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粮价与房价

就在朋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粮食价格要不要涨的时候,房价问题进入笔者的视野。

这里的房价当然是指大城市的房价。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农村的粮价,在较长时间内,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上,一个是大城市的房价,不断的往上涨。这两个价格有什么关联呢?

在大城市里,粮价是民生价,房价是金融价

在大城市,由于粮食价格较低,使得城市市民能够以较低的生活成本维持生活,可以用不多的工资去做其它事情。正是这种状况使得许多年轻人怀着发财的梦想涌入城市,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在城市居住下来。由于生活的需要,他们要租房,要买房,有些人还把买房与婚姻,与个人前程挂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丈母娘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人对城市住房的刚需,推高了房价,繁荣了房地产经济。并成就了象“潘某某”“李某某"这样的房地产大佬,让他们成为名振一时的财富英雄。

“住房是刚需,房价只涨不落”。有人不断强化这个意识,以至

让不少成功人士把住房变成了保值增值的金融理财产品,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投资炒房。因此房价也成了金融价。许多人为了过上城市人的“幸福生活”,变成了房奴。据说当下中国人为住房而背上了几十万亿的沉重债务。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房地产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前提条件是粮价低,使许多人产生了能够在大城市里生活下来的希望

为了让城市人生活下去,也只有不断压制粮价上涨的强劲势头

这种人为调控产生了两个方面恶果:一是农村的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人口,继续推高了房地产与房价;二是挫伤了农民种地积极性,不断搁荒土地,使粮食生产萎缩下去。现在可以这样说,四十岁以下的人已经不会种地了。农村发展后继无力。真不敢想象,万一有一天,这庞大的城市人口谁来养活。

粮价是调节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关键

实际上,这城市人口与农业人口的比例,调节的关键就在于粮价。一旦粮价上涨,城市人口生活成本必然上涨,自然会有一部分人被迫回流农村,房价自然就下来了。

但这样做,必然会招致“天怒人怨”,城市穷人不情愿,好象这样是残害他们,置他们于死地。城市的企业老板们也不情愿,认为这样会增加人工成本,削弱他们的竞争力。而房地产老板更是恨之入骨,城市人口都被逼走了,不是断他们财路吗?

如果粮价保持现价不变,自然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动荡,但农业会继续萎缩下去,基础更不牢靠。前面我们说过,农村四十岁以下的人已经不会种地了,单靠50、60的老年人维持粮食生产,能坚持几年?依靠种粮大户吗?别开玩笑了。粮食生产是政治战略产业,而种粮大户是要挣钱的,在粮价不变而其它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大户们会为“稳定粮食生产"做贡献吗?

武汉疫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无论经济做的有多好,一旦社会出现大面积瘟疫或灾难,所有的经济建设成就都将清零。

在粮价与房价前,我们真的需要慎重选择。

【阅读延伸】

对于粮价的对策,笔者有三条建议:

1、粮食产业应与农业服务部门,以及城市的相关产业进行业务整合,组合成粮食流向城市,工业品流向农村的双向贸易圈,以便架起新的城乡贸易桥梁。使农民与城市市民均受益。

2、以粮价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并吸引城里人口回流农村,改变城乡经济格局。减少粮价调整对城市市民的生活冲击。

3、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为正常的财富积累,经济增长留出发展空间。(这个问题随后再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