離焦慮、程度更重等)。所以,過度依戀(或者過度保護)很可能已經不是出於孩子的需求,更多是出於對家長自己的保護——讓自己不用擔驚受怕、讓自己心安理得。

過度依戀很可能源自於母親本身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媽媽們、尤其是新手媽媽對自己的角色還沒有自信,生怕哪裡做錯了,對待孩子也加倍小心。比如,在母乳餵養的問題上,很多母親堅持喂到兩歲以後、還有的則要自然斷奶。但實際上,大多數母乳有益的研究都限於對一歲以內嬰兒進行母乳的研究。對那些長時間母乳有益的研究報道,不是樣本有特殊性(比如貧困母親),就是研究方法有侷限性(比如僅憑母親的主觀報告)。但作為新手媽媽,為了可能的好處,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堅持母乳。

另一方面,有些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依戀反映了本身一貫的依戀關係。過度依戀的母親,以孩子為中心,表現出過分關注孩子,是焦慮依附型依戀關係的表現。屬於這種依戀類型的母親,較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消極情緒更多而積極情緒更少。也正是由於這樣,雖然花的時間和注意力更多,但過度依賴的家長給孩子的溫暖和支持反而更少,嬰兒往往會表現出抗拒型依戀關係。

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依戀,處處以孩子為中心,還會導致母親在其他社會角色上出現問題,比如作為妻子、員工等等。根據社會角色理論,擁有多重社會角色有利於個體和關係的健康,這是不同角色會滿足個體不同方面的需求,而一個角色出現困難,也會得到來自其他角色的支持。研究發現,跟全職媽媽相比,工作的媽媽對孩子敏感性更高、養育行為也更積極,優勢在孩子幼年時更為顯著。但過度依戀卻可能讓多角色陷入惡性循環:由於過度依戀,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社會角色的表現,導致女性更需要從母親的角色上獲得滿足,而來自孩子的需要成為了滿足感的主要來源,進一步強化了母親對孩子的依戀。

家長養育方式有兩個區分維度:一個是對孩子的反應性,也就是對孩子需求是否能及時地滿足;另一個是對孩子的要求性,也就是能否要求孩子做出適當的反應或行為。簡單地說,就是“理孩子”和“管孩子”。好的家長就是既要理、又能管,響應孩子的要求,並不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對孩子有所要求也要講方法和時機。由於過度依戀是出於家長自身的需求,家長可能忽視了孩子本身對於自主性和獨立性的需求,以及其他更適合年齡發展的需求,反而妨礙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有人說,親子關係是唯一一種以分離為目的親密關係,分開、放手並不容易。對於那些過分依戀孩子的母親們,可能要想想到底是孩子離不開你、還是你離不開孩子呢?


李家瑞克


首先說下媽媽為什麼依戀兒子 ?

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再到成長的過程,母親就一直承包著孩子的全部。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她傾注了所有的愛和力氣為了一個叫做兒子的男人👨。

當時間一點一點的將兒子磨鍊成一個需要成家立業的男人時,媽媽可能突然覺得有點不適應。因為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眼裡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她依然喜歡嘮叨你這的那的。

那回歸到問題的本身,媽媽依戀兒子個人覺得一個是因為惦記,因為大多數年輕人現在不在老人身邊,很多父母肯定想念,掛念,也怕工作時吃不好,住不習慣。針對這個當兒子的要多給父母打電話,慰問一下,聊聊家常,讓她聽聽你的聲音,心裡也就踏實了 。

我覺得媽媽是都不想給孩子增加壓力和製造麻煩的,如果說我們對母親的行為和習慣有哪些意見的話,也請我們和她們說 和她們坦誠相待,告訴她們這樣做可能會怎麼樣,以及導致的後果,我相信媽媽都會理解的。








奇遇雪蓮


您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問題,一些媽媽為什麼那麼依戀兒子?我覺得媽媽從寶寶還是胎兒的時期就一直陪伴在其左右,一直到出生和長大,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媽媽在起著陪伴和教育以及照顧的作用。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媽媽和孩子之間就會成為一種習慣,關心他,愛護他,把他視為自己的全部,媽媽的焦慮是出於對未知的擔心和害怕,過分依戀/過分保護的媽媽經常無理由擔心,甚至到了強迫思維的地步。離不開孩子的媽媽並不一定是對孩子過度保護、或者有極強的控制慾,而是隨時想跟孩子在一起,不願意分開:從身到心,從行為到思想,時時刻刻圍著孩子打算。在孩子面前沒有自己性格,沒有自己選擇,一切都為了孩子在打轉,

另一方面,有些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依戀反映了本身一貫的依戀關係。過度依戀的母親,以孩子為中心,表現出過分關注孩子,是焦慮依附型依戀關係的表現。屬於這種依戀類型的母親,較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消極情緒更多而積極情緒更少。也正是由於這樣,雖然花的時間和注意力更多,但過度依賴的家長給孩子的溫暖和支持反而更少,嬰兒往往會表現出抗拒型依戀關係。

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依戀,處處以孩子為中心,還會導致母親在其他社會角色上出現問題,比如作為妻子、員工等等。根據社會角色理論,擁有多重社會角色有利於個體和關係的健康,這是不同角色會滿足個體不同方面的需求,而一個角色出現困難,也會得到來自其他角色的支持。研究發現,跟全職媽媽相比,工作的媽媽對孩子敏感性更高、養育行為也更積極,優勢在孩子幼年時更為顯著。但過度依戀卻可能讓多角色陷入惡性循環:由於過度依戀,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社會角色的表現,導致女性更需要從母親的角色上獲得滿足,而來自孩子的需要成為了滿足感的主要來源,進一步強化了母親對孩子的依戀。

所以,我們要及時的對孩子學會放開,知道什麼時間段應該做什麼事情,孩子一天天在慢慢的長大,我們也應該隨著他們的長大慢慢的成長,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朋友,不要給他們壓力,更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照顧父母,做他們堅強的後盾,讓他們勇敢的飛翔,給他們屬於自己的生活


烤冷麵小潔


母以子為貴。兒子是媽媽的軍大衣。在農村,如果生不出來兒子,就會被人在後面戳脊梁骨,什麼斷了後,下賤貨,婆婆們,一進產房門,瞧見又是個“建設銀行”,“……死女子,我家咋了,把女子蛋打破了,她媽的沒用的賤貨”等等如何的髒話摔幾蘿筐,給臉色,整個月子裡,連婆婆面都照不了幾回,餓得前心貼後心,沒辦法呀,三天後,只好自己做飯吃。

生個兒子就不一樣了,全家人皆大歡喜,婆婆變著花樣做好吃的,給小孫子的心衣服一件又一件,愛烏及鴨,當兒媳婦的,可借兒子的光,沾沾婆婆的好,婆婆也不吃鬍子瞪眼睛的了。[笑哭]


拿許


僅代表個人意見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通俗點,從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你不疼麼?

但是依戀的程度要有限度,如果依戀的程度升級到影響兒子夫妻感情或是病態的依戀,那就是有問題的。

我朋友的婆婆對兒子的依戀程度,就差沒睡一張床了。只要兒子在家,就把孫子丟給兒媳,自己霸佔兒子。兒子30多歲的人了,在衛生間洗澡,母親可以堂而皇之在兒媳的眼皮下去衛生間給兒子搓澡,而且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對;母親在衛生間上廁所,可以和兒子公用一個衛生間洗漱。

我不相信女生聽到這樣的信息,可以理解母親對兒子只是一種依戀。母愛固然是沒有錯,但不代表這種病態的愛,畸形的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